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县水沟镇贫困户:拒绝“等靠要”勤劳“摘穷帽”

本报讯(通讯员 薛雪)“扶贫先扶志,脱贫先立勤。”贫困群众只有主动干起来,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水沟镇这3户群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摘掉了贫困帽,过上了好日子。

“小甜瓜”成为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去年我承包了村上5个中棚栽种西甜瓜,还在自家地里种了2亩西瓜,10亩小麦,一年算下来,能挣5万多元。”纸坊沟村贫困群众曹永杰正在津津有味的算着自己的经济账。

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好,可他却没有忘记过去苦日子的辛酸。全家4口人,他媳妇患有重型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家里两个孩子都在上学,花费巨大,家庭的重担落在了他的身上。

因为要照顾整个家庭,不能外出务工,他开始学习栽种西甜瓜技术,发展产业让自己脱贫致富。近年来,在党的脱贫政策指引下,他脚踏实地、勤劳肯干,形成家庭经济产业化发展,不仅成功脱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成为了村里的“产业致富带头人”。

扶贫政策给了她“挺住”的力量

姚才琴,夹咀村四组儿媳妇。从商洛市山阳县远嫁到本地,已有20多个年头。在这些年里,她有了2个可爱的孩子,可丈夫、公公的相继去世,也让这个家蒙上了一层苦涩与艰难的阴影。

丈夫、公公去世后,留下了年幼的儿女、年迈的婆婆,她一个外地媳妇,无依无靠,但却用血汗与力量支撑起这个患难之家。她先后在西安、咸阳等地打工多年,2016年底,她发挥多年从事餐饮服务业的特长,在西安开办了一家饺子馆,一年收入3万多元。

靠着自己的小生意,她在村里提前脱了贫。“我很感激党的政策,婆婆看病有报销,孩子读书有资助,我在外奔波打工,村干部和邻里四周对家里照料有加,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今年我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延安大学,这让我奋斗起来更有动力了。”

从懒汉到“羊”专家的蜕变故事

赵向荣,今年51岁,柿沟村七组人。别看他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他却是村里远近闻名的“羊”专家。他的羊场共存栏奶山羊300余只,有独立的羊舍和奶站,年收入8万元以上。

以前他是村里出名的懒汉,好吃懒做,人到中年了还未成家。2015年对他而言,是具有转折性的一年。在被确定为贫困户后,镇村的扶贫干部多次上门宣传政策,积极扶持,心存感激之余,他痛下决心,决定养殖奶山羊,摘去穷帽子。

在他的勤劳苦干下,2017年他率先脱贫,2018年成了家,现在他是全镇数一数二的养殖大户。“1.5万元的养殖补贴,60㎡新建羊舍,我家的变化离不开党的政策扶持。”如今的他,主动担任了村里的产业指导员,并带动了村里5户贫困群众靠养殖奶山羊发家致富。

责任编辑: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