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人能顶半边天

即便近些年来,关于“香港电影已死”的论调甚嚣尘上(命题成立与否有待商榷),香港电影本土市场萎缩是不争的事实,但香港电影人们的存在感却丝毫没有减弱。

在当下这些不能去电影院的日子里,无聊的拍sir只能翻出一些老电影来解解馋过过瘾,当然也没有忘了老本行,借此机会,陆陆续续整理了电影幕后系列。

相比于常常会出现在镁光灯前的演员、导演等影片主创,以上这些在电影幕后工作的摄影师、剪辑师、配乐师们往往少被人知,观众们也更容易将一部电影的功过归于导演。

但事实上,电影是一门集体创造的艺术,导演固然是主心骨,但其所有天马行空的想法和表达欲望,需要有扎实的剧本创作为基础,需要摄影师在现场掌控摄影机,需要美术指导提前布景,需要造型师为每个角色量身定制合适的造型,需要剪辑师们在后期对拍摄素材进行二次创作,需要配乐师结合影片主题和场景对话来配乐,也需要动作指导来教导演员们完成影片中的高难度动作,正是这一群人的共同努力,才有了呈现在大银幕上的帧帧光影。

也正是在这一次的整理过程中,拍sir对这些幕后人员有了一些较之以往不同的认识。比如,当大家都在谈论“香港电影已死”的时候,其实香港电影人们在国产电影市场发挥的作用可能比我们想象得要更多,甚至于在国产电视剧中,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当近年来如文牧野、郭帆等青年导演们崛起,让我们感叹着电影新生力量的蓬勃,在这背后仍少不了经验丰富的老一辈电影工作者保驾护航。

在电影行业这个还是会讲究人情世故和谈资论辈的圈子里,话语权的转移或许并没有那么容易,在江湖里也依旧有着一套运行规则;而随着国产电影市场的发展,虽然我们看到了产业链上下游趋于健全,但免不了总会有环节掉链子,剧组事故也时有发生。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关注电影幕后人员的理由。

想来,只有当一个行业台前幕后、上上下下的所有从业者们都能与有荣焉,心有志而气不馁,才是整个行业能够健康且持久发展的所在。当然,本文所述的也只是拍sir粗浅的认知,如有不妥,欢迎指正。

香港电影已死? 香港电影人并没有远去

时间拨回到三四十年前,那个时候,以香港电影、香港流行乐为代表的香港文化可以说是亚洲文化的中心,也深深影响了彼时刚刚开放的大陆地区,并且这种影响持续到现在——即便近些年来,关于“香港电影已死”的论调甚嚣尘上(命题成立与否有待商榷),香港电影本土市场萎缩是不争的事实,但香港电影人们的存在感却丝毫没有减弱。

以如今竞争最为激烈的春节档为例,其正是由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带热,此后王晶、郑保瑞、林超贤等香港导演的作品成了常客。而在明面上,香港导演、香港资本在内地市场长袖善舞之时,那些为影片添砖加瓦的电影幕后工作者们,也多来自于香港,且不仅仅局限于港产合拍片,他们也参与了很多国产片。

▲《西游降魔篇》剧照

从数量上来看,以动作指导为最,在入选的100个动作指导中,袁家班、洪家班、成家班、甄家班、钱家班等几大班底成员,再加上程小东、董玮等人及其“弟子”,共有超过50个动作指导来自香港,他们参与的影片或是在票房1亿以上,或是获得过还算不错的口碑。

其他诸如摄影师、剪辑师、配乐师、造型师等幕后工种,来自香港的虽不至有半数之多,但也都在30人左右。

总的来说,无论是在更大范围内的经典华语电影(统计以豆瓣评分为参考),还是在票房过亿的国产影片中,来自香港的电影从业者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而之所以香港电影人会让人印象深刻,不仅仅在于数量,更重要的是在头部影片中,他们的参与度颇高。以票房top20为例,至今的国产影片票房之最《战狼2》,就是妥妥的香港制作班底——其摄影师敖志君,剪辑师张嘉辉、造型师余家安、动作指导之一黄伟亮,皆是来自香港。

如《唐人街探案2》,其造型师张世杰、配乐师王宗贤也来自香港;《西虹市首富》的造型师则由香港著名的美术指导文念中担任;《前任3》剪辑师林安儿、造型师白希珀来自香港;《飞驰人生》则请来了陈光荣配乐,服装造型由王宝仪担任,动作指导是罗义民。

