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传承,守住文脉,解读南京栖霞非遗!

南京栖霞独特的传统非遗,

历经时光的打磨,

在岁月的长河里熠熠生辉,

焕发出别样的风采。

匠心传承,守住文脉,

解读栖霞非遗!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

薄如蝉翼

金箔工艺,源于东晋,流行于南朝宋、齐、梁、陈时期,历史悠久。金箔锻制技艺,发源于南京市栖霞区龙潭花园一带,这里曾是明朝制作真金线的官营作坊。2006年,南京金箔锻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雕梁画栋贴金、牌匾楹联、装饰用贴金,是金箔最为广泛的用途。如今,世界各地许多著名的寺庙及古建筑上,都运用了南京金箔。

金箔系用真金经过倒条、下条、拍叶、做捻子、打开子、装家生、打了戏、出具、切金箔等十多道工序锤炼而成的,工艺复杂,尽显独特的匠心。其中,“打了戏”这道工序最费人力,需要把一块金“疙瘩”打成0.1微米左右的薄片。经过上万次捶打出的金箔,薄如蝉翼,软似绸缎,堪称一绝!在位于龙潭的中国·南京金箔博物馆,大家就可以欣赏到极富艺术价值的金箔工艺品。

南京传统真金线制作技艺

精益求精

唐朝诗人秦韬玉有诗云:“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道出了金线制作的辛劳。2009年,南京传统真金线制作技艺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真金线的制作比金箔锻制技艺还要复杂,需要把黄金拉成如头发丝般细密的金线。真金线的制作也有十几道工序,其中,除了“切金线”这道工序可以由机器替代外,其余全部都是纯手工制作,十分考验手艺匠人的细心、耐心和毅力。

金陵折扇

细心打磨

在没有电的古代,扇子是夏日的消暑利器。漂亮的金陵折扇因此备受古人的青睐。时至今日,造型美观的金陵折扇依然受到人们的追捧,既可以当做工艺品收藏,也可以当做馈赠亲友的礼品。2009年,金陵折扇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如今,位于栖霞区五福家园的金陵折扇工艺研究所,是金陵折扇唯一的官方生产地。金陵折扇的制作过程有着大大小小一百多道工序,主要分为造型、磨扇骨、制扇面三大类。手艺匠人们秉承匠心,细心打磨,精心制作,努力把每一把折扇都打造成为一件精品,让这项传统手工艺得到完美传承。

栖霞龙舞

场面壮观

栖霞区是“中国龙舞之乡”,栖霞龙舞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上的栖霞龙舞,多以柴龙为主,主要集中在摄山东南的龙王山周围,在这里形成了家家玩龙灯的习俗,并流传至今。

柴龙舞,在栖霞区西岗街道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每逢元宵节,人们便会舞起柴龙舞,希冀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那壮观的场面,往往吸引众多路人驻足观赏。在20世纪90年代,栖霞龙舞经过不断创新,成为文化舞台上重要的表现形式,经常出现在省、市各类庆典活动现场,亮眼吸睛!

匠心传承,守住文脉,

了解栖霞的这些

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领略别样的韵味,

不禁深深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