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护士&鄂州患者:携手战疫,意外收获一段“母女情”

图片
图片
在过去的3个多月里,全国人民同武汉人民、湖北人民一道,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贵州在自身疫情防控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举全省之力支援湖北,大量贵州抗疫战士在鄂州市全力以赴开展工作。贵州鄂州风雨同舟,疫情终将成为过去,而那些并肩战斗的深厚情谊,将永远保留在贵州人民与鄂州人民心里。两会期间,贵州都市报推出专题策划——鄂州(贵州)我想对你说,为你讲述那些风雨同舟的故事。
1
PART
贵州护士郑燕
“燕子女儿,这段时间工作忙不?好想你。多亏当初你的悉心照料,我现在身体硬朗多了……看,我正在地里干活呢!”
5月21日早上6点过,贵州援鄂医疗队队员、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艾滋病科护士郑燕刚起床,就收到了自己曾经在鄂州的患者“吴妈妈”吴德意发来的微信,郑燕心头一阵暖流袭来。
图片
郑燕
患者吴阿姨认“女儿”
作为贵州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的队员,郑燕在今年1月份主动请战鄂州。
去到鄂州,郑燕前后援助了四家医院,在支援的第三家医院——鄂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她遇到了56岁的患者吴德意。
“阿姨”“哥哥”“大姐”,病房里朝夕相处,郑燕对待患者犹如亲人,一句句亲切称呼,很快拉近了彼此距离,悉心照料更是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小妹,我有个小要求,又怕为难你。”住院时间长了,吴德意很想吃点水果。有一天,吴德意有些不好意思地向郑燕提出,想请郑燕帮她买些水果。
疫情防控封城,外面暂时买不到水果,但是医疗队为队员们发了一些水果。
“第二天我将医疗队发的水果,还有从贵州带来的一些零食拿给了吴阿姨。”郑燕说,让她没想到的是,自己的一个小小举动却感动了吴德意。
“女儿可能都没有你这么细心的照顾我。你就当我女儿,我就当你的鄂州妈妈。”吴德意说。
37岁的郑燕就像自己的女儿一样贴心,吴德意想认郑燕当女儿,还专门叫来隔壁床的病友,帮她和郑燕拍了照片留念。
图片
郑燕和鄂州妈妈吴德意在医院的合影。
同事眼中,她就是个热心肠
蒋琼是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呼吸科护士,郑燕的同事,同为援鄂医疗队队员。在蒋琼眼里,郑燕是一位热心大姐。
“我年纪最小,在鄂州一个多月时间,郑老师非常照顾我,对我帮助非常大。”蒋琼说,郑燕是小组里的护士长,一起“出生入死”,郑燕成了影响她最深的人。
蒋琼回忆,两人在鄂钢医院那段时间,遇到一位患者,因为全家都确诊了新冠肺炎住院,没有生活用品,希望蒋琼能帮助购买。
“那天下班晚,天已经黑了,郑老师听到后主动帮忙。鄂州封城,开门的超市很少,大晚上两人跑了很多地方,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帮患者买到生活用品。”蒋琼说,购买生活用品,郑燕花了200多元钱。后来患者要给她钱,郑燕没有要。
“当时也没想太多,只是想力所能及的帮患者解决一些困难。”郑燕说。
“有她在的地方,我就安心。”蒋琼说,郑燕是研究生,除了生活和工作上,在学习上也经常帮助其他的护士做PPT和课件,蒋琼都学到不少知识。
在鄂州,因为有郑燕的陪伴,蒋琼获益良多。
来贵州吃美食,再叙“母女情”
在贵州白衣天使悉心照料下,吴德意和病友们陆续康复出院。临别时,吴德意留下了“女儿”郑燕的电话和联系方式。
“有机会我一定要去见见你贵州的父母,他们怎么教出这么优秀的女儿,我要当面感谢他们……”吴德意说。
在援鄂53天之后,郑燕和队员凯旋,而吴德意的锦旗却先一步邮寄到了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
“我觉得‘吴妈妈’这样的患者不是我的病人,更像是和我共患难、给我正能量的人。”返回自己的工作岗位已一个多月,郑燕继续着疾病质控工作。她说,自己在心理和身体上在鄂州都经历了一次最大的考验,如今重返工作岗位,感觉自己有使不完的劲,遇到什么困难都感觉不是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回望跟吴德意一起在鄂州经历的这一切,郑燕动情地说,“吴妈妈曾说想看看贵州美景,品尝贵州美食。我邀请她一定要来贵州,我会带她到处走走,尝尝贵州菜,叙叙我们的‘母女情’。”
