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宣纸:墨韵万变 唯匠心永恒

制作宣纸的第一步就是挑拣原料,将原料中质量较差的树皮剔除。周坤 摄

人民网宣城5月15日电(周坤) “轻似蝉羽白似雪,抖似细绸不闻声”,这是人们印象中的宣纸,但只有来到被称为“中国宣纸之乡”的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才能感触到一张“国宝”宣纸背后的工匠精神、文化气息。

5月15日,2020年中国品牌日安徽特色活动走进位于泾县的中国宣纸博物馆,记者在这里感受着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宣纸手工艺者精湛的技艺。

宣纸源于唐代,产于泾县。据史籍记载,宣纸由宣州府作为贡品进贡朝廷,因而得名。书法与绘画,离开了宣纸,艺术的妙味便无从充分表达。宣纸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

纸之制造,首在于料。记者从讲解员口中得知,宣纸制作工艺复杂而严格,皮、草、水、技,四者缺一不可,离开了泾县这块土壤就造不出正宗宣纸。并且从选材、制浆到捞纸、晒纸、剪纸,需要108道工序。造出一张润墨好、抗老化、防虫蛀、不变形的宣纸,更是需要3年时间。

在宣纸博物馆的古法技艺车间里,“捞纸”“晒纸”“剪纸”等每一个传承千年的手工造纸技艺,都引起了参观者极大的兴趣,不少人跃跃欲试。然而,看似简单的“捞纸”却并不容易,力道太大或太小都不行。

“一帘水靠身,二帘水破心。帘子捞起来,要感觉到纸有多重,还要准确判断出每帘水的重量是否保持一致。”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捞纸工周东红说,整个过程虽然不过几秒,但是宣纸的好与坏、厚与薄、纹理和丝路就全在这一“捞”上。

从1986年开始进入泾县宣纸厂从事捞纸工作,30多年来,周东红数十年如一日。为了保证宣纸的质量,车间不能使用空调,即使寒冬酷暑,他仍要在“水深火热”中徒手捞纸。

拿起纸张,对着光亮透视,宣纸纸面上密布丝状“花朵”,这是檀皮纤维的特有体现,俗称“皮花”。透过一张张宣纸,仿佛看见了一脉相承的千年文化、看见了寒暑坚守的手工艺者。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军介绍,当前宣纸市场供求相对平衡,为保证宣纸品质,企业坚持走精品路线,生产承袭古法,求质不求量。“我相信未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宣纸产业的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大,以匠心铸精品,擦亮宣纸品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是宣纸与书画纸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年产宣纸达500多吨,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文房四宝生产企业。此外,公司还涌现出两位大国工匠,世界非遗“宣纸制作技艺”得到创新性继承和发展,让一张张皖产“国宝”走出深山,飘香海内外……

周东红和手工艺人进行”捞纸“。整个过程虽然不过几秒,但是宣纸的质量就全在这一“捞”上。周坤 摄

人民网宣城5月15日电(周坤) “轻似蝉羽白似雪,抖似细绸不闻声”,这是人们印象中的宣纸,但只有来到被称为“中国宣纸之乡”的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才能感触到一张“国宝”宣纸背后的工匠精神、文化气息。

5月15日,2020年中国品牌日安徽特色活动走进位于泾县的中国宣纸博物馆,记者在这里感受着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宣纸手工艺者精湛的技艺。

宣纸源于唐代,产于泾县。据史籍记载,宣纸由宣州府作为贡品进贡朝廷,因而得名。书法与绘画,离开了宣纸,艺术的妙味便无从充分表达。宣纸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

纸之制造,首在于料。记者从讲解员口中得知,宣纸制作工艺复杂而严格,皮、草、水、技,四者缺一不可,离开了泾县这块土壤就造不出正宗宣纸。并且从选材、制浆到捞纸、晒纸、剪纸,需要108道工序。造出一张润墨好、抗老化、防虫蛀、不变形的宣纸,更是需要3年时间。

在宣纸博物馆的古法技艺车间里,“捞纸”“晒纸”“剪纸”等每一个传承千年的手工造纸技艺,都引起了参观者极大的兴趣,不少人跃跃欲试。然而,看似简单的“捞纸”却并不容易,力道太大或太小都不行。

