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出行CEO杨磊:业务已恢复八成,当下是现金最多的时候

“公司想要长期发展,财务状况必须保持健康,靠融资烧钱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哈啰出行的资金储备是充足的,当下是创业历史上现金最多的时候。”在4月27日的春季媒体沟通会上,哈啰出行创始人兼CEO杨磊告诉第一财经。
面对此次新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现金流和融资能力成为创业公司的重要支撑。杨磊表示公司在去年年底完成了新一笔融资,投资者构成上,财务投资人出资占大部分,包括蚂蚁金服在内的部分老股东也都有参与。
图片
共享单车告别烧钱战
近日沉寂许久的共享单车市场波澜再起,滴滴出行旗下的青桔单车完成大额融资,哈啰换电业务宣布完成2亿元融资。伴随资本的注入,共享单车市场也迈入哈啰出行、青桔单车、美团单车三足鼎立之势,而其背后不乏阿里、美团、滴滴等互联网巨头的身影。
疫情对于两轮出行市场带来哪些影响,资本的新一轮入局是否会重燃“烧钱大战”,巨头加注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再次成为市场的关注点。
针对疫情给两轮出行市场所带来的影响,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兼执行总裁李开逐表示,由于冬季原本就是共享单车业务淡季,因此1-2月份疫情所造成的影响,相对好消化。但春节也是单车投放的高峰期,受各地交通管制以及上游供应链生产停工,单车投放受到一定的影响。伴随复工复产的稳步推进,鉴于公共交通密闭性等问题,共享单车和助力车业务回暖迅速,上游供应链产能也已经开始爬坡,总的来说整体业务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八成。
无论是疫情冲击还是新资本的注入,都在加速两轮出行市场迈入新的竞争阶段。“新融资一方面意味着资本依旧看好两轮出行市场的挖掘空间,另一方面行业已经过了早期粗放式烧钱、砸钱的野蛮打法,到了相对依赖技术、深耕产业,将生意做细、做精的阶段。”杨磊表示。
对于未来共享单车的竞争格局和前景,哈啰出行单车事业部总经理褚轶群认为,目前行业竞争趋于理性,共享单车的竞争已经转向对成本控制和精细化运营,聚焦效率和质量的比拼。其次,行业竞争也不是非此即彼、零和博弈,更多在于自身对业务的本质理解。两轮出行并不是伪生意,是可以实现自我造血和持续发展的业务。
针对现金流储备情况,杨磊表示哈啰出行在2018年3月份就已经实现了公司的EBITDA(自由现金流)转正,目前基本上维持这个状态。新融资的核心思考还是希望在未来几年加大对新业务和新技术的投入,同时作为一家拥有近5000人的公司,也希望从安全角度出发,补充更多的现金流。
本地生活服务新战场
事实上,两轮出行市场的竞争早已不局限于大出行版图,新战火已经蔓延至本地生活服务市场。
近期第一财经发现哈啰出行的APP已经发生变化,除了出行业务板块外,还上线了“吃喝玩乐”、“查路线”、“借钱”、“电台FM”、“酒店”等生活服务类应用,大出行之外,哈啰出行开始向综合性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延展。
杨磊表示本地生活服务是公司的新业务之一,在内部已经探索了一段时间,目前主要以聚合第三方服务的方式介入,伴随业务的延展和测试,再进一步决定哪些业务自己来做。他表示目前公司两轮出行业务占收入的50%以上,且保持高速增长状态,但伴随新业务的拓展,未来两轮出行收入占比将下降到10%-20%,新业务会贡献更多的收入。
与美团出行借共享单车业务从本地生活服务迈向大出行不同,哈啰则选择了相反的路径,这一打法背后的商业逻辑何在?对此李开逐表示,消费互联网呈现指数级发展,很容易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一个行业做深做透,在实现爆发式增长后,作为企业需要寻找发展的边界,一种是将业务做得更深,另一种就是做得更广。出行本身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和消费者其他的需求有很大关联性和自然延展性。
以酒店文旅行业为例,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即使在已经形成比较合理的价值分配链条且业务成熟的行业,后来者也仍旧具有机会。从普惠视角而言,哈啰单车在下沉市场有不少用户,中低端的酒店服务仍旧具有机会。不过杨磊称当下哈啰的本地生活服务业务仍处于早期,公司目前的定位是以出行为基础的生活服务平台。
无疑伴随本地生活服务的拓展,哈啰和阿里之间的连接也将更加紧密。起点不同,但目的殊途同归,共享单车的角逐已经走向互联网巨头之间的本地生活服务之争,但如何在组合式的服务网络下,打造流量闭环模型,对于所有的参与方而言都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