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阻击11天,确保围歼黄百韬,惨烈程度创解放战争纪录

【徐东阻击战之一】

作者:忘情

辽沈、淮海、平津这三大战役,共同构成了解放战争中决定前途命运的战略大决战。其中战场形势最复杂、打得最艰苦、歼敌数量也最多的,无疑是淮海战役。而华野、中野在淮海战役中成功实施第一阶段作战,分别歼灭黄百韬兵团、切断徐蚌线后,便已取得了战场主动权,奠定了淮海战役的胜局。

几十年来,关于淮海战役的研究专著汗牛充栋,对华野围歼黄百韬兵团的过程都有深入研究。但我军顽强阻击蒋军援军达11天之久,确保了围歼黄百韬兵团胜利的徐东阻击战,研究专著大多语焉不详,且有不少错漏。实际上,徐东阻击战无论是时间跨度之长、参战部队之多、战事之惨烈,都堪称解放战争之最。

淮海战役打响前,华东野战军分成了6个部分,各纵队集结位置如下:

3纵和两广纵队位于鲁西南地区;

11纵和江淮2旅位于宿迁地区;

苏北兵团率2纵、12纵和中野11纵位于赣榆地区(中野11纵虽属中原野战军建制,但长期随华野作战,为与华野11纵相区别,该纵简称为(中)11纵);

华野司令部率1、4、6、8、9、鲁中南纵队及特种兵纵队在临沂、向城一带集结;

山东兵团率7、10、13纵在滕县一带集结;

渤海纵队在济南担任守备;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山东兵团、苏北兵团以及西兵团,都是1947年华野“七月分兵”后形成的。济南战役前,华野全军重新会合,山东兵团和苏北兵团的兵团部保留了下来,但是其下属部队却进行了调整。在淮海战役中,这两个兵团部下辖部队多次发生变化。因此,虽然在淮海战役的历史文献中多次出现山东兵团和苏北兵团的番号,但它们与华野分兵期间的山东兵团、苏北兵团已经不能简单划等号了。

粟裕战前阻援计划

在11月4日下达的《华东野战军淮海战役攻击命令》中,华野司令部对各部队的任务是这样规定的:

苏北兵团为左翼,其下属的12纵、(中)11纵并肩通过新安镇东北向阿湖前进。12纵包围驻守阿湖的25军。(中)11纵经阿湖西北占领新安镇以东高地,并南下包围高流的64军。2纵在第一天担任预备队,第二天投入战斗支援前述两个纵队对被围国民党军的攻击。

华野司令部直接指挥的1、6、9、鲁中南纵队将围歼黄百韬兵团的另外两个军——位于瓦窑的63军和位于新安镇的100军。特纵主力应进入郯城以北40公里地区等待后续命令。4、8纵攻歼运河车站守敌,并控制阻援阵地,保证主力围歼黄百韬兵团。

11纵相机沿宿迁至运河车站段的运河两岸由南向北,协同攻歼运河车站守敌与配合阻援。

山东兵团任务是对徐州形成威胁。10纵沿津浦铁路南下,绕过临城占领运河大桥,并尽可能靠近徐州。一旦跨过运河,10纵还应向冯治安的三绥区司令部所在地贾汪派出部分兵力。该部将为从枣庄地区出发跨过运河径直南下贾汪的7纵提供支援。在7纵的东面,山东兵团最靠东的13纵向南直扑台儿庄。如该镇不便攻击,该纵应在台儿庄西面跨过运河并向不老河南岸的宿羊山推进。在消灭从台儿庄到不老河之间运河沿岸的国民党守军后,13纵应沿运河掘壕并向南面的曹八集和碾庄圩派出部队。这些部队要尽量与4纵和8纵建立联系并共同准备进行防御战斗。

3纵和两广纵队临时归中野指挥,其主要任务是在砀山、永城、徐州、宿县以西地区发动攻势,威胁徐州,箝制邱清泉兵团,使其不能机动。

由此可见,在最初战役计划中,负责阻援的是4、8、11、13这4个纵队(以4、8纵队为主),阻击阵地设置在京杭大运河一线。

但是,计划远不如变化快。

当11月6日晚,华野主力刚开始运动,宛如惊弓之鸟的国民党军立刻就察觉了。刘峙急令各部向徐州收缩。华野还没有接近新安镇,黄百韬兵团就已经开始向徐州撤退了。

之后发生的情形,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了:李弥兵团置黄百韬兵团于不顾,提前西撤徐州;黄百韬为等待划归他指挥的44军,耽误了全兵团1天行程;第3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率部在贾汪至台儿庄一线起义,让山东兵团迅速通过其防区。13纵于11月11日在曹八集(又名八义集)歼灭了黄百韬第7兵团的100军44师,截断了黄百韬兵团的西撤退路。13纵随后东进,会同4、6、8、9纵,将黄百韬兵团合围在距徐州约40公里的碾庄地区。