“一帘水靠身,二帘水破心。帘子捞起来,要感觉到纸有多重,还要准确判断出每帘水的重量是否保持一致。”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捞纸工周东红说,整个过程虽然不过几秒,但是宣纸的好与坏、厚与薄、纹理和丝路就全在这一“捞”上。

从1986年开始进入泾县宣纸厂从事捞纸工作,30多年来,周东红数十年如一日。为了保证宣纸的质量,车间不能使用空调,即使寒冬酷暑,他仍要在“水深火热”中徒手捞纸。

拿起纸张,对着光亮透视,宣纸纸面上密布丝状“花朵”,这是檀皮纤维的特有体现,俗称“皮花”。透过一张张宣纸,仿佛看见了一脉相承的千年文化、看见了寒暑坚守的手工艺者。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军介绍,当前宣纸市场供求相对平衡,为保证宣纸品质,企业坚持走精品路线,生产承袭古法,求质不求量。“我相信未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宣纸产业的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大,以匠心铸精品,擦亮宣纸品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是宣纸与书画纸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年产宣纸达500多吨,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文房四宝生产企业。此外,公司还涌现出两位大国工匠,世界非遗“宣纸制作技艺”得到创新性继承和发展,让一张张皖产“国宝”走出深山,飘香海内外……

没有空调的房间里,周东红每天要”捞“一千张纸。周坤 摄

人民网宣城5月15日电(周坤) “轻似蝉羽白似雪,抖似细绸不闻声”,这是人们印象中的宣纸,但只有来到被称为“中国宣纸之乡”的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才能感触到一张“国宝”宣纸背后的工匠精神、文化气息。

5月15日,2020年中国品牌日安徽特色活动走进位于泾县的中国宣纸博物馆,记者在这里感受着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宣纸手工艺者精湛的技艺。

宣纸源于唐代,产于泾县。据史籍记载,宣纸由宣州府作为贡品进贡朝廷,因而得名。书法与绘画,离开了宣纸,艺术的妙味便无从充分表达。宣纸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

纸之制造,首在于料。记者从讲解员口中得知,宣纸制作工艺复杂而严格,皮、草、水、技,四者缺一不可,离开了泾县这块土壤就造不出正宗宣纸。并且从选材、制浆到捞纸、晒纸、剪纸,需要108道工序。造出一张润墨好、抗老化、防虫蛀、不变形的宣纸,更是需要3年时间。

在宣纸博物馆的古法技艺车间里,“捞纸”“晒纸”“剪纸”等每一个传承千年的手工造纸技艺,都引起了参观者极大的兴趣,不少人跃跃欲试。然而,看似简单的“捞纸”却并不容易,力道太大或太小都不行。

“一帘水靠身,二帘水破心。帘子捞起来,要感觉到纸有多重,还要准确判断出每帘水的重量是否保持一致。”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捞纸工周东红说,整个过程虽然不过几秒,但是宣纸的好与坏、厚与薄、纹理和丝路就全在这一“捞”上。

从1986年开始进入泾县宣纸厂从事捞纸工作,30多年来,周东红数十年如一日。为了保证宣纸的质量,车间不能使用空调,即使寒冬酷暑,他仍要在“水深火热”中徒手捞纸。

拿起纸张,对着光亮透视,宣纸纸面上密布丝状“花朵”,这是檀皮纤维的特有体现,俗称“皮花”。透过一张张宣纸,仿佛看见了一脉相承的千年文化、看见了寒暑坚守的手工艺者。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军介绍,当前宣纸市场供求相对平衡,为保证宣纸品质,企业坚持走精品路线,生产承袭古法,求质不求量。“我相信未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宣纸产业的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大,以匠心铸精品,擦亮宣纸品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是宣纸与书画纸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年产宣纸达500多吨,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文房四宝生产企业。此外,公司还涌现出两位大国工匠,世界非遗“宣纸制作技艺”得到创新性继承和发展,让一张张皖产“国宝”走出深山,飘香海内外……

“大国工匠”毛胜利正在进行晒纸,从事晒职工30多年的他每天要“晒”一千张宣纸。周坤 摄

人民网宣城5月15日电(周坤) “轻似蝉羽白似雪,抖似细绸不闻声”,这是人们印象中的宣纸,但只有来到被称为“中国宣纸之乡”的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才能感触到一张“国宝”宣纸背后的工匠精神、文化气息。

5月15日,2020年中国品牌日安徽特色活动走进位于泾县的中国宣纸博物馆,记者在这里感受着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宣纸手工艺者精湛的技艺。

