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廖仁旺: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段路”关键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蓝山县毛俊村党总支书记廖仁旺是村里的“领头雁”。 梁利 摄

中新网北京5月24日电(记者 唐小晴)全国人大代表、湖南蓝山县毛俊村党总支书记廖仁旺是村里的“领头雁”。依托村里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等优势,他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实体产业,把一个交通并不发达、资源并不丰富的村庄,打造成了村风文明祥和、产业快速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2019年达到748万元的“全国文明村”。

赴京参加全国两会前,廖仁旺做足了功课,不仅调研了村里的农贸市场、扶贫车间、蔬菜基地,还与村民拉家常、聊民生、听期盼。“我来自基层,为百姓鼓与呼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我将植根泥土、积极履职,当好新时代的人大代表。”今年全国两会,廖仁旺带来了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落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建议。

有5000余人的毛俊村分属103个姓氏,是“湘南百家姓第一村”。2005年,廖仁旺出任村支书时,毛俊村问题成堆,特别是村集体经济空壳化,村集体收入无来源、干部报酬无着落、公益事业靠摊派,村民怨声载道,人心涣散……

“一个村庄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党建引领,把经济搞上去。村里有了钱,可以做很多公共建设。个体经济搞得好,村民也不会游手好闲。”廖仁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过村干部垫资在村里建成的14个临街商业铺面,当年招租成功,仅此一项就增加集体收入80万元。

在廖仁旺的带领下,毛俊村又建了农贸市场、自来水站、停车场、客运站、村级工业园等,开展工业园土地出租,进行“三林”和土地托管,发展乡村旅游,村集体经济收入节节攀升,2018年达到720万元。“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解决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最有效的手段,是解决农村发展的硬道理。”廖仁旺认为。

通过出租村集体土地,毛俊村还培育了两大产业:葡萄和香芋。廖仁旺说,老百姓的耕地全部流转给村委会,村委会把地承包给大户,大户发展产业带动富余劳动力就业增收,这样一来,老板赚钱,村集体、村民增收,村里条件改善,投资、发展、反哺不断循环。

村民刘常君种植了20多亩紫薯。为帮助他发展紫薯产业,廖仁旺建议村里为其减免300元一亩土地租金,这大大减少了产业发展成本。脱贫后的刘常君,现在是日收入200元的水电工,一年到头不愁没活干,还住进了新修的平房。

盘活了土地资源,村集体经济收入就有了源头活水。如今,毛俊村通过土地山林托管、工业园土地出租、乡村旅游和其他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不断拓展发展,全村人均收入超1.9万元,成为“全国文明村”“全省新农村示范村”,廖仁旺也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如何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段路’,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廖仁旺调研发现,各地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发展造血功能不强,资金投入村级发展建设困难。

“随着全国农村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实施,加快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显得更为突出,农村要发展关键在土地,若农民建房、公益事业、公共设施、乡村旅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等用地得不到解决,就会制约新形势下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村的发展。”廖仁旺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各省市(自治区)加快农村改革步伐,对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落实落地,为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下坚实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