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藏后藏,分而治之?张国华陈述三条理由:前后藏应统一

【开国中将张国华67】
图片
1950年,藏东的阳光依旧灿烂,但毕竟已经是十月底了,秋风瑟瑟,冬天就快来临。
七天七夜的疲劳丝毫掩盖不住张国华脸上的笑容,但笑容之外,张国华不得不开始一件大事。他想,随着昌都战役的结束,西藏方面原来的强硬势力有被瓦解的可能。但同时,张国华也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前藏和后藏何不分治呢
“国华啊,看你的脸色昨晚休息得还可以吧?”张国华正思考着纠结着,李觉已向他走来,照例是人还在五六米开外,声音轰然先到。
张国华说:“没问题没问题。”
刘振国也问他:“国华,你真休息好啦?”
张国华说:“就是嗓子有点哑。”
李觉就开他玩笑了:“那你今天还作报告?”
图片
昌都解放后,藏民向解放军战士致谢,感谢解放军给他们带来了幸福生活
李觉私下里说,军长这人啊,我是服了,七天七夜没睡觉,现在仗也打下来了,表面上他脸上有点笑容了,心里还装着好多事呢!他这个人啊,想的事就是多,打昌都的时候,我说我李大个子还是能顶点事的,你赶紧睡会儿,他就是守着个电话舍不得走,说吃得消,这不,今天又要给大家讲讲他的一些想法,我是担心他心脏受不了啊!
说是想法,其实是张国华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张国华的这些想法,主要是针对干部的。
那天,张国华站在太阳坝下给部分干部讲了一段话。张国华的这些语重心长的话,是在了解了很多基本情况以后的有的放矢。在北京组织的研究班,对西藏的情况提出过很多好的意见。他们在雅安与18军政策研究室的人一起,提出了20多条想法,这些想法,送到北京后,毛主席一条一条地都看了。与此同时,张国华也用了大量时间去理解和研究政策研究室提出的想法和建议。
在甘孜的日子,张国华并没有时间好好休息,他和李觉思考最多的是昌都战役后进军西藏还将面临的诸多问题。
当时,关于前后藏可以分而治之的提法已经引起了张国华、王其梅、李觉、刘振国等人的注意了,更引起了以谢国安为代表的那一批藏学专家的警觉。有人认为,既然两个势力长期不和,分治应该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择,也就是在解放西藏以后将后藏地区单独管理和经营。
此时,还有一种关于昌都如何管理和经营的问题也是提上议事日程了的。有人认为鉴于昌都先于西藏解放了,且情况特殊,也可以单独管理与经营。待西藏解放以后,再视情况合起来,或者单独成为一个省。
这一年,康藏高原的冬天比往年来得早,这是张国华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度过的第一个冬天。除了154团将担负着向西藏进军的先遣任务,已装备了由重庆赶运来的棉衣外,其他部队都还穿着夏秋衣服。指战员们都说“习惯了,其实没那么多讲究,将就将就就能过。”说归说,真正冷起来了,任何人都会觉得难受。
张国华离开雅安后,身上就一直只穿着一件棉衣。此时,18军中除了154、155、156、157团仍在执行着战斗任务,其余已全部转为修建甘孜机场和修筑甘孜至昌都的公路,这条公路还将由昌都延伸至拉萨。张国华心里着急,部队有过在山东、河南、贵州、四川过冬的经历和经验,但现在是在海拔3200多米的康藏高原情况很特殊。18军的干部战士已经感觉到呼呼寒风的厉害了,每个人脸上的笑容却那么轻松自在。此时,远在抗美援朝战场的中国军人们,也同样身着单衣在冰天雪地里追击美军,坚守阵地。这个世界上,恐怕也只有中华儿女身上才具备了如此坚韧的气质和特别能忍耐的精神。
图片
进藏途中遇到河流,汽车大队的战士们将汽车卸开渡河
那时候的他们也许根本就没有想象过,将来的军营里,春天有衬衣和常服,夏天有长袖和短袖衬衣,秋天除了衬衣和常服,还有T恤,冬天有常服、毛衣、大衣、防寒服;短裤、衬裤、棉裤;胶鞋、皮鞋、防寒鞋数量之多质地之优,会让他们这些经历了苦难的老兵,或者是他们的子女,年轻的干部战士真正享受到因祖国的强大才能拥有的幸福和自信。
张国华还讲了一次话,依然是作为18军的行动准则来讲的。他说:“对西藏上层分子,应以争取团结教育改造为主……鉴于西南西北部队即将分路进藏,关于讨论前后藏是否分治的问题,我们必须明确,一、分割而治,群众接受不了,不宜搞两种形式。二、前后藏经济联系很深,前藏吃粮要由日喀则解决,噶大克以北牧场多,货物要由亚东出口,若分治,会出现很多问题。三、就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的涉外事宜来说,也不分治。总之,前后藏应统一。”
张国华讲的这三点,是从成都与跟随在18军队伍的藏学专家们经过分析草拟出来的,又经当时在此地的军领导开会讨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文字。这三点,于1950年12月24日上报。前后藏统一而不能分治,也是符合中央和毛主席和刘邓的指示精神的。昌都战役刚刚结束不久,张国华的身体还没有恢复到最好的状态,他就提出这些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把这些问题及时上报西南局并由西南局呈报毛主席。在他看来,这是非同小可的重大问题,如果单纯只是打仗、带着队伍进藏,眼光只盯着眼前,那是完不成毛主席“进军和经营西藏”的任务的。
