世界上国土最狭长的国家,与中国相对,首都是西班牙的守护神

世界上国土最狭长的国家是哪里?答案是南美洲的智利。

位于南美洲西南海岸的智利国土南北长达4270公里,东西均宽却只有180公里。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贯穿南美大陆,也成了智利和阿根廷的国界线。山脉东边的阿根廷人带着几分调侃的语气,把两国所在的南美洲南部比喻成一块牛排,阿根廷是美味的瘦肉,而智利是不受欢迎的肥膘(这么看还是一块“西冷牛排”)。这个比喻再形象不过了,智利国土纵贯38个纬度(南纬18度至57度),狭长的地形虽然造成南北交通不便,却给智利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气候类型和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北段主要是沙漠气候,拥有“世界干极”之称的阿塔卡马沙漠;中段为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夏季干燥;南端为温和多雨的温带阔叶林气候,吸引了不少户外爱好者。

巴塔哥尼亚高原

丰富的旅游资源曾让智利位列《孤独星球》评选出的2018年“世界十大旅游国家”之首,相对于“肥肉”的比喻,还不如把智利比喻成一条巨龙或是一根落在南太平洋海岸的丝带更恰当。大自然赋予了智利优越的环境,多样的地貌孕育了世界顶级的车厘子、红酒和三文鱼。

记得曾经听说过一种说法:从中国画一条穿过地心的直线,一直到地球另一端,正对着的国家是阿根廷。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毕竟,中国太大了,我们的祖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整个南美洲才1800万平方公里。确切地说,和中国相对的是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等国家。所以,也可以说智利和中国某些省市相对。

还有一点不知道有没有细心的人发现过:如果在网络填表选择国籍的时候,下拉菜单中紧挨着“中国(China)”的就是“智利(Chile)”。别看离得远,智利和中国还真有点缘分。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

若是提到去智利旅行,很多人第一意识都会觉得南美治安差、经济落后,其实智利相对于南美其他国家还算是不错的,其综合国力在世界上的排名已经悄然进入了前30名。还记得2010年智利有一次矿难么?33名工人被困在北部阿塔卡马沙漠的矿井下长达69天,竟然被全部救出!任何国家都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但就这一次救援来看,智利将高效、团结、充满人文关怀的一面展现给了全世界,国际上还称之为“智利奇迹”。

阿塔卡马沙漠

我觉得智利首都圣地亚哥(Santiago)可能是世界上最“危险”的首都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从地图上看,圣地亚哥位于智利狭长国土的正中央,从瓦尔帕莱索港到圣地亚哥仅185公里。这是什么概念呢?一艘轻型航母开到港口,轰炸机飞过来是分分钟的事儿。

要是首都灭了,就亡国了啊!智利人心也够大的。

“圣地亚哥”是西方常见的人名和地名,比如海明威的名作《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最著名的城市就是美国加州的圣地亚哥,古巴、阿根廷、西班牙、巴拿马等国家也有同名城市。为什么这些国家都如此热衷这个名字?“圣地亚哥”是耶稣基督的十二门徒之一,被视为西班牙的保护神。目前公认的说法是:西班牙将殖民地中最优质的城市命名为“圣地亚哥”,一方面是宣示主权,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嘉奖。

我觉得也可能是殖民者想家了,才用自己家乡城市的名字为所到之处命名,就像一些美国城市和欧洲城市同名道理差不多。

不过,作为首都,圣地亚哥当得上智利最优质的城市。作为拉美航空的大本营和南美第五大交通枢纽,聚集了智利35%以上的人口,贡献了近一半的GDP。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海洋资源丰富,早在公元9世纪,这块土地就有南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居住,世世代代以耕种、捕鱼、打猎为生。1541年西班牙殖民者佩德罗·德·瓦尔蒂维亚(Pedro de Valdivia)率领150名骑兵来此,打乱了印第安人的生活,建造城市,开始了欧洲殖民统治,他结合圣雅各伯之名和自己的故乡埃斯特雷马杜拉的名字,将这里命名为“新埃斯特雷马的圣地亚哥(Santiago de Chile)”。

圣地亚哥圣卢西亚山

我在圣地亚哥的旅行来去匆匆,仅把这里当作是前往复活节岛的中转站,前后各停留了不到一天的时间。中国人前往智利没有直达航班,大多从美国或法国转机,如果有有效的美国旅游签证,可以免签进入智利。入境时海关会给一张像超市收银条一样的纸,俗称“PDI”,这张纸务必留好,智利酒店对在本国停留少于59天的外国人征收19%的税,有这张纸就可以免除,并且出境时这张纸要交回海关。

很多旅行者和我一样,都会把圣地亚哥作为智利旅行的中转站,我就选择了机场大巴的终点站附近的一家Ibis,旁边就是智利长途大巴站,前往瓦尔帕莱索、巴塔哥尼亚高原等地的长途都从这里发车。另一侧有个综合性的市场,可以换汇;马路对面有一家很大的家乐福,便于旅途中补充物资。

交通枢纽

智利货币比索,与人民币比率约为100:1,可以用美元到当地兑换

有人说,和其他南美城市比起来,圣地亚哥没有秘鲁库斯科古城浓郁的南美印第安风情,也缺乏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欧洲古典美,风格比较现代,显得平淡了许多。

圣地亚哥的旅行很简单,马波乔河(Mapocho)穿城而过,从繁华热闹的市中心一直延伸至东北方向的CBD——Las Condes地区,老城区和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混搭,远方是白雪皑皑的安第斯山脉,安排两天时间旅游足矣。