宣纸源于唐代,产于泾县。据史籍记载,宣纸由宣州府作为贡品进贡朝廷,因而得名。书法与绘画,离开了宣纸,艺术的妙味便无从充分表达。宣纸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

纸之制造,首在于料。记者从讲解员口中得知,宣纸制作工艺复杂而严格,皮、草、水、技,四者缺一不可,离开了泾县这块土壤就造不出正宗宣纸。并且从选材、制浆到捞纸、晒纸、剪纸,需要108道工序。造出一张润墨好、抗老化、防虫蛀、不变形的宣纸,更是需要3年时间。

在宣纸博物馆的古法技艺车间里,“捞纸”“晒纸”“剪纸”等每一个传承千年的手工造纸技艺,都引起了参观者极大的兴趣,不少人跃跃欲试。然而,看似简单的“捞纸”却并不容易,力道太大或太小都不行。

“一帘水靠身,二帘水破心。帘子捞起来,要感觉到纸有多重,还要准确判断出每帘水的重量是否保持一致。”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捞纸工周东红说,整个过程虽然不过几秒,但是宣纸的好与坏、厚与薄、纹理和丝路就全在这一“捞”上。

从1986年开始进入泾县宣纸厂从事捞纸工作,30多年来,周东红数十年如一日。为了保证宣纸的质量,车间不能使用空调,即使寒冬酷暑,他仍要在“水深火热”中徒手捞纸。

拿起纸张,对着光亮透视,宣纸纸面上密布丝状“花朵”,这是檀皮纤维的特有体现,俗称“皮花”。透过一张张宣纸,仿佛看见了一脉相承的千年文化、看见了寒暑坚守的手工艺者。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军介绍,当前宣纸市场供求相对平衡,为保证宣纸品质,企业坚持走精品路线,生产承袭古法,求质不求量。“我相信未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宣纸产业的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大,以匠心铸精品,擦亮宣纸品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是宣纸与书画纸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年产宣纸达500多吨,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文房四宝生产企业。此外,公司还涌现出两位大国工匠,世界非遗“宣纸制作技艺”得到创新性继承和发展,让一张张皖产“国宝”走出深山,飘香海内外……

晒纸是制作宣纸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刷痕太重纸张不合格,刷轻了,又会起皱报废,这就非常考验腕力。周坤 摄

人民网宣城5月15日电(周坤) “轻似蝉羽白似雪,抖似细绸不闻声”,这是人们印象中的宣纸,但只有来到被称为“中国宣纸之乡”的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才能感触到一张“国宝”宣纸背后的工匠精神、文化气息。

5月15日,2020年中国品牌日安徽特色活动走进位于泾县的中国宣纸博物馆,记者在这里感受着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宣纸手工艺者精湛的技艺。

宣纸源于唐代,产于泾县。据史籍记载,宣纸由宣州府作为贡品进贡朝廷,因而得名。书法与绘画,离开了宣纸,艺术的妙味便无从充分表达。宣纸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

纸之制造,首在于料。记者从讲解员口中得知,宣纸制作工艺复杂而严格,皮、草、水、技,四者缺一不可,离开了泾县这块土壤就造不出正宗宣纸。并且从选材、制浆到捞纸、晒纸、剪纸,需要108道工序。造出一张润墨好、抗老化、防虫蛀、不变形的宣纸,更是需要3年时间。

在宣纸博物馆的古法技艺车间里,“捞纸”“晒纸”“剪纸”等每一个传承千年的手工造纸技艺,都引起了参观者极大的兴趣,不少人跃跃欲试。然而,看似简单的“捞纸”却并不容易,力道太大或太小都不行。

“一帘水靠身,二帘水破心。帘子捞起来,要感觉到纸有多重,还要准确判断出每帘水的重量是否保持一致。”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捞纸工周东红说,整个过程虽然不过几秒,但是宣纸的好与坏、厚与薄、纹理和丝路就全在这一“捞”上。

