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军兵临城下,守还是撤?主战派:如果撤,4纵的脸没地方搁

作者:铁锤杰克
1946年3月16日,苏军撤出沈阳后,蒋军第52军便大摇大摆地接管当地的城防。随后,蒋氏兴致冲冲地对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表示: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如今大好时机,你要马上对东联实施围剿作战!
在杜聿明的授意下,廖耀湘率领着3个军向着本溪杀去。3月20日,刚刚在沙岭村“取胜”的蒋军新6军22师追着4纵,兵锋直指辽阳城。颇有一副“问鼎东北”的架势。
当前,“东联”4纵必须面对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要不要守辽阳。
图片
自1945年10月起至46年5月,蒋军对东北解放区发起了攻势作战
在辽阳城内的一户地主大院中,4纵的师长、旅长们各抒己见。很快,形成了完全不同的两个观点阵营。
提倡死守辽阳城的指挥员表示:“沙岭之战打得实在太丢人!这新22师实在欺人太甚!根本就是蹬鼻子上脸。再不给它点颜色看看,估计都刹不住它这股‘妖气’!”
而主张撤退、保存实力的指挥员说:“如今,我们纵队的实力难以与敌人抗衡。倘若真要死守辽阳,那真是徒劳消耗宝贵的有生力量。沙岭之战的教训,应该让同志们清醒了!现在最关键的是打运动战,而不是防守。”
一听又要撤退,主战者恼了:还撤?再撤,我看4纵的脸都没地方搁了!
双方争论十分激烈,一派要战,一派要撤,且双方都有自己的道理。这让4纵司令员吴克华十分为难。硬拼,当前4纵没这个本钱;撤退,对这位铁血战将来说,还是平生第一次。而且撤退一向被军人不齿,必然会对部队士气造成影响。但眼下,蒋军新22师已经离辽阳不远。4纵11旅虽仍在顽强阻击,但也撑不了多久。是战还是撤,必须马上做出决断。
20日晚,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萧华来到4纵司令部。进门便问:辽阳到底守不守?
吴克华无奈地表示:“退也难,守也难。现在两方争执不休,难做决断。”
这样一说,萧华也十分难办。倘若辽阳失守,“东联”下一步到底该怎么走,谁都不好说。他沉思一会,独自一人走进胡奇才的屋中,一言不发地关上了门,独自抽着纸烟思考。经过一夜的权衡,天亮时,萧司令带着满身呛人的烟味走出了屋子:
通知各旅,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撤!”
图片
萧华(1916-1985),江西兴国县人,开国上将,1946年初担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图片
本溪城郊外的村落,摄于1946年
3月21日清晨,在纵队司令员吴克华的带领下,4纵迅速撤出辽阳,向着大安平一带转移。为牵制敌军,4纵专门命12旅33团留守辽阳,与敌人在辽阳附近打了3小时“游击”后,交替掩护撤出战斗。如此一来,气势汹汹的蒋军新22师杀进辽阳城中,却半天没见到个“东联”士兵。随即又狂吼着杀出城,协同友军第14师继续紧咬4纵“屁股”,一个劲地把4纵往鞍山一带赶。
这些打疯了的蒋兵完全不知道,自己正一步步地走进吴克华将军的圈套之中。
吴克华撤出辽阳城后,便命令11旅32团在首山一带设伏。蒋军14师狂奔而来,结果就中了32团的阻击。两天血战,14师折损400余人。该师师长甚至气得破口大骂。
另一边,新22师追杀至沙河岸边时,发现渡河桥梁被“东联”炸断,随后只能采用橡皮艇、木筏渡河。这帮人刚一上到对岸,便中了4纵的精兵——警卫团的套。双方就这样你来我往在河岸边打了起来。新22师连续7次发起大规模冲锋,硬是被警卫团的机枪、迫击炮、手榴弹顶了回去。眼见蒋军无法渡河,警卫团的个别班、排居然冒着敌军的火力,强渡沙河,绕到蒋军侧后与敌人拼刺刀。
可这新22师毕竟是“虎师”,就在他们与警卫团杀得难解难分之际,该师主力则趁着夜色,迂回摸到了警卫团侧后的鞍山城下。
图片
4月2日,鞍山城中枪声大作。守卫鞍山的4纵12旅35团难敌蒋军攻势,寡不敌众,只能弃城。此时,4纵警卫团的老兵油子才发现,“虎师”不过是一小群虎崽罢了。气得他们牙根痒,马上撤出战斗,去追新22师主力。
鞍山失守后,蒋军便投入95军5师、70军新8师以及新6军14师三个师的兵力,向着鞍山、海城、营口三地发起多路攻势。此举颇有一副“吞下4纵”的态势。但这三个师的最终目标并不是消灭4纵,而是夺下盛产钢铁、煤矿的本溪。作为沈阳的门户,拿下本溪,才能让沈阳的外围高枕无忧。
而吴克华则巧妙抓住了蒋军速战速决这一弱点,命4纵余部在各个路口、河口设置障碍、伏击圈,死死地拖住每一支来犯蒋军。4纵的各团对付蒋军的师,而旅则对付蒋军的军。双方在树林子、村庄里打起了忽隐忽现的“游击战”“运动战”。
正是这一“死缠大法”,蒋军不但折损了1500多人的兵力,且每前进一步都是举步维艰。而吴克华拖着廖耀湘的大军之时,友军3纵则在本溪城下与孤立无援的蒋军25师展开决战。最终,蒋军被打得丢盔卸甲,幸存者乖乖举手投降,做了“东联”的俘虏。
至此,一保本溪以“东联”的胜利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