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15家龙头企业年报,看见影视业复苏萌芽

2019年,各大影视公司的表现可圈可点,年报透露出的信号让从业者看到一丝影视寒冬后的曙光。
研读四月底发布的2019年年度财务报告,发现有不少企业去年的表现可圈可点。尽管也有企业在亏损,但大部分头部影视企业利润都为正。在“看电视”盘点的15家头部影视企业中,有9家归母净利润为正,6家企业暂时亏损。
行业进入调整期两年整,“触底反弹”的声音陆陆续续说了很多次,这些年报透露出的信号也的确让从业者看到一丝曙光。遗憾的是,去年努力许久换来的一线希望,在今年刚刚开年,又被疫情泼了一盆冷水。
每一家企业都有着不同的经营状态和经营理念,仅盈亏大势就有颇多因素在影响。事实上,每一份财报都厚达上百页,用一篇文章很难解读全面。本文仅仅是透过众多财务数据窥探分析行业的大势走向,挂一漏万,不对某家企业构成投资建议。
图片
多元经营是盈利妙方?
大多盈利企业并非倚仗单一业务,而是多元经营。
最典型莫过芒果超媒。去年芒果超媒超百亿营收、11.6亿净利润的财务数据很难不让其他影视企业羡慕。
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芒果超媒以芒果TV为新媒体运营平台,期末平台会员数达1837万;坐拥16支综艺制作团队、15个自有+合作影视工作室;发力艺人经纪,创新明星电商带货;整合音乐资源;稳固运营商业务……背靠湖南广电的芒果超媒已经涉足影视业全产业链,实现了横纵多向的多元业务开发。
不可否认的是,在A股影视企业中,芒果超媒的头部效应非常明显。内容制作力量强劲,依托有力的平台资源,芒果超媒在供应、生产、销售的全流程上都有广阔的渠道,甚至很大层度上实现了“自产自销”。产业链完整、多元化经营,成为这家新媒体企业营收超百亿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在电视媒体经营上已经拥有的长时间积累,加之“广电湘军”特有的敢闯敢拼和创新精神,芒果超媒领跑背后的独特性让其他影视企业很难效仿。
图片
多元再如光线传媒。公司涉足电影、动漫、电视剧、艺人经纪、实景娱乐等文娱业多个产业方向,实现了产业上各部门间的优势互补。公司去年电视剧收入有所下滑,但因为主投、出品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疯狂的外星人》等多部爆款影片,在电影板块收入激增。电影领域的成功押宝,不仅覆盖了电视剧业务的小幅下滑,而且获得了更丰厚的利润回报。更何况,光线传媒本就以电影业务见长。
图片
光线传媒电影业务与电视剧业务实现优势互补
慈文传媒也布局了比较广泛的业务类型。一来,公司主控制作的《光荣时代》《锦衣之下》等大剧纷纷上线,成为主要收益来源;二来,《暗黑者3》《大唐魔盗团》《爵迹之临界天下》《大地震》等成本相对小的网络剧、网络电影也在积极探索新兴市场,为公司未来发展铺路。
而且,公司出品的综艺节目《中国梦之声•我们的歌》收视率不俗,成为播出期最受关注的音乐类节目。尽管一些网剧作品完成制作尚未播出,但在如此多元布局中,收益互补可以带给公司更持续的营运能力。
图片
慈文传媒制作的网生内容作品
跨界如当代明诚。公司设立“影视+体育”的双主业战略规划,用跨度较大的两个领域完成优势互补。
影视方面,公司参投《庆余年》《如果岁月可回头》《爱情也包邮》等主要电视剧,仅剧集收入前五名就贡献近1.4亿营收;体育方面,公司深耕英超赛事、西甲联赛、亚足联赛等多个重要体育赛事,为央视、广东体育、五星体育、北京电视台、天津体育、腾讯、PPTV等多家媒体提供版权赛事转播服务。双主业让公司拥有业务上的战略纵深。
图片
当代明诚影视剧项目收入前五名
还有文投控股这样的大公司,横跨剧集、游戏、旅游等文化产业各个领域;中广天择也制作节目、短视频,发展MCN业务……盈利的企业不少都在努力延长自己的经营链。
“不将鸡蛋放进一个篮子。”这是资产配置领域经常用到的一句俗语,对于当下的头部影视企业来说似乎同样适用。行业进入调整期,无论是政策风险还是信用风险,依靠单一业务的企业在同一领域的风险过大,而多元经营就是公司分散风险的运营良方。
多元经营未必需要在整个影视产业链上遍地开花,涉足制作、生产、经纪、播出等各个领域。制作不同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多元经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当然,如此模式并非没有弊端。业务越是多元,就越可能每种都做得不够精细,最终风险被对冲的同时,利润也被冲销了。当代明诚横跨影视、体育两大领域,其在影视剧上的投资比例无一过半,虽然总体盈利,但净利润额同比去年有所下降。
另外,头部公司对多元业务有把握能力,然而对于影视业内大量存在的中小企业就未必有这一能力。拓展业务范围,门槛较高。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是头部影视企业,在进行多元经营的过程中也应对可控的实体业务进行拓展,而非进行资本操作。资本运营的确重要,但对于影视企业而言,围绕内容进行深耕才是根基。
