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工仔”到“果园主”,希望永远和信心同在!

靠双手过上好日子,可以有很多种实现路径,比如勤奋打工、比如自主创业。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为了脱贫,帮人开出租车、货车,收入不错,他是勤快的;当乡村振兴的蓝图呈现在眼前后,他又毅然承包近200亩土地搞起了水果种植,还谋划着养鸡养鱼、搞民宿、发展旅游,他又是果断的。果断加上勤快,再加上好政策、好形势,他的故事自然格外动人……
图片
讲述人:
聂承平 罗江区鄢家镇灯盏村村民
我叫聂承平,今年47岁,罗江区鄢家镇灯盏村人。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就借钱买了一辆小四轮拖拉机帮人拉建材,勉强维持一家人生活。后来,父亲患上多种疾病,加上供儿子读书,经济捉襟见肘,妻子也与我离了婚。2014年,我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虽然有政策帮扶和镇、村干部时时关心,但谁愿意老当贫困户呢?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我先后前往德阳、成都打工,帮人开出租车、大货车,再苦再累都咬牙坚持。由于我肯吃苦、工作负责,收入还不错,一家人也渐渐看到了希望。
2019 年春天,我回家探望父亲,村第一书记谢绪军专程找我谈心,动员我承包一片荒坡种水果。当时我开车收入还行,自己也没有搞种植的技术和资金,于是婉拒了他的提议。没想到隔月回家,谢书记再次登门,为我认真分析了形势,我们鄢家镇搞规模化、集约化柑橘产业很有优势,而且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推动乡村振兴,以后我们的“花果山”不但会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吸引游客。
我动心了。帮人打工始终不是长久之计,搞种植前景很好,而且能照顾家人,为什么不自己当“老板”呢?谢书记告诉我,只要果园建起来,村、组道路和水利设施会得到各级政府支持,还表示会尽力帮我解决资金难题,果苗不用我掏一分钱。天时地利都有了,干吧!
决心下了,但创业的道路注定坎坷。第一步流转土地,为了做通一些老年人的思想工作,谢书记、村组干部和我磨破了嘴皮子;好不容易流转了近200亩荒坡,土地清杂又让我头疼,还请了挖掘机清理;接下来规划建设道路、山沟、水池等基础设施,两个月就花光了7万元积蓄……我成天泡在山上,什么活儿都自己干,手起泡、脚起茧,腰疼得直不起来。
图片
土地终于规整了,谢书记又请来农技专家鉴定土质、土壤,确定了适合栽植的春见、爱媛等柑橘品种,还东奔西跑帮我找相关部门协调果苗、申请扶贫小额信贷。人家这么操劳,我也不能闲着,起沟、放线定位、打窝,为果树栽植做准备,又在垦荒后的土地上种下土豆,预计成熟后能收获三四千斤,能卖到近8000元。果树栽上后,我还计划在林下套种20亩辣椒、50亩早黄豆,实现更大的经济价值。
生机勃勃的果园终于呈现在眼前,我很感慨,也很感激。谢书记帮我算了一笔账:四五年后,近200亩土地丰产挂果,每亩能采收8000斤左右,按现在的行情,收入能达到八九百万元。我还可以在林下喂鸡、鸭、鹅,在堰塘养鱼,实现循环种养。再下一步,利用果园办农家乐、民宿,像我们镇的星光村一样,吸引人们赏花、采摘、品果,享受品质休闲。
从贫困户到“打工仔”,再到现在的水果种植户、乃至未来的“农庄”负责人,我很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以及谢书记这样的好干部。我相信,我们灯盏村也能像灯盏一样托起光明、照亮未来,成为山青水绿的秀美村庄,有乡愁的美丽与诗意,更有美好的明天!
整理|张明云编辑|何书阳
责编|汪巧编审|姜颖值班副总编辑|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