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民心者失天下,为何清政府却对内残酷镇压,对外妥协投降

清朝末年,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候,采用了对内严厉打击,对外妥协投降的策略。
这一策略是让人颇不理解的。我们知道,古代有一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说法。如果一个政府对内采用严厉镇压打击的做法,势必会引起国内老百姓的不满。而对外妥协投降,让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伤害,赔偿外国大量白银,而这些银两最终还是老百姓买单,因而,老百姓就更加不满。这些不满,必然激起老百姓更强烈的反抗。
图片
(欺压百姓的官吏,图取其意)
总之,清政府的这一系列操作,就是一个丢失民心的过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个道理,相信清政府是明白的。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总是要干失民心的事情呢?
实际上,如果清政府不这样干,而是顺应民意,坚决与洋人作战,国家未必就会灭亡。只要把天下老百姓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外国列强就算有洋枪洋炮,毕竟远道而来,清政府面积庞大,战略缓冲能力强,最终列强未必是清朝官民的对手。
有人可能会说,你说得不对,当年慈禧不是支持义和团和列强干架吗,为何最终失败了呢?这说明和列强打仗是打不赢的。
其实这话不对,义和团之所以打不赢,是因为清政府并没有真心和列强打仗。一方面,李鸿章、张之洞等地方大臣,公开宣扬“东南互保”,绝不和洋人打仗。另一方面,朝廷的官员在向洋人开火的时候,也故意不把炮口对准洋人的部队。总之,这一场仗,清政府根本就没有用心打,只有义和团在前面冲锋陷阵。而义和团不过是一帮乌合之众,徒有爱国热情,甚至还只有狭隘的民粹热情。这样和列强打,怎么可能打赢呢!
换句话说,就算清政府集全国之力,与列强抗战,最终仍然失败了。但是,实际上从西方列强殖民的情况来看,清朝最多成为列强的殖民地。而成为列强的殖民地后,其实也并不意味着就是中华民族的世界末日。凭着中华民族强大的同化能力,当年的元朝和清朝被“异族”占领,都对他们进行了同化,同样的,对西方列强,也是可以同化的。
图片
(扶清灭洋的义和团)
再说了,就算被列强占领,也并不意味着清政府就会下课。根据西方列强在世界上的做法,他们一般都不是直接占领,而是扶持傀儡政府。所以,清政府想要保持荣华富贵,还是办得到的。
可是为什么,清政府却要采用那种背道而驰的政策,最终造成国家被推翻呢?
实际上,当我们仔细研究历史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种做法,其实不仅仅是清政府在这么做,历史上许多朝代都在这么做。比如宋朝的时候,当北方的辽国、金国入侵的时候,宋朝同意割地赔款,也不同意寇准、岳飞等人的主张,和辽国、金国战斗到底。甚至在民国时期,当时日本人已经全面侵华,推进到中国的大地上。可是当时的民国政府,依然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认为镇压国内的“异见”力量,比抗击日本的侵略重要得多。
由此可见,这不是一个单独的现象,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那么,为什么清政府等古代统治者,总是对国外侵略忍让妥协,对国内百姓的反抗毫不留情呢?
图片
(太平天国运动)
这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国外的侵略,只要忍让妥协,一般都不会造成灭国。国外的侵略者,只是为了得到一些好处。只要把好处给他们就行了。而且,赔偿的银两财物,也是老百姓在负担,对统治者的生活,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而如果支持老百姓抗击外国侵略,那么,一是可能打不赢。二是就算打赢了,那些带兵打仗的将领或者大臣,也可能做大。一旦做大,统治者将无法控制局面,统治地位将被别人取代。
而国内的反抗,如果不想办法打压下去,统治地位也会被取代。
太平天国运动不镇压下去,那么清朝必将被太平天国取代。太平天国运动就算被镇压下去了,拥兵之人也十分危险。幸亏曾国藩这个人是个“圣人”,及时解散了湘军。如果不解散湘军,而是用这一部分力量对付外国入侵,清政府可能就危险了。
总之,对于统治者来说,国外的侵略,无关生死;国内的反抗,事关生死。既然如何,对于他们来说,选择就不困难了。
不过,清政府这样的想法,显然是一厢情愿的。对国内的持续打击,最终依然无法阻止国内的反抗。因此,最终清政府还是被老百姓推翻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