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非遗传承人靠捏面人火爆全网,参加过最强大脑,还是北大研究生

说到捏面人,大家能想到什么?

热闹熟悉的家乡庙会,

走街串巷挑着货担的老爷爷,

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孙悟空、猪八戒,

但你能想象“葛优瘫”也能捏成面人?

并且,创作者还是一个95后小哥

这位小哥叫郎佳子彧

他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

也是《最强大脑》选手,

但他最重要的一个身份,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面人郎”的第三代传承人

靠着捏面人,他在抖音上火了,

火到什么程度呢?

小哥哥上传的第二条视频就获得了13万点赞量,

甚至吸引了老外前来拜师学艺。

面人,也叫面塑、面花、年模,

以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

着色丰富鲜艳,造型生动可爱,

加入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处理,

是一种非常适宜观赏把玩的工艺品。

它的塑造技艺并不要求精工细刻,

造型不追求分毫毕现,

颜色甚至有些会跑到形状外面。

但就是这种稚拙的感觉,以及材料的触手可及,

让捏面人有一种格外的可爱和亲切感。

捏面艺人,可以根据题材和造型的需要随手取材,

甚至,只要有块泥,

想捏出什么就能捏出什么。

天津曾有个叫“泥人张”的高手,

话说,这天他正在天庆馆吃着饭,

进来一位有权有势的张大爷,人称“海张五”,

这人进来后,看到”泥人张“不拿正眼瞅他

于是,就拿“泥人张”打趣,

“捏泥人,在哪捏,裤裆里捏吧!”

这话一出,“泥人张”看似不动声色,

左手却伸到脚底抠出一块泥巴,

在酒桌底下左捏又捏,

右手还端着酒杯饮酒,眼睛瞧着饭菜,

不一会,就捏出一个惟妙惟肖的“海张五”,

在场的人看了,一个个啧啧称奇

“简直比海张五还海张五哪!”

小小的面团看似平平无奇,

但在手艺人的心中,

早就包罗万象。

经过捏、塑、搓、揉、掀,刮、刻、点、切

各种各样的形象从手中破茧而出,

面塑上,时常能看得到手留下的痕迹肌理。

以往,我们印象里的面人,可能大多都是这样的——

这是因为古代人由于生产力水平有限,

对这个世界的许多自然现象理解得也较为粗浅,

所以常常寄托于一些吉祥符号和神仙传说,

希望这些美好的事物和愿景能保佑风调雨顺、健康长寿。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

这些符号反而成了过时、落伍、俗气的代名词,

传统面塑怎么结合现代发挥它的作用呢?

关于这个问题,

“面人郎”95后传人郎佳子彧给了我们一个不错的答案。

郎佳子彧的爷爷郎绍安是北京“面人郎”的创始人。

父亲郎志春在继承郎派面塑的基础上,

融入了更多的艺术元素,

郎佳子彧耳濡目染,很早就对捏面人产生了兴趣。

15岁,他创作出轰动一时的奥运福娃面塑,

16岁,他破格进入北京民间艺术家协会成为准会员,

这些荣誉和成绩既是对郎佳子彧的肯定,

但也让他背负了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负担,

他思考着如何将这门手艺让更多现代人接受。

跟祖辈的想法不一样,

郎佳子彧在这门手艺的基础上,

融入了更多现代的元素。

在他的手中,

传统的或当代的文化符号都能成为他创作的母题

既有《山海经》中的祝融,

有历史人物加戏曲的变脸,

也有因网络表情包而火起来的“葛优瘫”,

有佛系游戏旅行青蛙,

有《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哪吒,

还有《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大叔和萝莉,

有《神偷奶爸》中的格鲁和小黄人,

还有《复仇者联盟》的复仇者们。

小小的面塑,打造出妥妥的大片质感。

就连年轻人喜欢的时尚单品——AJ球鞋,

也能通过他妙手生花。

当球鞋被炒得很贵的时候,

郎佳决定自己捏一双,

并安慰广大男性同胞,

“买不起没事,咱捏得起!”

男篮世界杯期间,

他捏男篮队员;

七夕时他捏口红,

教男生们怎么送女生礼物。

用传统的艺术形式表达流行文化,

不仅赋予传统手工艺文化新的能量,

也让这一原本只属于一部分爱好者的艺术形式成功“出圈”。

除了流行文化,

社会话题也能通过面塑的形式展现

比如疫苗事件之后,

郎佳子彧用面塑塑造儿童的形象禁锢在针筒中,

呼吁社会更多地关注儿童安全、医药安全。

郎佳子彧用自己非凡的想象力和行动证明,

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

捏面人这种传统技艺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并且这种生命力就是大众的喜爱,

因为他表现的就是当代人的审美好尚。

传统技艺不再只是遵从程式化的造型规则,

也不同于古代的民间艺术,

更多的是一种祈求吉祥的目的。

在郎佳子彧的艺术创造中,

还有许多作品关注内心注重自我的表达

是当代年轻人特有的一种精神和心理状态。

比如,他在高中时创作过以自己为原型的面塑作品,

像所有那个年纪的孩子一样,

埋在课桌、书本、练习册后的青春。

在跨专业考研时,

他跟所有考生一样,压力很大,

所以,这一时期的作品中,

他将焦虑、迷茫、又在坚持着努力的状态融注其中。

一个有着三幅面孔的人

何尝不是我们当代青年的写照?

谁的内心不曾有过“社恐”的时候?

面塑对于郎佳子彧来说,

既是一门家族传承的手艺,

也是值得传承和发扬光大的传统文化,

更是一个表达自我、彰显个性的媒介形式

郎佳子彧曾说:“一门手艺变成了遗产,一定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不管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是开拓创新,

应该是出于一种自愿、自觉的喜爱,

而不应该全然是为了情怀,

不应陷入自我感动的刻奇心理。

捏面人在今天的价值是它作为一种轻松娱乐的文化形式,

能够让更多人参与进来,甚至是小朋友。

这种参与,更多的是体验,

创作技法是否高超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

在现代忙碌的生活中,

找寻一方属于手工艺的恬静空间,

也正是手工技艺最原初的美学和希求。

曾经多数人以为几近没落的传统技艺,

经由新的互联网技术和形式,

通过一件件精美的面人作品,

将这背后对手艺的传承、对匠心的坚持,

带到了大众面前,

使得这门传统技艺连同凝结其中的传统文化,

进入了当代年轻人的视野,

也获得了新的蓬勃生长的力量。

面,原本是日常平平无奇的食材,

却化作充满巧思的艺术品,由技进道。

像捏面人一样,

许多传统手工技艺都是流动不居的,

它们在快捷变化的当代生活中,

不断适应并发展出新的面貌和文化意涵。

当传统文化遇上新兴的互联网技术,

越来越多的民间手艺人成为“大神网红”,

长沙铜官窑烧制技艺的传承人刘坤庭,

油纸伞制作工艺非遗传承人闻士善,

广西桂林的折纸怪才秦坤,

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的钧窑传人李雪亚,

生在东北却热爱苏绣成为行家的薛淑萍

······

透过他们,我们看到了,

那些传承千百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正在重新焕发生机,

我们更看到了,

传统手工技艺虽跨越千百年,

但在漫长的历史中,

一直承载着无数民众的热望和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