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雷佳、主创及专家 欣赏工业发展的时代赞歌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2020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网络展演于5月15日至6月8日在文化和旅游部政府官方网站正式上演,22部优秀作品一次让你大饱眼福。

歌唱家雷佳携手主创团队一起推荐歌剧《道路》。同时,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曹其敬、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乔佩娟、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王晓鹰、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居其宏4位专家为大家带来对这部剧的解读。让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

歌唱家 雷佳

编剧 朱海 ;作曲 捞仔;导演 廖向红;主演 李爽

专家解读

从一穷二白到世界领先,中国工业化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夯实了基础。中国工业人,为实现成为工业强国的“中国梦”只争朝夕。

歌剧《道路》用两代中国工业人的奋斗故事,加上充满工业化的舞美设计和充满力量的音乐,塑造了中国工业人的群体形象。他们所表现的民族品格和国家精神,撑起了中国工业发展的脊梁。

钢筋铁骨中的民族之光

中央歌剧院的原创歌剧《道路》给我的震撼是强大的,那种震撼不仅仅是来源于视觉的,尽管从视觉上,工厂车间的时空变迁,尤其是高原上宛如变形金刚一样明晃晃驶来的三辆重卡确乎造成了巨大的视觉冲击,但更多的震撼是来源于心灵的,来源舞台上塑造出来的一代又一代为了发动机事业而拼搏的中国工业人的形象。

一部重工业题材的戏,在钢筋铁骨中却被演绎出了动人心魄的力量 —— 那就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拼搏奋斗、为国争光的民族精神!这部戏好就好在成功地塑造这样一批闪烁着民族精神的光辉人物,不是高大全的讴歌,而是带着生活的温度,带着中国国企走过的曲折的道路一步步走向观众,走进人民的心田。

在第一幕戏中,老一辈的工业人高如泰痛心疾首地捶着自己的腿说,“怎么没有人告诉我这是淘汰产品啊……”那一刻,我的眼泪毫无症兆地滑落。我是含着眼泪听完了那段我特别喜欢的咏叹,“想当年,身为汽车运输连连长的我,长年奔波在青藏线上,冰峰之间,突然间灾难降临在眼前,一队巡逻的战士遭遇风暴遇险,我们发疯似的冲向出事地点,无奈发动机一次次熄火,转眼间战友被冰雪无情地吞噬,从那一刻起我立下誓言,脱下军装后就去造发动机,造出跨越冰峰的发动机,没想到今天又一次熄火……”我特别特别地喜欢这一段,虽然有时觉得如果可以更长就更好,但即使这样也不能阻止我对这段咏叹的亲睐,以至于很长时间在我脑海里不断重复涌现的总是“冰峰之间……”的旋律和歌词。美的东西总会有种奇异的感染力,在无声无息中侵入你的心扉,循环往复,久久不去。

或者也因为在高如泰的唱词中,我会想起我的老公公,曾经长年奔波在青藏线上的汽车兵,想起他在冰峰之间穿梭,想起他曾经那么爱抚地忍不住天天给我擦车,只是因为爱惜,因为几十年如一日的习惯,那是他们曾经的过往啊!我想这样的一部戏,他们一定是极喜欢、极喜欢的。高如泰所代表正是和共和国一起走过的老一辈工业人对事业的执着,对企业的热爱,对祖国的大爱。

刘去来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角色,在改革的浪潮中,很时髦地投向了外企的怀抱,正如在某一个时期我们很多人的选择一样。可是,他居然回头,不但回头,甚至不顾危险投入了三高实验之中,在承接转换之间他看清了外国人的虚伪狡猾,这个戏中虽然有提到,但感觉不够充分和过瘾,如果刘去来在决定去三高之前能够有一段表达内心冲突和决定去三高的戏和咏叹,想必会更加的精彩。但即使这样,刘去来作为一个光辉的人物形象依然是丰满和动人的。刘去来的牺牲某种程度上是该剧的点睛之笔,成功从来都不仅仅只有成功的光彩,在成功的背后更多的是默默的付出和牺牲。刘去来临死前最后的歌唱,“让我远走的人生有了回家的路……我多么希望能看到新能源发动机,撒欢儿奔跑在祖国大地上……”刘去来的身上凝聚着多少海外归来学子的众望,凝聚着多少工业人的呼喊,凝聚着多少中华民族的心声……落后就意味着挨打的历史大约没有一个民族比中华民族来得更加沉痛,我们的“中国梦”,我们的“复兴梦”背后背负着多少代人的奋斗和期望。