虽然是一座山城,但圣地亚哥的地铁系统是整个南美洲最先进整洁的,5条地铁线覆盖广,可以到达绝大多数景点,需要购买当地公交卡Bip!卡,卡本身1500比索,使用时充值,地铁分为高峰、平时和低峰票价,660-760比索之间。刷卡后可以在两小时内免费换乘地铁公交。但考虑到安全,并不建议旅行者乘坐公交。

乘坐地铁到达圣地亚哥市中心,我看到它的第一眼,是迷离中的混合体。全世界的大城市都一样,人多车多还有雾霾。智利的城乡之间差别很小,和欧洲一样,当地人都不喜欢大城市,反而愿意在生活质量更高的小城市,大城市打工只是为了谋生。圣地亚哥是混杂了欧洲传统气息和南美奔放气质的独特产物,街头涌动的年轻人打破了欧式建筑带来的桎梏,自由穿梭于街巷陋室间,殖民者留下的建筑虽已有些破败,但仍能看出来这座城市曾经的辉煌。就像是孙辈们住进了爷爷留下的老房子里,房屋里的一砖一瓦都没有任何改变,却带来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生机。

对于欧洲城市及其殖民地来说,广场是城市的心脏,这种市政规划结构并非西班牙殖民者独创,而是源自于古罗马时期,以这个广场为中心,条条街道成辐射状向四周延伸,通向城区各个角落。它并不仅仅是一种市政结构,还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殖民城市文化历史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殖民者征服的过程中,反复出现冲突、融合的过程,自然会有流血事件。所以,许多中心广场都被命名为“武器广场(Plaza de Armas)”,圣地亚哥也不例外。

从传统意义上讲,武器广场是为集合和检阅军队所用,广场附近还曾设有要塞和兵器库。其实,它并不仅仅是南美殖民地的特色,在中国城市里也有范例。清朝初年的居民区规划也有类似的广场,但并不叫“武器广场”,而是被称为“校场”或“教场”。比如古都西安、北京都曾有军队的训练场残留。

扯得远了,还是说回圣地亚哥的武器广场。乘坐地铁红线到Santa Lucia站,一出地铁站就看到了老城区中心的步行街,我当时就乐了,心想这不就是回到了西班牙吗?还大老远绕半个地球过来。道路两旁遍布商铺、咖啡馆等,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头顶是恍若西班牙的老房子,底下是汹涌活跃的人潮,像极了巴塞罗那的兰布拉大道。又好似走在北京街头,用三个字形容就是——接地气。

从店铺和街头百姓的穿着看,虽然智利是南美最发达国家,但和欧洲还是没法比。也可能是我想法太肤浅,人家并不在乎穿着,而更在意生活的惬意吧。

阳光洒在武器广场旁边的数个国际象棋盘上,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此对弈。不知道智利有没有“观棋不语真君子”这一说法。

“武器广场”的英文是“Weapon Square”,也有“游行/检阅广场(Parade Square)”的意思。因为殖民者最初人数很少,对于印第安土著来说从人数上处于劣势,广场本身需要有防御功能。旁边的市政厅、教堂、钟楼等都承载了这一作用。当城市被围攻时这些地方都可以作为据点防御。今天广场周围也都是重要的宗教、政治和文化机构。

广场西侧是巴洛克风格的圣地亚哥大教堂(Catedral Metropolitana),建于1748年的教堂是全智利最大的教堂,1780年加建了两座钟楼,1830年才全部竣工,成了今天看到的样子。南美任性起来比欧洲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教堂也动不动就午休,我去的时候就吃了闭门羹。据说内部极为华丽,历任大主教去世后都埋葬于教堂地下。

教堂建筑的正立面为巴洛克风格,立面以拱形开洞和装饰性壁柱作主要元素,从下至上有舒展到紧张的结构。圣地亚哥教堂与欧洲教堂最大的区别是设计师采用了本国的建筑传统,独树一帜,是巴洛克建筑风格中的独特流派。教堂左侧的连体建筑是大主教宫。

武器广场的北侧是三个不同风格的建筑,分别是中央邮局(Central Post Office)、国家历史博物馆(Museo Historico Nacional)和市政厅(Municipalidad de Santiago)。西侧的中央邮局曾是殖民地时代的总督官邸,1810年智利独立时作为总统府,几次改建成为邮政大楼,里面还有邮政博物馆。

广场北侧有钟楼的黄色建筑始建于1807年,曾是皇家法院和国库所在地,内部经过多次修缮,外观保持了原样。1911年起作为历史博物馆,收藏有自前哥伦布时期至20世纪的7万多件文物。

旁边的白色建筑是市政厅(Municipalidad de Santiago)

需要注意一点的是:任何南美国家城市的市中心都最热闹,但同时也是抢劫、偷盗时有发生的地方,任何时候都要保管好自己的财物,钱和卡分开放

广场东北角矗立着西班牙殖民者佩德罗·德·瓦尔蒂维亚的铜像,他1541年开始建造圣地亚哥城,1548年成为第一任智利皇家总督。这座铜像是1960年西班牙送给智利的礼物,为的是庆祝智利独立150周年。

还回到之前提到过智利矿难的事情,当时全世界有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25个国家投入了机械设备和人才,与地球做搏斗。其实什么事情都是,灾难永远不是一个国家的事,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成功。今天再回忆圣地亚哥的旅行,我突然感觉有几分惋惜。旅行的时候总想着很多地方还有机会再来,但后来发现,有些地方、有些人,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相见了。

==================

【作者:沙漠玫瑰】

环球旅游达人,旅行体验师、自由撰稿人、嘉宾主持。已只身旅行过五大洲近50个国家,200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