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刘鸣镝:市场二次探底,中概股回归将缓解“标的荒”

近期,贸易摩擦、中概股波动以及二季度业绩可能不及预期的风险扰动市场情绪,市场陷入回调之后,后势如何?
5月25日,瑞银中国策略主管刘鸣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3月中旬至今,MSCI中国、沪深300、恒生都反弹10%以上,在这一亮眼的反弹后,存在回调的压力。预计在疫情后,虽然经济环比复苏较强,但复苏仍然较弱,尤其是服务业,后续还需关注出口面临的压力。”也因此,5月13日,瑞银将MSCI中国、沪深300和恒生指数今年的增长预期分别下调至-6%、3%和-17%。
图片
谈及二季度的潜在风险,刘鸣镝认为,二季度的业绩压力可能会在6月初和6月中旬更明显。“全球在复工的过程中,鉴于尚无有效的疫苗,因此需要警惕第二次感染。在这个过程中,产能的恢复也会低于疫情爆发之前的水平。若海外复工速度较慢,这可能会影响中国的出口以及和出口相关行业的就业、消费等。”
因为上述风险,瑞银认为市场正在“二次探底”的进程中,但是“疫情过后,大家还是保持了用上网来做各种消费的习惯,这对整个互联网生态链有关的行业和公司都是非常正面的,所以互联网是我们在模拟仓里最超配的一个行业。”她称。
近期,中概股波动剧烈、赴美上市标准将严,但刘鸣镝认为事实上机遇和挑战并存。
“中概股在美国约有1.2万亿美元市值,在去年阿里巴巴回归港股后,还有一些公司开始考虑回归港股。”她称,中概股的回归趋势将改善中国缺少优质标的的现状,尤其是中国在岸市场。
目前,A股总市值约为8.5万亿美元,港股市场总市值为1.9万亿美元,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总市值达1.1万亿美元,“约有3万亿美元的中国股票资产在境外,”刘鸣镝称,如果有更多的股票回流港股市场,最终进入沪港通的安排中,对于内地投资人而言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标的荒”的问题。
自美团点评和小米于2019年10月底被纳入港股通合格交易名单以来,获得了来自内地投资人的南下资金流入分别达41亿美元和22亿美元。
去年,港交所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初次上市公司进入港股通名单,但如阿里巴巴这样的二次上市公司尚不在列。机构认为,后续不排除监管机构和交易所为阿里巴巴修改条例的可能性。如果监管机构能够解决其对二次上市股票的技术定义,阿里巴巴等在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可能也有资格在未来被纳入港股通名单。
此外,科创板以及试点注册制的创业板也将成为中概股回归的潜在目的地。刘鸣镝认为,随着更多优质公司回归中国内地市场,且随着退市率的提高,将会看到优胜劣汰的过程,内地上市公司的总体质量会提高,“这也是一个契机,应该将其看作是一个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