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非遗·萧山萝卜干制作技艺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图片
2009年,由杭州钱塘新区河庄街道申报的《萧山萝卜干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萝卜干对于沙地人来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
历史悠久
说到萝卜干,就不得不提起河庄。河庄是萧山萝卜干的保护之地,也是萧山萝卜干的起源之地,最早可追溯至1890年,至今已有130年的制作和加工历史。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因围海造田移居垦区的农民在盐碱地上垦荒劳作,种植“一刀种”萝卜,制成“风脱水”萝卜干,便成为当时沙地农民全年主要的经济来源。农民制作的“风脱水”萝卜干几经工艺改良,漂洋过海,远销国外,成为了河庄萝卜干的文化品牌。
图片
选材考究
萧山萝卜干之所以能成为无数人心心念念的美食,用料是关键。萝卜的选择大有学问:纤维密实的沙地萝卜品种“一刀种”“板菜种”为上,“花菜种”水分大,做出来的萝卜干略逊一筹。
“一刀种”萝卜,系萧山农家品种,因其长度与菜刀相似,加工时一刀两半而得名。其抗逆性强,耐寒耐肥,色白皮厚,肉质结实,含水量少,营养成分丰富,是良好的干制品种。
传统的手工艺人在制作萝卜干时,都喜欢以其作为原料。经过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萝卜干具有色泽黄亮、肉质厚实、条形均匀、香甜脆鲜等特点。
图片
工艺精良
除了用料外,加工技艺也是萝卜干制作的关键。不同于现在市面上卖的“盐脱水”萝卜干,在土生土长的沙地人看来,只有“风脱水”才是正宗的萧山萝卜干。“合格的萝卜干一定要咸鲜、清香兼具,只有‘风脱水’才能完全达到。”萝卜干省级非遗技艺传承人方建明说。
而要制作出正宗的“风脱水”萝卜干,关键在于“风吹日晒”。每到11月西北风呼啸的时候,手工艺人就要将收获的萝卜洗净、切条(须条条带皮)。再放到屋外晾晒风干,大约一周之后,萝卜条就像煮熟的“老虾公”一样卷起来,此时便可用食盐进行腌制。
为了将萝卜的鲜美彻底提炼出来,萝卜条要经历“三晒三腌”。即趁天晴时将之前腌制的萝卜条放到芦垫上再次晾晒,一两日后,放回缸中再腌,反复晒、腌三次,令其充分发酵,萝卜干才算制成。在制作过程中,除了食盐,不再放任何调味品,最大程度地保留萝卜干最本真的香气与滋味。
储存时,将萝卜干装进陶坛里,拿“菜柱头”按紧压实,挤出空气,用泥封住坛口,再将陶坛倒立安置。如此,萝卜干能够存放长达数年。
老一辈的河庄人都熟悉这“风脱水”技艺,一条条金黄色的萝卜干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沙地的文化符号。其制作技艺更代表了河庄人的辛勤与智慧,蕴含着杭州钱塘新区河庄街道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来源:新华号 钱塘新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