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再世、技术专家,原来这才是古代女医

5月12日
是国际护士节
疫情中
无数医护人员冲在一线
一张张满是勒痕的脸
被浸湿的防护服
一声声“武汉加油”
这些画面还历历在目
感动依旧
图片
△《女医明妃传》剧照
古代虽没有“护士”这一职业
但历朝历代
却有不少医术精湛的女医
从西汉的女扁鹊义妁
晋代“整形医生”鲍姑
到江苏传奇女医谈允贤
研究派曾懿
她们用温柔的力量、精湛的医技
救死扶伤、悬壶济世
用著书或故事
帮助后人
守候在我们身边
西汉女扁鹊,一朵盛开的白芍花
西汉时代,河东地方(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和夏县交界处),有一个名叫义妁的女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女医生。
义妁从小就对药草感兴趣,十几岁就上山采药,捣烂后给乡亲们敷治外伤。平时只要有郎中路过,她总是虚心请教,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日积月累,小义妁学到了许多医药知识。
有一天,外村抬来一个久治不愈的腹胀病人,病人的肚子胀得像一个灌满了气的皮球。义妁对病人仔细诊断后,取出几根针在他的下腹部和大腿部扎了几针,然后拿出一包自制的药粉撒在病人的肚脐上,同时给病人熬服汤药。
图片
△汉武帝
没想到,短短三天时间,病人腹胀开始消退,呼吸变得均匀,不久就痊愈了。
义妁“一战成名”,方圆百里的乡亲们都知道了她。义妁的医术也被传到了汉武帝的耳朵里。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年老体弱,经常生病,御医们束手无策。
汉武帝听说义妁的名声后,派人前去暗访她,打听到到结果是,义妁擅长各种内科疑难杂症,精通外科针灸。还听说义妁看病时所用的药物,只是些山间的草木藤叶,可是疗效却非常好。
汉武帝听了,高兴坏了,立刻将义妁征召进宫,封为女侍医,专门为王太后治病。而义妁也不辱使命,为王太后把病治好了。
《史记·酷吏列传第六十二》中记载:“义纵者,河东人也......纵有姐妁,以医幸王太后。”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但也足以证明西汉曾有个叫义妁的女人,头脑聪明,医术高明,得到了太后的认可。
义妁宛如一朵盛开在大地的白芍花,安静却坚韧,因精湛医术,一时间被大家称为女扁鹊再世。只可惜,她的生平和医学成就史料很少,只有少许民间记载可以追忆。
晋代“整形医生”鲍姑
说到“整形”,很多人都觉得是现代才有的医学技术,其实早在晋代,针灸之术就能帮人重拾青春,达到“医美”效果。
说到鲍姑,不得不提她的明星老公葛洪,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家炼丹家、医学家。鲍姑受葛洪影响,一起钻研医学,很有灵性,很快她就在针灸等方面研究出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
据《羊城古钞》记载:“每赘疣,灸之一炷,当即愈,不独愈病,且兼获美艳。”意思是鲍姑非常善于医治赘瘤与赘疣,祛除病痛的同时,还可以让人变得特别的美艳。
相传,一天鲍姑在行医采药回归途中,看见一位年轻姑娘在河边照自己的脸,照着照着眼泪就流下来了,这可把鲍姑心软的啊,于是上前询问。原来,这姑娘脸上长了很多黑褐色的赘瘤,怎么治都没治好,本来挺漂亮一张脸就这样给毁了,乡亲们见着都嘲笑,婚姻大事都给耽搁了。
问清缘由后,鲍姑从药囊中取出红脚艾,搓成艾绒,用火点燃,轻轻地在姑娘脸上熏灼。在几次熏灼之后,姑娘的脸先是感觉疼痛,在痛感消失之后又感觉瘙痒,接着那些赘瘤就从她的脸上脱落了,姑娘的脸又恢复如初了。
看到河水中自己光滑的面容,她千恩万谢,欢喜而去。
虽然鲍姑没有留下著作,但是史学界一般认为其夫葛洪所著的《临床急救手册》《肘后急救方》里,有关针灸美容等方面的学术思想和操作方法,实际上就是鲍姑所总结的经验,所以鲍姑行医救世,加之医术精湛,被称之为“鲍仙姑”。
在世时,鲍姑长期与丈夫葛洪在广州罗浮山炼丹行医,岭南人民尊称她为“鲍仙姑”。去世之后,人们还特地建造了“鲍姑祠”来纪念他。
传奇的江苏女医,明代“妇女之友”
图片
△《女医明妃传》剧照
之前的热播剧《女医明妃传》,让江苏一代女名医谈允贤,走进大众视野。其实历史上的这位女医生,也是很传奇。
