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中国的经济增长未必要完全依托于宏观政策的力度

刘世锦表示,当前还是要推动重要的改革,核心还是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的改革。如果中国能够实实在在地朝前推动这些改革,中国经济增长的潜能就能实实在在地发挥出来。具体包括三个领域的开放。

5月22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在一场线上活动上表示,特别在目前,经济遇到一些困难,越要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尤其是要看到中国的结构性潜能。如何释放这些结构性潜能,就是要落实中央最近几份文件的精神,实质性推进改革。

不设具体的增长指标或许可以成为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刘世锦指出,今年没有设定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具体指标,但是确定了就业目标,即贯彻就业优先的精神。这是很有意义的,稳增长是为了稳就业。现在直接把就业指标放到前台、放到第一位。如果就业问题能解决得比较好,也能达到比较合适的增长水平。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也是解释得通的。只要达到充分就业,实际增长速度就能达到潜在增长率。

刘世锦进一步表示,今年不设具体的增长指标,或许可以成为一个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以后或许可以在国家层面只提就业指标,然后再提出一系列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比如物价、风险防控、环境可持续性、居民收入等关系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一定再提增长速度的指标。在省级层面提增长速度的指标,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各个省可以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各个省之间也可以适当竞争。比如关于宏观的就业指标等如果做得好,国家可以给予相应的鼓励。国家可以把对地方的政策与各个省的发展状况挂钩。

中国经济增长未必要完全依托于宏观政策的力度

关于“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一共两万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刘世锦指出,这两万亿主要是救助中小企业,直接下到基层,这对提升政策的效果是比较重要的,技术上也比较可行的。其次,刘世锦强调,中国的经济增长未必要完全依托于宏观政策的力度。中国经济短期内处于大幅下行期,宏观政策主要三个功能,第一是恢复,第二是救助,第三是避险。当务之急是要恢复产业链,恢复供给和需求;第二是救助,即对较为脆弱的中小企业加强救助,这也是在救就业机会。二者是相关的 ;第三是避险,当前中国经济中有结构性问题,金融体系也被阻断,容易触发较大的问题,需要增大流动性。

刘世锦说,中国中长期内增长潜力较大,需要发掘新的增长动能。这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中国还有结构性潜能,但它们已经没有了,或者是不愿意搞结构性改革,所以只能不断加强宏观政策。因此中国的注意力应该放在增长潜能上。首先,中国和发达国家相比,有追赶的潜能,与发达国家还有3万亿美元左右的差距。其次,这些年技术进步和绿色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潜能,这方面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是同步的,有些领域中国甚至还能领跑。第三,今后5-10年中国最大的潜能是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不仅可以调动消费,也可以创造投资的机会,以及包括新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拉动制造业投资等。

未来要做到三个领域的开放

刘世锦表示,当前还是要推动重要的改革,核心还是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的改革。如果中国能够实实在在地朝前推动这些改革,中国经济增长的潜能就能实实在在地发挥出来。具体包括三个领域的开放。

第一是农村集体土地权改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国有土地要同价、同权、同等入市。这个应该前段时间通过的《新土地管理法》已经把这个口子给开了。下一步要为农民的宅基地创造条件,在农村集体组织外部能够流转,还需要一些配套的改革。

第二是深化基础产业领域改革。目前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行政性垄断的基础产业领域,比如石油、天然气、电力、通信、金融等领域,进一步放宽或者放开市场准入。让更多的行业之外的,或者是民营的更多的投资者能够进去,可以进一步提升效率,降低全社会的基础建设成本,也可以拉动大量的投资。

第三是对我们的服务业也要加快开放,特别是一些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服务业是中国未来增长最快的领域,但首先还是要开放,可提供一个新的增长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