那些日子,张国华总是喜欢与徐淡庐、阿乐、陈竞波等大知识分子们在一起,阿乐有一次开玩笑说:“军长,你的问题太多了,已经把我给问烦了哟!”张国华笑笑:“现在就把你给问烦了,到了西藏,问题还多的是呢。”阿乐说:“军长,再问你就把我给问倒了哟!”后来,李安宅、谢国安、陈竞波等在西藏地方各个行业发挥着作用时,阿乐、徐淡庐也在西藏军区、西藏工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任何时候,张国华的集体里总是集中了一批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他说只要有他们在,无论是打仗还是搞建设他心里就有底了。
图片
进藏部队在陡峭的峡谷上行进
王其梅、吴忠率部队向昌都进发那天早上,天空下起了小雪。张国华早早地就站在路口了,部队走过来时,张国华看着他们雄赳赳的精神,笑开怀,他没有再说话,一一握手,与每个人都用劲握手。干部战士心里都明白,军长对他们寄予的厚望。按照战前设想的那样,甘孜留下3000人,供给虽然紧张,但勉强能挺住。王其梅进驻昌都,是要为即将成立的昌都解放委员会做准备。吴忠、郄晋武等52师、团领导带部分部队进驻昌都,为下一步向拉萨进军做准备,金绍山的53师、张忠的54师的主要任务是修路和修建甘孜机场。毛主席曾指示“甘孜机场刻不容缓,越快完成通航越有利。”
还在上月初,52师于昌都召开昌都战役总结会议时获悉,部分藏军逃至洛隆宗停止了整顿,拉鲁率藏军150余人到达边坝,洛隆宗有民兵200余人,正收容我释放及逃散的藏军扬言要反攻。收到电报后,张国华与李觉研究后回电:
“吴忠、子植(时任52师副师长)、法唐(时任52师政委,刘振国升任军政治部主任后,52师一直未配政委)、李明(时任52师参谋长)、家鼎(周家鼎:时任52师政治部主任,1951年底进军到拉萨后,调周总理办公室工作,后担任周总理军事秘书22年)诸同志辛苦了!我们判断,藏军已无力组织起反攻,但利用怒江天险及三十九族地区有利地形重新组织防御的可能性较大。据了解,硕般多、达龙宗、洛隆宗地区产粮,应由154团即赴洛隆宗,并相机歼敌,而后发展生产,为向拉萨进发做准备。”
图片
团长郄晋武(右)政委杨军(左)与江孜喇嘛寺白吉堪布(中)合影
三天后,154团团长郄晋武向张国华报告说:“干部战士听说又要打仗,就来劲了。他们一定要我向军首长报告,保证圆满完成任务!”另:“9日下午,1营营长王坤兴已率2连、1机连一部向洛隆进发,宿营瓦合寨。10日连续翻越7个山头,越过瓦合大山,宿营瓦合塘。10日,我率3营营长赵衍祥、作战参谋冀周兴,侦察参谋侯家泉带团侦察排从恩达出发,翻越瓦合大山行110里进至瓦合塘与王会合。11日再前进90里,进抵嘉玉桥。虽然保障不易,全体士气高昂。”
张国华回电指示:“注意解决粮食,开进中应严密组织,歼灭负隅顽抗的藏军有生力量,为促使和谈创造条件。”
月初,陈明义(时任18军第一参谋长、18军后方部队司令员兼政委)从新津来甘孜,向张国华请示并研究拟将后方部队司令部与支援部队司令部合并事宜时,特地捎来了谭冠三的话:“告诉国华同志,我太想念他们了。马上就是冬天了,请他们千万保重身体,一旦走得开了我就去看望大家。”这些话,让张国华和李觉心里暖融融的。张国华问跟在他们身旁的赵谨仁:“谨仁,参谋长刚才转达的政委的话,你都听见啦?”赵谨仁回答说:“听见了,我这心里不也正乐吗。”张国华说:“那你赶紧去向刘主任(刘振国)汇报,请他向王副政委转达谭政委的关心。”
图片
阿沛·阿旺晋美,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
1950年12月中旬,接到西南局和邓、刘让他尽快赶回新津的通知时,张国华心里极不情愿,但后司与支司合并千头万绪,他又不得不回去。
眼看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个新年就快到来了,康藏高原飘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这令张国华心里更不好受,本来要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过新年的,他甚至计划着去昌都看望王其梅,还有吴忠、郄晋武和那里的干部战士。还有一件事更为重要,王其梅已多次报告说,他与阿沛相处非常融洽,昌都战役后阿沛已经为部队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了,特别是在粮食方面。
还有,阿沛也就前后藏是否分治昌都是否单独管理和经营谈了他个人的看法,他说前后藏分治将后患无穷,昌都单独管理和经营也是不能实施的。张国华看了王其梅的报告后非常高兴,他一直想去昌都与阿沛好好叙叙,他想,将来西藏的发展建设,没有像阿沛这些上层有识之士的支持和参与,将困难重重。后来的漫长岁月里,无论是张国华与阿沛,还是他们两家的子女,一直相处的非常好。
离开甘孜的头天夜里,张国华又是彻夜难眠。主要是当时各方面情况依然很复杂,特别是154、155、156、157团的干部战士还在经历着缺衣少粮造成的生死考验。
(未完待续)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