陈书记的人物塑造是特别亲切的,文质彬彬,非常典型的人物形象,剧中把书记的形象刻画得十分到位。在大家都为发动机不能参加阅兵伤心时,书记却鼓励大家把头抬起来,让大家看见已经取得的成绩,继续努力。这个人物的设置非常真实必要,尤为可喜的是,这个人物并没有被快速抛弃,后来成为了国资委的书记,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依然对胜利厂起着定海神针的作用,当厂子再一次面临危机时,他继续走出来,激励高航的斗志,支持他走下去。

施瓦茨这个人物第二幕和第四幕的对比设计非常精彩,展现了外国人前倨后恭的态度变化,折射出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引起的国际反响。但有点遗憾的是对于施瓦茨的唱段没有印象特别深的地方,感觉人物相对还是浅了一点,或许有段属于他的咏叹感觉人物会更丰满一些。

男主人公高航展现了中国工业企业掌门人锐意进取,做大做强,走向世界的成长轨迹。第一幕的设计是高航下定决定投身于发动机事业,属于立志阶段。这一幕比较遗憾的地方在于忽略了一个延展点,在其父高如泰伤心地回忆战友因为发动机熄火而死亡的往事时,高航没有明显的呼应,而后在陈书记的激励下,高航突然宣布“我早就想干一件大事了!要造世界上最好的发动机!”这个时候如果更集中更突出地从音乐、从唱词、从表演中表现出儿子的被感动,被深深触动,似乎可以让人物更加地丰满真实。

第二幕是戏剧冲突比较激烈的一幕,剧情密度高,高航也在这一幕中有重大突破,颇有点破茧成蝶的味道,走过人生的最低谷,迎来新的发展。尤其是在高航最低迷的时候,家人的三重唱和高航的内心纠结都有着亮眼的呈现。

第三幕展现的是企业的科技化大发展,最动人的戏是在三高试验,如果可以更充分一些的话,或者可以更抓人眼球。第四幕表现国企收购外资企业进入智能化发展,感觉印象不足够深刻,虽然高航在收购上表现出足够的豪气、洒脱和胸怀若海,但总觉得还缺一点什么,或者是感动,或者是激情?

作为原创歌剧的首次亮相,《道路》的表现实在是超过预期良多,即使现在的我,坐在电脑前,回忆着一幕幕场景,居然能够宛在眼前,耳边仿佛又响起那铿锵有力直击人心的旋律,这就很足以让我惊喜。惊喜的不仅仅有人物的塑造,还有音乐的重工业气质,以及在音乐中吸收的民间的音乐元素,那些熟悉的小调、号子,落在钢筋铁骨之中,浑然天成,特别是合唱的段落,非常精彩,“沉默的发动机有颗心脏”,多么雄浑有力让人热血沸腾的音乐啊!那总是在幕与幕之间穿场的四名工人歌剧范十足,为钢筋铁骨的金属质感中增加了一份喜感的柔情,对剧情的推动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部戏其实是很男人的一部戏,母亲或者妻子的比重并不算重,但这有什么关系呢,在那钢花飞溅的车间中穿梭的男性阳刚之美让这部歌剧有着不同凡响的震撼力,而这或者才是最动人心魄的。

中央歌剧院不愧为是“央”字头的歌剧院,居然敢啃重工业题材这样硬的骨头,不但啃了,还成功地啃了下来,尽管还有不够完美和遗憾的地方,但作为一部原创歌剧的首次亮相,《道路》无疑是成功的。它成功地在舞台上塑造了众多国企工人、书记、厂长等人物形象,展现出中华民族工业腾飞的历程,呈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斗的脊梁!可以说,这部戏是稳稳地在舞台上立住了。这不由让我期待着《道路》未来修改打磨后更加精彩的表现。

原刊于《歌剧》杂志,2019年11月。

(来源:中国艺术头条;图片来源:中央歌剧院)

来源:新华号 一起议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