更别提像《红海行动》《美人鱼》《中国机长》《捉妖记》系列《功夫瑜伽》《西游伏妖篇》等有着浓厚的香港制作基因(影片内容和主题除外)、导演也来自于香港的合拍影片。

除此之外,在幕后各自领域内的执牛耳者,其实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香港,这也从另一层面加强了香港电影人的存在感。像在造型师范围内,如张叔平、叶锦添、文念中、吴宝玲、陈顾方、余家安、吴里璐等都是业内翘楚;动作指导袁和平、程小东、洪金宝、成龙、甄子丹等如今更是以多元的身份被人所知。

▲《红海行动》工作照

摄影师领域内也有如黄岳泰这样“徒子徒孙遍布香港”的宗师级人物,剪辑师中有麦子善、张嘉辉、林安儿等经验丰富的前辈,配乐也有陈光荣、胡伟立、金培达等被业内尊崇的大师。

值得一提的是,内地的从业者,技艺很多也都传承自香港。比如,参与剪辑《喜欢·你》的剪辑师檀向媛,曾经跟随香港著名剪辑师张嘉辉学习,而后又跟随许宏宇出师;担任《绣春刀》系列动作指导的桑林曾跟随元奎学习十年;担任《唐人街探案》系列动作指导的伍刚,是成家班成员;《疯狂的外星人》《妖猫传》等片动作指导的庄元章,则是甄家班成员。

因而,除却他们自身参与之外,香港电影人们更是以师徒传承的另一种方式继续影响着内地电影市场。且,他们影响的已不仅仅局限于电影,在电视剧方面,这些来自香港的幕后工作者同样参与了不少作品。

▲《仙剑奇侠传》剧照

比如承包了很多80、90后童年记忆的《仙剑奇侠传》《天外飞仙》《屋顶上的绿宝石》等电视剧的造型师,是来自香港的陈顾方;《少年包青天》《机灵小不懂》《倚天屠龙记》《萧十一郎》《至尊红颜》等电视剧造型指导则是吴宝玲;如今的很多古装剧,如《大明风华》《鹤唳华亭》《如懿传》《天盛长歌》等造型指导则是由张叔平担任。

动作指导方面,为请袁和平参与拍摄《水浒传》“三下江南”的张纪中,在采访中说起袁和平及其袁家班对国产电视剧武打戏的意义,“是为后来的中国大陆培养了一大批人。对于后来我们整个电视剧动作片的发展,起到了黄埔军校的作用。”

总体来看,对于当年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的国内影视产业来说,香港电影人的确发挥着重要的启蒙作用,而在如今,依然以他们的实力为新阶段的电影市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央视版《水浒传》片场照

而之所以会形成如此现象,和此前香港快速发展的经济大环境脱不了干系。在开放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香港形成了极具本土特色的娱乐产业,且也随之诞生了各类专业组织以保障从业者的权利,比如香港专业电影摄影师学会、香港电影剪辑协会等,因此能够自成体系,且辐射面甚广。

因而,即便如今香港电影本土市场确实萎缩,唱衰香港电影的论调也时时在耳,但不得不承认,是香港电影人将他们的技艺传到了内地,共助着华语电影市场的新发展。

别再狭隘 国际协作未来会更密切

如果说,不能忽视的香港基因是国内电影产业幕后工作者的显著特色,那么,国际化的特色也是其中之一。

就如同当下全球化的世界,一场疫情接连引发了全球各产业链的延宕,在此之中,各个国家的电影产业已不是固守阵营就能够安然无恙的。

而这种全球化其实也早已体现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当我们频频标榜国产电影,为国产影片所取得的票房成绩欢呼之时,这背后也有不少国际电影人的参与。因而,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若以狭隘的民族主义来看待国产影片的发展也实为不妥。

这其中,来自我们邻国日本、韩国的幕后工作人员相对来说数量更多。

▲《一代宗师》剧照

比如日本的配乐师为我们的华语电影流留下了很多经典配乐。和王家卫合作多年的梅林茂,和姜文多次合作的久石让,和侯孝贤、贾樟柯多次合作的半野喜弘,参与《叶问4》等多部动作片配乐的川井宪次,为《使徒行者2》《一念无明》等多部港片配乐的波多野裕介,为《嫌疑人X的献身》等多部影片配乐的大岛满,都是来自日本的配乐师。

在动作指导方面,和冯小刚合作多次的朴柱天,担任《寻龙诀》等多部影片动作指导的梁吉泳、沈在元,《一出好戏》的动作指导卢南锡,《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尹大元,都是来自于韩国。