去年大赚今年大亏
成也电影败也电影
上周“看电视”解读Q1影视业财报的文章提到,因疫情影响,影城无法开放,电影企业的一季度亏多盈少。然而以同样的视角观察去年年度报告,情况又大不相同。去年全年,电影企业大多净利润为正,实现盈利。
光线传媒一类的电影制作股领涨,横店影视、金逸影视等院线股同样盈利。
行业基本面上,去年电影总票房涨幅减小,但仍在增长,大众文化消费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依旧向好。从年初开始,《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复仇者联盟4》《我和我的祖国》《少年的你》等高票房电影陆续产生破圈效应,中国电影的制作水平也在显著提高。
图片
2019年内地电影票房排行
中国观众的观影需求仍在增长。去年,全国电影总票房642.7亿元,同比增长5.4%;新增银幕9708块,全国银幕总数达69787块,全球领先的地位更加巩固;城市院线观影人次达17.27亿,较上年略有增长。
中国电影市场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电影产业在去年的整体趋势向好,逆势上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行业触底反弹的苗头。
在走强的趋势下,电影企业多谋求扩张。金逸影视2020年拟新增影城25家;横店影视拟新增影城60家,新增银幕390块;万达电影2019年对澳大利亚HG Holdco Pty Ltd.影院进行收购。
计划美好,然而欢喜并未持续。突如其来的疫情令全国影城悉数按下暂停键,主营业务没有收入入账,公司就有可能入不敷出。当前的电影企业多在“吃老本”,需要等待疫情过后影城的重新开放。
不过,疫情这种特殊情况并不能影响行业的发展大势。2019年的财报已经透露出的触地反弹苗头,在疫情过后仍然会支持影视业进一步向好发展,当前影视企业最重要的任务即挨过寒冬。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亏损原因大盘点
在“看电视”盘点整理的15家影视企业中,仍然有6家出现净利润亏损。探索企业的亏损原因,也是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前车之鉴。
商誉仍在减值。
亏损最多的三家企业——万达电影、华谊兄弟、北京文化分别计提了高额商誉减值。万达电影计提商誉减值近56亿,而扣除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影响,公司甚至盈利11亿元。
图片
万达电影计提商誉减值
华谊兄弟商誉减值超70%;北京文化因全资子公司世纪伙伴和星河文化经营业绩下滑计提商誉减值,致公司出现亏损。
图片
华谊兄弟商誉减值超70%
“看电视”此前曾分析过企业商誉减值的原因。商誉作为无形资产,实际上并不容易被以准确的数值衡量,相对来说可操作性较高。而根据“连续三年亏损即退市”的规定,有些企业索性牺牲某一年的报表,大幅减值商誉,以甩掉包袱,让未来几年可以轻装前行。
影视业进入调整期,公司未来能否盈利前途未卜,计提商誉减值,让公司未来不至于面临被迫退市的尴尬。
行业大幅压价也是一大亏损原因。
华策影视去年亏损将近15亿,“电视剧第一股”的巨亏令人惊讶。在财务报告中,公司解释道:“由于影视剧项目制作周期较长的特点,出现了公司规模化的前期投入处于相对高成本阶段,播出则处于价格相对理性阶段的情况,导致该部分项目的利润空间受到较大影响,毛利率下降。”
图片
华策影视主要财务指标
的确,在前些年行业热钱滚滚的时期,以高昂的演员片酬、制作费用为成本生产出的剧集,在行业调整期并不能“卖个好价”,个中行业平均价格的大跌成为企业亏损的原因。不过,在过渡期结束后,政策规范和行业自律将使行业的成本下降,如此亏损并不会持续下去。
唐德影视的特殊性过强。尽管公司已经极力削弱《巴清传》带来的影响,与天猫技术签署了多轮对赌协议,但其损失仍然难免。在《东宫》《海豚湾人家》等剧集为公司带来一定利润的背景下,唐德影视去年仍亏损过亿。不久前,东阳国资入股唐德影视纾困,“看电视”曾发文报道此事。
国资入股能否解唐德影视燃眉之急尚不可知,但就在5月22日,唐德影视再一次因公司业绩预告、业绩快报披露的预计净利润与年度报告披露的经审计净利润存在较大差异而收到深交所的监管函。《巴清传》已使唐德狼狈不堪。
图片
综合来看,排除特殊情况的2019年影视企业财报确实在向行业传达了一个不错的信号。洗牌已近两年,行业触底反弹时机已到,只是遇到了新冠疫情这一不可控的因素。不过正如前文所说,行业大势并不会因特殊情况而改变,如今,行业的冬天已经到了末尾,熬过疫情,即将拥抱春天。
来源:看电视
图片
购买请见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