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挖越少和越挖越多”,杨小波这样谈“资源”!

图片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驻会副主任杨小波丨资料图
1998年去地处长江北岸的安徽枞阳县挂职扶贫,对那里的两种资源印象深刻。
一种是水泥资源。长江边的欧山镇、因山得名。经勘探,这座欧山通体石灰石资源,枞阳县小水泥厂就坐落山边。回京邀请国家建材总局专家现场问诊把脉后,最终帮助引入海螺集团,建成全球最大水泥单厂,直接传送熟料至长江码头。目标就是一口一口吃掉欧山,全部转化水泥产品。
另一种是文化资源。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文统源远流长,文论博大精深,著述丰厚清正,风靡全国,享誉海外,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座丰碑。而当年桐城、枞阳同一区划,“桐城派三祖”方苞、刘大蕼、姚鼐都出生、生长并长期活动于“诗人之窟、文章之府、气节之乡”的枞阳,“桐城出名、枞阳出人”,安徽知识界人皆尽知。
这个重要发现,促成写出《关于文化兴县的思考》,提出树立“文化名乡、优美水城、经济强县”形象,确立文化兴县战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等建议,并着手开发从《枞阳文化台历》到“黄镇图书馆”等大小文化项目。县里由是发现了另一座“富矿”,20多年来欲罢不能、挖掘不尽,文化产品越来越多……
两相对照,我又有一个惊奇发现———“两种资源观”:
“自然资源越挖越少,文化资源越挖越多!”
如果,这果真是个普遍规律,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不是还真有点儿启发呢?
想多了。
(作者系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驻会副主任)
作者:杨小波
编辑:莫愁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