从1986年开始进入泾县宣纸厂从事捞纸工作,30多年来,周东红数十年如一日。为了保证宣纸的质量,车间不能使用空调,即使寒冬酷暑,他仍要在“水深火热”中徒手捞纸。

拿起纸张,对着光亮透视,宣纸纸面上密布丝状“花朵”,这是檀皮纤维的特有体现,俗称“皮花”。透过一张张宣纸,仿佛看见了一脉相承的千年文化、看见了寒暑坚守的手工艺者。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军介绍,当前宣纸市场供求相对平衡,为保证宣纸品质,企业坚持走精品路线,生产承袭古法,求质不求量。“我相信未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宣纸产业的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大,以匠心铸精品,擦亮宣纸品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是宣纸与书画纸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年产宣纸达500多吨,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文房四宝生产企业。此外,公司还涌现出两位大国工匠,世界非遗“宣纸制作技艺”得到创新性继承和发展,让一张张皖产“国宝”走出深山,飘香海内外……

在古法技艺房间里,宣纸手工艺人们进行“晒纸”。周坤 摄。

人民网宣城5月15日电(周坤) “轻似蝉羽白似雪,抖似细绸不闻声”,这是人们印象中的宣纸,但只有来到被称为“中国宣纸之乡”的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才能感触到一张“国宝”宣纸背后的工匠精神、文化气息。

5月15日,2020年中国品牌日安徽特色活动走进位于泾县的中国宣纸博物馆,记者在这里感受着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宣纸手工艺者精湛的技艺。

宣纸源于唐代,产于泾县。据史籍记载,宣纸由宣州府作为贡品进贡朝廷,因而得名。书法与绘画,离开了宣纸,艺术的妙味便无从充分表达。宣纸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

纸之制造,首在于料。记者从讲解员口中得知,宣纸制作工艺复杂而严格,皮、草、水、技,四者缺一不可,离开了泾县这块土壤就造不出正宗宣纸。并且从选材、制浆到捞纸、晒纸、剪纸,需要108道工序。造出一张润墨好、抗老化、防虫蛀、不变形的宣纸,更是需要3年时间。

在宣纸博物馆的古法技艺车间里,“捞纸”“晒纸”“剪纸”等每一个传承千年的手工造纸技艺,都引起了参观者极大的兴趣,不少人跃跃欲试。然而,看似简单的“捞纸”却并不容易,力道太大或太小都不行。

“一帘水靠身,二帘水破心。帘子捞起来,要感觉到纸有多重,还要准确判断出每帘水的重量是否保持一致。”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捞纸工周东红说,整个过程虽然不过几秒,但是宣纸的好与坏、厚与薄、纹理和丝路就全在这一“捞”上。

从1986年开始进入泾县宣纸厂从事捞纸工作,30多年来,周东红数十年如一日。为了保证宣纸的质量,车间不能使用空调,即使寒冬酷暑,他仍要在“水深火热”中徒手捞纸。

拿起纸张,对着光亮透视,宣纸纸面上密布丝状“花朵”,这是檀皮纤维的特有体现,俗称“皮花”。透过一张张宣纸,仿佛看见了一脉相承的千年文化、看见了寒暑坚守的手工艺者。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军介绍,当前宣纸市场供求相对平衡,为保证宣纸品质,企业坚持走精品路线,生产承袭古法,求质不求量。“我相信未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宣纸产业的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大,以匠心铸精品,擦亮宣纸品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是宣纸与书画纸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年产宣纸达500多吨,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文房四宝生产企业。此外,公司还涌现出两位大国工匠,世界非遗“宣纸制作技艺”得到创新性继承和发展,让一张张皖产“国宝”走出深山,飘香海内外……

拿起纸张,对着光亮透视,宣纸纸面上密布丝状“花朵”,这是檀皮纤维的特有体现,俗称“皮花”。周坤 摄

人民网宣城5月15日电(周坤) “轻似蝉羽白似雪,抖似细绸不闻声”,这是人们印象中的宣纸,但只有来到被称为“中国宣纸之乡”的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才能感触到一张“国宝”宣纸背后的工匠精神、文化气息。

5月15日,2020年中国品牌日安徽特色活动走进位于泾县的中国宣纸博物馆,记者在这里感受着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宣纸手工艺者精湛的技艺。

宣纸源于唐代,产于泾县。据史籍记载,宣纸由宣州府作为贡品进贡朝廷,因而得名。书法与绘画,离开了宣纸,艺术的妙味便无从充分表达。宣纸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

纸之制造,首在于料。记者从讲解员口中得知,宣纸制作工艺复杂而严格,皮、草、水、技,四者缺一不可,离开了泾县这块土壤就造不出正宗宣纸。并且从选材、制浆到捞纸、晒纸、剪纸,需要108道工序。造出一张润墨好、抗老化、防虫蛀、不变形的宣纸,更是需要3年时间。