此外,来自韩国的特效公司也颇受欢迎。韩国第一个影视特效上市公司Dexter Studios,已经参与了十几部国产影片的特效制作,如郑保瑞的《西游记》系列、徐克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其设在中国的分公司,Blaad Studios近来也参与了《流浪地球》《一出好戏》等影片的部分特效工作。

▲《一出好戏》概念图

同样来自韩国的还有Digtal idea(代表作《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MACRO(代表作《美人鱼》)、MOFAC & ALFRED(代表作《西游伏妖篇》)、4th creative party(代表作《后会无期》)等特效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影片的特效团队来自相对小众的国家。比如《红海行动》《动物世界》中的部分特效找了来自澳大利亚的著名视效公司Fin Design,《寻龙诀》的背后则有保加利亚特效公司Bottleship VFX加持,《致青春》的特效团队中也有来自加拿大的Spin。

近些年来,随着国产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部分国产影片投资的增高,也有一些好莱坞的幕后工作人员加入。

比如在配乐方面,排在票房榜前列的《战狼2》《流浪地球》《红海行动》等国产视效大片,《捉妖记》《悟空传》等带着奇幻元素的影片,以及如《少年的你》等剧情片,都不乏国外配乐师的身影。还有如《银河补习班》《空天猎》则请来了配乐大神汉斯·季默坐镇。

▲《银河补习班》剧照

像《战狼2》的动作指导,除了来自香港的黄伟亮之外,还请来了曾担任《复联4》《雷神3》等多部好莱坞超级英雄大片动作指导的山姆·哈格雷夫加入。

如果说早期国产电影邀请一些国外工作人员加入还带着一些所谓“镀金”或者为影片背书等出于宣传方面的考虑,如今则更多是为影片质量加码的考量。尤其是那些视效大片,在有足够资金的支持下,必然会更倾向于找技术更强的团队以达到更好的视觉呈现效果。

而有些则是出于性价比的考虑。近年来韩国特效公司、动作指导等在国内较为受欢迎,也是因为他们既能够提供相对高质量的服务,但在报价上比之好莱坞的团队又没有那么高,对一些投资成本中上量级的影片,是个不错的选择。

▲《战狼2》剧照

想来,未来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国内电影市场影响力的拓宽,国产影片和国外团队的合作只会越来越密切。如《战狼2》这样的高票房国产片背后的制作团队,其实大多来自于国内的香港地区,也有国外人员加入,足见当下电影制作工业的全球化趋势。

而随着这种国内外各地区、各团队交流的深入,带来不同的经验分享,也会加速国产影片质量的提升。

既定印象依然在:

导演中心制、老人话语权、女性偏见

都说每一行有每一行的规矩。

在外人看来,影视行业可能是一个光鲜亮丽、甚至声色犬马的圈子。但事实上,在这个行业里辛劳付出的大多数幕后工作者都只是普通人,只是恰巧拥有某项工作技能而已。因而,影视行业倒不如说更像是一个有讲究的江湖,有着自己的一套行事准则,会有人情世故的牵绊,也更注重谈资论辈。

从关于幕后工作人员的各类采访、或者报道,不难发现,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电影产业还是“导演中心制”。即在片场,影片的导演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无论是摄影、剪辑、动作指导等幕后的任何其他工种,最终的工作内容对于一部影片是否适用,最终取决于导演的想法,即便在各自领域内,他们也有相当的威望。

这样的工作方式,对于一部影片来说有利有弊。毕竟,在国内现有的市场环境之下,导演往往是一部影片创作的最核心人员。因而,导演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决定着一部影片最后的质量。

当其拥有“一票否决权”的时候,会更利于其他的工作人员来助其完成影片。当然,这对于一些能力突出的导演来说是好事。但若是导演能力并不太过关,这样的制度就容易影响到影片的质量。

因而,在国外相对成熟的市场,更为普遍的是“制片人中心制”。这不仅仅能避免常见的拍摄超支等问题,也会在更客观的角度为影片的质量把关。

大多数幕后的从业者,年龄偏大,且这部分人相对拥有更多的行业话语权。尤其是能够参与到头部影片的那些幕后工作者,大多也都是行业里的“老人”了。

一方面,像摄影、动作指导等大多数幕后工种,确实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积累经验,就像那句老话“张国荣都要熬十年”。因此,能够有能力去参与大制作影片的必然更多是行业里的资深从业者。

▲《叶问2:宗师传奇》剧照

另一方面,站在投资人的角度,若一部影片投资较高,找更具资历的人来参与也是为了降低风险。尤其是在大家通过几部影片的磨合,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合作班底之后,其他的人往往更难进入其中。毕竟,新人的实力若没有足够分量的作品背书,很难被人认可。

