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沈彪:宅基地置换有难题,建议这样破解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全国两会报道

“农民的根离不开土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就是要在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农业承包地‘三块地’上有所作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嘉定新城(马陆镇)北管村党总支书记沈彪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作为上海全市唯一一名来自农村的基层代表,沈彪指出,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约为60%,这意味着农村占了一小半,即使我国的城市化率达到发达国家75%-80%的水平,中国农村依旧是一片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有关于“三块地”改革,沈彪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可以通过完善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建立低效闲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强制退出机制、加强农业承包地资格权管理等三个方面完善。

目前,上海市嘉定区主要通过实施农民集中上楼、村庄平移归并两种方式来推进宅基地置换。北管村去年启动“百姓宜居家园——农民房屋集中翻建”项目,现已完成一户一档、房型选定和村民意见征询等工作,但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难题。

如:《上海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是按照本地区“农业户籍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定宅基地资格权,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农户家庭成员没有农业户口导致没有建房资格,只能原地维修,制约了全村的整体推进。

对此,沈彪认为,北管村遇到的问题,在全区、全市甚至全国都可能遇到。针对这个问题,他提出3条建议:1、对部分条款作适当微调,完善住房建设管理办法。2、研究农民翻建住房税费减免或补贴,减轻农民住房翻建成本。3、逐步建立农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鼓励在城镇已有商品住房的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退出宅基地使用权,节约农村土地。

沈彪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今年是中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脱贫“攻坚战”又叠加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这为本次两会增添了特别重要的意义。两会的召开既彰显了我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取得的胜利,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具有克服如此严重危机并推动经济快速复苏的强大能力。

“这次突发的疫情不可避免地打乱了我们既定的很多工作,比如说老百姓房子翻建、招商引资等等,但我相信这只是暂时的。就在上个月,北管村已经正式列入2020年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计划,这是对我们近年来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北管未来发展的一种信任和期待。我们会抓紧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尽全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沈彪表示。

责编:吕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