在宣纸博物馆的古法技艺车间里,“捞纸”“晒纸”“剪纸”等每一个传承千年的手工造纸技艺,都引起了参观者极大的兴趣,不少人跃跃欲试。然而,看似简单的“捞纸”却并不容易,力道太大或太小都不行。

“一帘水靠身,二帘水破心。帘子捞起来,要感觉到纸有多重,还要准确判断出每帘水的重量是否保持一致。”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捞纸工周东红说,整个过程虽然不过几秒,但是宣纸的好与坏、厚与薄、纹理和丝路就全在这一“捞”上。

从1986年开始进入泾县宣纸厂从事捞纸工作,30多年来,周东红数十年如一日。为了保证宣纸的质量,车间不能使用空调,即使寒冬酷暑,他仍要在“水深火热”中徒手捞纸。

拿起纸张,对着光亮透视,宣纸纸面上密布丝状“花朵”,这是檀皮纤维的特有体现,俗称“皮花”。透过一张张宣纸,仿佛看见了一脉相承的千年文化、看见了寒暑坚守的手工艺者。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军介绍,当前宣纸市场供求相对平衡,为保证宣纸品质,企业坚持走精品路线,生产承袭古法,求质不求量。“我相信未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宣纸产业的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大,以匠心铸精品,擦亮宣纸品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是宣纸与书画纸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年产宣纸达500多吨,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文房四宝生产企业。此外,公司还涌现出两位大国工匠,世界非遗“宣纸制作技艺”得到创新性继承和发展,让一张张皖产“国宝”走出深山,飘香海内外……

制作精美的各种类型宣纸。周坤 摄

人民网宣城5月15日电(周坤) “轻似蝉羽白似雪,抖似细绸不闻声”,这是人们印象中的宣纸,但只有来到被称为“中国宣纸之乡”的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才能感触到一张“国宝”宣纸背后的工匠精神、文化气息。

5月15日,2020年中国品牌日安徽特色活动走进位于泾县的中国宣纸博物馆,记者在这里感受着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宣纸手工艺者精湛的技艺。

宣纸源于唐代,产于泾县。据史籍记载,宣纸由宣州府作为贡品进贡朝廷,因而得名。书法与绘画,离开了宣纸,艺术的妙味便无从充分表达。宣纸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

纸之制造,首在于料。记者从讲解员口中得知,宣纸制作工艺复杂而严格,皮、草、水、技,四者缺一不可,离开了泾县这块土壤就造不出正宗宣纸。并且从选材、制浆到捞纸、晒纸、剪纸,需要108道工序。造出一张润墨好、抗老化、防虫蛀、不变形的宣纸,更是需要3年时间。

在宣纸博物馆的古法技艺车间里,“捞纸”“晒纸”“剪纸”等每一个传承千年的手工造纸技艺,都引起了参观者极大的兴趣,不少人跃跃欲试。然而,看似简单的“捞纸”却并不容易,力道太大或太小都不行。

“一帘水靠身,二帘水破心。帘子捞起来,要感觉到纸有多重,还要准确判断出每帘水的重量是否保持一致。”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捞纸工周东红说,整个过程虽然不过几秒,但是宣纸的好与坏、厚与薄、纹理和丝路就全在这一“捞”上。

从1986年开始进入泾县宣纸厂从事捞纸工作,30多年来,周东红数十年如一日。为了保证宣纸的质量,车间不能使用空调,即使寒冬酷暑,他仍要在“水深火热”中徒手捞纸。

拿起纸张,对着光亮透视,宣纸纸面上密布丝状“花朵”,这是檀皮纤维的特有体现,俗称“皮花”。透过一张张宣纸,仿佛看见了一脉相承的千年文化、看见了寒暑坚守的手工艺者。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军介绍,当前宣纸市场供求相对平衡,为保证宣纸品质,企业坚持走精品路线,生产承袭古法,求质不求量。“我相信未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宣纸产业的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大,以匠心铸精品,擦亮宣纸品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是宣纸与书画纸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年产宣纸达500多吨,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文房四宝生产企业。此外,公司还涌现出两位大国工匠,世界非遗“宣纸制作技艺”得到创新性继承和发展,让一张张皖产“国宝”走出深山,飘香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