谈允贤生于明朝天顺五年(1461年),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今江苏无锡)人,出生于医学世家,其祖父谈复曾任南京刑部郎中,为无锡当地名医,祖母茹氏对医药也十分精通。
不仅原生家庭很好,谈允贤从小就特别好学,从十来岁开始,就昼夜不辍地攻读各种医学典籍,在祖母悉心教导之下学会精湛医术。
然而,婚后不久,谈允贤就患上气血失调的毛病,她按祖母教的医学知识自我诊治,以身试药,在自己身上体察用药,果然痊愈,后来生了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中国有古话: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为人父母都也要懂得一些医学常识,孩子身体不适或生病,可以帮助孩子恢复健康。此后,每当自己的子女有病,谈允贤都亲自为孩子们诊治。
就这样,谈允贤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医术愈渐成熟。
但不幸的事却发生了。祖母的突然离世,让谈允贤悲伤成疾,连病了七个多月,毫无康复的迹象,家人都为她准备了后事。
在昏迷之中,她忽然梦到祖母对她说:“你的病不是绝症,在某本医书中有治病的方子。”祖母还说,贤儿有七十三岁的寿命,应该治病救人,并且会成为一个好医生。谈氏照祖母交代的方子煎药,服下果然病愈。她为自己治好重病的消息传了出去,很多妇女都来找她治病,她想到祖母在梦里的嘱托,于是正式行医救人。
图片
谈允贤善解人意,观察细致,她行医时,详细询问病人生活的各个方面,耐心倾听病人诉苦。谈允贤还根据祖母传授的医理和自己的临床经验所得,总结写就《女医杂言》一书,由其子杨濂抄写付梓,后传于世。
内容采用追忆的方式撰写了三十一例病案,主要记载的是妇科病案,当中涉及习惯性流产、经病、产后诸疾、腹中结块诸症,属于中医史上较早成书的个人医案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很少见的专科医案书。
谈允贤对灸法的运用尤其娴熟,病案中有十三例穴位灸法的病例。比如《女医杂言》记载:一女子十九岁,患两颈疬疮。灸八穴、翳风(二穴)、肩井(二穴)、天井(二穴)、肘尖(二穴),遂发脓,溃其根如灯心状,其疮即愈。
给别人带来健康长寿自己也会健康长寿。据记载,谈允贤活到了96岁才病逝,她的《女医杂言》更帮助不计其数的女子,解除身心疾病。
以身试药,女医中的研究派
清朝时期也出了一位女神医,叫曾懿,四川华阳人。曾懿从小就特别有爱心,看到可怜乡民因庸医无能而身亡,内心非常痛苦,憎恨那些泥执古方无能之辈。于是她废寝忘食地苦读家藏医药典籍,上始汉、唐,下迄清末,凡精辟之论述,严谨之方剂,都一一摘录下来,悉心钻研。
据说,曾懿自己身子骨并不好,曾得过四次温病,全赖专家吴鞠通的理论引导,方转危为安,从而对伤寒和温病的病证及其治法,有很深刻的领会。
曾懿每每配制方药,用药精当,配伍奇妙,不少还经自身试验过。如诊治阴症喉痹时,由于病情比较严重,她用桂心、炮姜、甘草放入茶碗中隔水蒸后,亲自试药,含上一口逐渐咽下,有利于脱离伤害,之后她用这个药方治好了不少病人。
那年听到有士兵说,过去他从军到一个处所,得了噎病能饮不能食,后得小贩鸡汁饮服,浓鲜鸡汁让他感到舒服,并连服几天,之后又用鸡汤煮粥为主食,胃膈渐开,病情也逐渐好转了。曾懿后凡碰着这类噎膈症,就用浓鸡汁加姜汁治之,都取得好的效果。
曾懿还提倡遍及医学卫生常识,如“以保脑力”、“时吸新鲜空气以保肺气”等。曾懿是我国古代既通达医理,又具行医救国为数不多的女中医。
在曾懿著书《古欢室丛书》中,《医学篇》成稿于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本的《医学篇》分上下册,上下共八卷,内容包括脉论、舌色论、温病、伤风,伤寒病论、温病传入中焦治法、温病传入下焦治法、伤寒治法和杂病、妇科、小儿科、外科等。提出“家庭保康强,国家强种族”的“医人医国”意见,引行医药之道。
医者仁心”,柔软的女医们用耐心、细心、精湛的医术,守护和帮助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文 |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宋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