2
PART
鄂州患者吴德意
“叮、叮、叮……”正在客厅看电视的吴德意电话铃声响起,她拿起手机打开屏幕查看,上面显示“女儿”来电。
“吴阿姨您好,你最近身体怎么样?胃口还好吧!”吴德意接通了电话,听筒里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哦!是闺女你啊!”吴德意这才明白过来,是贵州的“女儿”郑燕又给她来电话嘘寒问暖了。
图片
吴德意
一次意外,结下一生之缘
1月26日,56岁的吴德意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入住鄂州市第三医院感染楼三区,刚刚入院的她身体不适,情绪低落,胃口也极不好,整个人日渐消瘦。
作为贵州省第一批派往鄂州支援抗疫的医疗队队员郑燕,负责市三医院三区的护理工作。她观察到吴德意的情况后,格外悉心照料。
由于持续低烧,导致吴德意味觉渐失,家中的女儿买了水果想送到医院,可由于疫情期间交通管制,送不进去。
“吴阿姨,盒饭吃不下,想吃点别的吗?”郑燕看出这位阿姨胃口不太好。
吴德意不好意思地开口了,“嘴里老觉得乏味,我想吃点水果!可是女儿买了送不进来。”
“没关系的,下午我给您带些水果来,您好好休息,尽量多吃点,这样身体恢复得才快!”郑燕这一句暖心的话语,让隔离住院的吴德意感觉到了家人般的温暖。
吃的、用的、穿的……患者需要什么,郑燕们就为他们买什么,送什么,不惜自掏腰包。
“一点不像住院,端茶、送饭、送药、打针、聊天解闷,轻言细语,完全像自家女儿一样,有过之无不及。”吴德意和病友们常常这样夸赞郑燕和她的同事们。
“在这里,我就是您的女儿!”郑燕总是这样笑嘻嘻地告诉吴阿姨们,“这是我的电话号码,以后随叫随到。”
自此以后,吴德意的手机中又多了一个以“女儿”命名的号码。
康复出院,过上田园生活
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吴德意康复出院了。她很快回归到正常生活中,每天迎着朝阳而起,伴着日落而息。
“回到家里特别高兴,每天干点自己想做的事,感觉健康的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吴德意常感叹道。
家里的老伴、儿子和女儿心疼她,让她把原来的工作暂时停下,在家养好身体。闲不下来的吴德意,每天不是在洗衣做饭,就是在自家菜园里倒腾。空心菜、番茄、苋菜、黄瓜……经过她的照料,个个油光水亮,长势喜人。
“女儿常说我的身体比生病前还好些!”吴德意笑着对一起除草的邻居张大婶说。
“那是贵州医疗队照顾得好,你啊!有福气!”张大婶一个劲地夸赞道。
吴德意回到家中后,见人就说贵州援鄂医疗队的暖心事迹,左邻右舍早已耳熟能详。
“还是妈妈种的农家菜好吃,您住院去了,家里都吃不到这么美味的菜了。”女儿一边品尝着吴德意的厨艺,一边夸赞。她和弟弟下班后,经常回家陪二老,一家人又可以幸福的坐在一起吃饭了。
期待重逢,带“女儿”游鄂州
回家后,吴德意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拿出手机,翻看一遍在医院时的留影,那里记录着她和贵州援鄂医疗队同舟共济的珍贵回忆。
“最遗憾的是他们离开鄂州的时候,没有能去现场送别!”吴德意伤感地说,有时候晚上做梦,她还会梦到郑燕在身边和她们拉家常。
郑燕和队友们离开鄂州凯旋的那天,吴德意还在葛店康复患者隔离观察点隔离,她们只能通过微信视频彼此互送祝福。一声再见,一句感谢,道不尽贵州、鄂州两地人民的患难真情。
“我希望郑燕和她的同事们有机会能再来鄂州,让我们尽一次地主之谊。带他们看看鄂州的西山、江滩和梁子湖,品尝我们的大闸蟹和小龙虾,尝尝我自己种的农家菜。”吴德意总是在这样的期待中入睡。
待疫情结束,彼此摘下口罩,重逢吴王古都,畅游贵州山水,共饮茅台酒,同食武昌鱼。吴德意和儿女们一起许下这个心愿。
等曾经为我们拼过命的贵州白衣天使再来鄂州,好好感受一下鄂州人民的热情。这次不要白衣执甲逆行援助,只要亲人重逢把酒言欢。
文图 贵州都市报记者 罗欢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振亮
编辑 申凌
审校 罗玮
签发 石云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不信谣不传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