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们都秃了吗?为什么电梯里的那么多植发广告

记者 | 刘雨静

编辑 | 牙韩翔

1

脱发已经是新一代的中年焦虑。它甚至和星座一样成为一种社交语言——“今天你秃了吗”成了一种自我调侃的打招呼方式。与此同时你会发现,从地铁、公交、电梯、户外大屏这类户外广告,到微博信息流广告……最近也悄然被植发机构的广告占据。

这些广告往往有鲜明的植发前后对比或是茂盛的发际线照片,以及“种植孔小”“微针植发”等文字宣传。

如果说植发广告出现在微博信息流广告中,多少是因为算法——可能你曾浏览或搜索过相关信息,但当电梯和地铁上也有越来越多的植发机构广告,便不由得让人产生疑惑:植发机构的需求真的如此之大吗?

某品牌的植发广告

客观上,你之所以能看到铺天盖地的植发广告,很大程度是资本倾斜的原因。

眼下,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自己的发量。数据显示,每6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脱发,中国有约2亿人受脱发问题困扰,这也催生了植发、种植发际线、假发销售生意的增长。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中国植发行业2017年规模为92亿元,比2016年几乎翻了一倍。

由于需求的确旺盛,市面上的主流民营植发机构在近几年都成了资本眼中的热门选择,特别是新生、碧莲盛等民营连锁植发机构,以及民营医美整形医院的植发科室这两类。

1999年成立的雍禾植发在2017年获中信产业基金约3亿元融资;另一头部机构碧莲盛在2018年获得5亿元融资。

最近电梯里常见的大麦微针植发,前身叫科发源,去年该品牌花费大量预算更名、找咨询机构重新定位,目的就是为了更广泛的消费者认知——大麦这个名字比科发源好记很多。

资本看好这一赛道的同时,也意味着这些植发机构手握大量的广告和营销预算。而他们也需要这些。

民营植发机构、医美整形等机构,广告成本居高不下。医美行业获客成本占行业总收入的约25%,也就是说,一单2万元的手术渠道营销费用能达到5000元至7000元。

高昂的广告预算主要便用在了渠道广告——比如电梯、户外大屏、交通工具等广告位投放,以及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等线上广告上。

植发机构也是一样,甚至竞争更为激烈。植发机构的营销成本几乎是所有项目里比重最高的,最高能占总成本的35%。

地铁中的植发广告

由于植发行业还不成熟,目前植发机构赛道的几家民营连锁机构还不够“出圈”,这也意味着抢占认知度的机会。

大麦微针植发创始人曾在采访中表示,他们投入的高昂的广告预算并不是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毕竟植发市场(的竞争)远没有医美激烈。”

想提高认知度,唯一的方式就是最大程度的渠道曝光。因此,植发品牌的电梯广告,主要思路并不是当下主流的精准投放,而是越多越好。

“医美、植发品牌对广告位的要求不严格,”新潮传媒集团合伙人兼高级副总裁梁春华对界面新闻说,“因为线下广告主要是为了提高知名度,以低廉的媒介成本覆盖更多人。转化都是在线上进行的。”

因此,这类机构的投放逻辑是“哪里有空投哪里”——买下那些空闲的、没卖出的电梯广告位,对于电梯媒介来说这些广告位是沉没成本,所以通常点位价格(即广告位的价格)也比较低,能以较低的打包价格出售。

在2、3月的疫情期间,你会感觉电梯中的植发、医美广告仿佛比平时多了不少,这并不是错觉。因为当时其他广告主的需求下降,渠道广告空位多了、价格也更便宜——这种广告位正是植发机构所需要的。

线下广告获客宛如大海捞针,但这却能降低线上转化的成本。对于这些还在建立品牌的植发机构来说,电梯广告不得不投。

本质上,人们对于这种整形类消费,频次不高、决策时间长、转化也往往在线上产生。一个重要原因是,只有线上能明确推广这类整形项目。

目前对于电梯等户外广告的规范,决定了这些品牌的电梯广告也只能以展示品牌为主。植发、医美机构当然希望线下广告能够达到品效协同的结果,但他们并不能在电梯广告中明确标识出任何促销、疗效和具体项目。

“线下广告的工商审核比线上严格很多,所有的医美广告——尤其上海,线下广告只能出现名称、地址、电话,基本上具体项目和促销都不能提及。”梁春华说。而线上广告的审核则相对更松。

不少人抱怨在微博看到太多植发广告推送

能让这些品牌在线上产生差异化的,便是谁在线下投放的广告更多。

在新氧等医美整形平台出现之前,消费者大多会在百度等搜索引擎按照关键词搜索,因此竞价排名是这些民营机构的重要投入部分。但同时,如果你曾在线下的各个渠道看到过某一品牌,那么很可能会在下次线上搜索时产生消费。

“医美、植发等等,不是冲动消费,所以打开认知很重要,如果用户在线下看到过你的广告,他们打开搜索框可能搜索的就不是植发,而是你的品牌名字。”梁春华对界面新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