因而,新人要想出头,或是跟着师傅,或是有熟识的人帮忙牵线,这也是行业人情世故的体现之一。不过,如今也有一些青年导演的作品,如《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等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和口碑反馈,而这些作品背后除了有经验丰富的前辈扶持之外,也有很多幕后人员是相对年轻的从业者。

想来,就如同所有的老人都是从年轻的时候成长起来,若是有更多优秀的青年导演作品出现,必然也会有更多年轻的幕后从业者能够因此而被认可。

▲《我不是药神》幕后工作团队

此外,电影行业以男性为主导可以说是不争的事实。这点,大概从导演的男女比例上严重失衡就可见一斑。

不过,从幕后行业来看,如摄影、动作指导等由于技能需求和身体构造等原因,确实普遍以男性为主(但也有像拍摄了《少年的你》《喜欢你》等影片的余静萍这样的女摄影师),其他如剪辑、造型、配乐等领域内还是有不少女性从业者。

像在剪辑行业,既有像周新霞、杜媛、林安儿这样的优秀剪辑师前辈,也有如朱琳、李点石、周肖林这样的后起之秀。在造型师领域内,成绩突出的女性就更多了。从整体的数量来看,在此前拍sir统计的100位造型师中,有28位为女性,其中不乏吴里璐等近来颇受关注的资深造型师,也有像梁婷婷这样的相对年轻从业者。

▲《少年的你》余静萍

虽然比起男性从业者的数量,整体而言,女性还是偏少。但从中也可看到,只要能够有女性擅长的领域,就不乏一些优秀的从业者。而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从业者用实力在打破这种性别偏见。

行业现状:

关注度不高、权益得不到保障、体系尚待完善

总体来说,比起导演、演员等更容易被大众提及和认知的台前创作者,大多数行业内的幕后工作者其实还是没有被足够重视。

这种不被重视一方面体现在知名度和关注度上。即便这其中的每个领域内,都有一些成就突出的佼佼者,但对他们的认知度可能更集中在业内人士。能够被大众所熟知的,往往只是在顶尖的那一部分人。

可大多数人也只是能够说出诸如动作指导袁和平、造型师张叔平、摄影师杜可风等个别名字,真正对他们的了解却知之甚少。整体来看,幕后工作者还是属于“默默无闻”的那一群。

▲《张艺谋和他的影》剧照

另一方面,这也体现在没有足够有保障的各种工作福利上。从收入来看,就如同大多数工作岗位上刚入行的新人,一些基层的工作人员普遍收入较低,但他们的工作强度却更大,也不同于其他工种,会面临一定的风险。

且,其中像一些剪辑师、配乐师的收入往往和他们的工作内容不相匹配,当然这其中也有着很大的两极分化。比如少数大咖级别的人物,能够有相对丰厚的回报,其他的大多数人则不会有太大区别。

从自身权益来看,也有很大一部分没有得到足够的保障。比如在配乐领域,由于制作过程的变动,或是其他环节的疏漏,可能会出现版权纠纷的问题。

更严重者,自身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一个较为现实的事实是,当大众的目光聚焦到剧组的幕后人员之时,可能是因为剧组出了严重的事故。像其中的动作指导,原本就因为其工作内容的特殊性更容易受伤,若是剧组在这方面没有足够重视,就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绝地逃亡》剧照

其他诸如摄影师、剪辑师、甚至灯光师等其他各个细分工种的幕后工作人员,其实也会在过程中遇到不幸的事故。

归根到底,是因为整个行业似乎已经习惯了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在重压之下难免会有人抵挡不住;再加上,若是出现一些人为的疏忽,比如没有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应急措施,就更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好的意外情况。

凡此种种,其实和我们当下整个电影市场环境的不够成熟和电影行业的制作体系不够完善有关。

对比好莱坞市场已经发展成熟,因而在行业内有着各种具有针对性的工会来保障各幕后群体的权益,即使是在香港,也因为早期的发展形成了很多专业组织,内地市场由于起步较晚,在各方面还处于努力追赶的发展阶段。

再加上,前些年在资本火热的时期,涌入了很多不太专业、只想赚热钱的外行人员,在本就不成熟的市场之内,更容易扰乱行业秩序,使得行业发展受损。

不过,站在大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眼前也只是行业短暂的一个发展阶段,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从业人员经验的积累和素质的提高,必然会向着更加完善和健全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