11月11日这天,除去已经和黄百韬兵团扭打成一团的4、6、8、9、13纵,1纵还在窑湾地区围歼63军,鲁中南纵队还没渡过运河,苏北兵团的2、12、(中)11纵尚在向宿迁西北疾进,3纵及两广纵队在徐州西南方向,粟裕能用于阻击徐州东援之敌的部队,只有已抵达胡集,离徐州不到20公里的10纵,以及主力位于陇海线上的大许家,正分兵围攻大耿庄的7纵,还有就是已经运动到单集的11纵了。粟裕命令11纵兼程西进,归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副司令员王建安指挥,与10、7纵共同阻击徐州之敌东援。

绝大多数淮海战役的研究著述都声称,参加徐东阻击战的71011纵都由10纵司令员宋时轮统一指挥。但实际上,1111日这天,领受阻击任务的是山东兵团。下达阻击命令时,粟裕对短时间内围歼黄百韬兵团非常乐观,因此他要求山东兵团实施运动防御,大量杀伤消耗东援之敌。等黄百韬兵团大部解决后,就将正面放开,诱敌深入,以便下一步围歼援敌。

战场上形势瞬间万变。11月11日这天,华野负责打阻击、保障主力围歼黄百韬兵团的部队,由原定的4、8、11、13纵变成了10、7、11纵,阻击地点也由京杭大运河西移到了徐东地区。这一带一马平川,村庄密布,只有陇海线以南一部分地区是丘陵,地形有利于国民党援军的摩托化开进,而不利于防守。

山东兵团在这一带设置了两道阵地。第一线阻击阵地,北起大黄山,南至邓楼村(今属铜山县张集镇),呈一个向东凹入的弓形,战线全长约20公里。最靠西面的阵地,距徐州城不足8公里。第二线阻击阵地北起不老河,南至黄河故道,全长约30公里左右。

在排兵布阵上,谭振林、王建安颇费了一番思量。他们将下属3个纵队中,最擅长打阻击战的10纵放在战线北段,正面防御宽度约10公里。因为徐州通往碾庄的公路、铁路都在防线北段,这里肯定是援敌的主攻方向。鉴于7纵无论是部队实力还是战斗力都较11纵强,因此7纵被摆在10纵左翼,防御正面宽约5公里。长年在苏北平原水乡作战,缺乏山地防御作战经验的11纵,作为7纵的左翼,负责防御整个战线的南段,防御正面宽约5公里。

从这个防御布局看,10纵无疑是主力。此时的10纵,虽只辖28、29两个师及1个特务团,但豫东战役后经过休整,全纵队实力达29728人,战斗部队非常充实。纵队司令员宋时轮将最强的28师展开于第一线,29师位于二线。在工事构筑方面,极富阻击经验的10纵以村落为依托,避开村落里的明显目标。除了在村内、村沿构筑必要的工事外,主要阻击阵地构筑在村外100米到200米的地方。工事呈品字形或梅花形,各火力点之间都以交通壕相连。村落四角构筑了独立的支撑点,各支撑点之间要能独立防守和相互支援。在敌坦克便于通行的地方构筑防坦克壕,布设地雷和障碍物。

在防守战术上,宋时轮强调攻守结合,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来达成阻击的目的。在兵力部署上强调前轻后重,一线只部署少量部队以减少敌火力杀伤,在纵深控制足够的兵力以便随时实施反击。在火力配置上既考虑正面阻击的需要,又对反击的火力支援有充分准备。该纵将固定火力与机动火力、正面火力与侧面火力结合起来,在防御前沿和纵深构成曲直相辅、远近结合、正打侧射和倒打结合的绵密火力网。

7纵战前拥有29010人,实力次于10纵。7纵的防御部署也呈两个梯队。该纵队司令员成钧将19师放在前面,在林佟山、殷山、薛山、黄龙山、邓楼、苑山一线展开。在大许家西面2.5公里的岳海、邵楼、刘鹿家、麻谷子、火神庙一带,20、21师构筑了一条以村落为依托、各自独立的弧形防御阵地。成钧将全纵队战斗力最强的几个团部署在纵深或侧翼,准备对突入之敌实施反击。

战前实力为25029人的11纵此前没打过这种阻击战。纵队党委经过集体讨论后决定,31旅作为第一梯队,展开于范家湖至榆山一线;32旅作为第二梯队,控制鼓山、寨山和黑山制高点,抢修工事;33旅为预备队。阵地编成按纵深梯次配置,各级指挥员都掌握三分之一的兵力作为机动力量。

11月11日这天,匆匆进入阻击位置的华野3个纵队不顾部队疲劳,立即动手构筑防御工事。事实证明,这个看似不体恤基层指战员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当天下午,徐州剿总就下达了东援黄百韬兵团的命令。一场恶仗即将打响,留给山东兵团的准备时间只有1天。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