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的!人到了美术馆会好看起来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或许只有身处美术馆/博物馆,才能意识到艺术是一种何等真实、伟岸的存在。在这里,我们碰触人类的文化与精神;从藏品的故事里,我们窥见历史的变迁;在慢生活和随心的旅行中,我们体会时光的流逝……
也许我们都曾做过有关穿梭时空的梦,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返回历史或通往未来,而美术馆、博物馆和艺术展览,就是通向过去或未来的任意门。
图片
在看展的过程了,感觉整个人都好看生动了起来。
但现实中,提到诸如大都会博物馆、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不是兴奋,而是浩瀚的展厅、迂回的路线、迷宫般的建筑、酸痛的小腿、知识匮乏的尴尬……
短时间逛完一个完整的博物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所知又有限,所以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最有效的打开方式。
看展前需要做什么准备?
需要一双舒服的鞋子,轻盈且大小适中的包,也可以带上一条防冷气的披肩。对要参观的博物馆有一定的了解——博物馆建造的历史、建筑组成、镇馆之宝及重要展品、展品的背景等。
上网提前查一下(因为有些展览要求预订票),这样就不用现场排队,也能避免现场看不到的遗憾。
当我们走进博物馆的大门,面对不同的线路时,如若不知朝哪个方向迈开第一步,那么不妨向信息资讯处走去,在那儿你不但可以获得一张地图,还会得知哪些展厅临时关闭,哪些展厅夜间也开放。
图片
以大英博物馆为例,它为第一次来参观的游客免费准备了一次半个多小时的讲解之旅,包含对古罗马、古埃及、中东的艺术以及中世纪早期欧洲的介绍。也可以花上5英镑租赁一个讲解器(里面会有关于200 件推荐展品的介绍,并有10 种语言可供选择)。
根据每个博物馆的要求,我们可以知道是否允许拍照,展品有特殊的拍照要求。我们通过不同的角度去拍照,有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创作出特别的画面。
应该有所选择的去看作品,而不是全场通览
我们并不需要去看所有的内容,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重要的馆藏,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有自己向往的作品。
例如,走进卢浮宫,会首先想到《蒙娜丽莎的微笑》和《胜利女神》;而走进大英博物馆,就想要去看既刺激又吸引人的木乃伊。
图片
提前做好功课和参观计划,带着疑问去现场,这样才不会漫无目的,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即便是博物馆重点推荐的藏品,如果不去了解它背后的故事,那么你很有可能一无所获。
对于某些展品,必须了解其背景才能看得懂。花一点时间做功课,你眼前的展品就不再那么简单——它们跨越时空为你讲述历史、讲述故事,它们的经历也跟本身承载的历史一样有趣。
你可以看到人类如何塑造世界,又是如何被世界改变的。
常常在大英博物馆看到游客们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或手机对准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好不容易挤到前面,当你看到石碑上密密麻麻的文字,不知道美在何处。
图片
但了解之后才知道,古埃及象形文字失传,正是由于罗塞塔石碑上同时存在三种文字(古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的世俗体和象形文字),才为破解古埃及文字提供了线索,从此埃及几千年的神秘历史终于被揭开了。
所以如果不懂它背后的故事,那么只能相当于到此一游。
罗塞塔石碑是如何被发现的也是很有趣的故事:拿破仑不仅是军事天才,也热爱科学和艺术,他在远征埃及时,带去了170 多名学者。他的士兵在修建工事时挖出了这块石碑。
为什么石碑不在卢浮宫,却来到了大英博物馆呢?
图片
那是因为拿破仑的海军被反法同盟国英国著名的海军上将纳尔逊消灭殆尽,罗塞塔石碑同其他文物一起被英国缴获。
如果了解这些背景,那么当站在石碑前跟其他游客一样举起相机时,你会不会有了不一样的心情?
当今,越来越少的人会走进教堂寺庙,越来越少的人会通过祷告获得心灵寄托,可我们仍旧需要一个类似的空间,坐在里面,思考一些似乎不那么日常的问题。
图片
于是我们走进了博物馆,光线明明暗暗,一切处于被布置好的仪式中。我们努力去思考一些物品的含义,又引申到自己的人生,只是我们的眼睛望着的不再是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而是饱含人类智慧的作品。
理解展品本身的故事
比起文字,展品有更客观的表达方式。虽然历史由胜利者书写,但是展品要靠自身讲话。
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仓库。一想到大英博物馆有8 个仓库,我们就只能干等着看其他还未被展出的藏品。从这种意义来看,博物馆对藏品有着选择的权力。
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在欣赏博物馆的展品时,我们除了要了解背景知识,还要调用我们的感官和想象力,这是一个构建诗意的过程。
图片
英国女作家特蕾西·雪佛兰(Tracy Chevalier)根据维米尔的传世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讲述了一段17 世纪的感人爱情故事。
美国著名女作家唐娜·塔特(Donna Tartt)见到另一幅荷兰画作《金翅雀》,创作出了一部与这幅画命运有关的小说。
一部作品启发新的作品,这些都是贡布里希所说的“观看者的本分”(观看者的本分就是对作品做出新的阐释)。
图片
《艺术的力量》作者西蒙·沙玛(Simon Schama)说过:
“决定艺术的力量的,正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和体验共有的东西——救赎、自由、死亡、侵犯、世界的状态、我们灵魂的样子。”
最终能决定对艺术的感受力的,还是我们自己,不是别的任何东西。
我们可以想象眼前的这件展品穿越了时空来与自己相见,甚至想象它在这里等候多时就是为了与我们相遇,有话要说。
我们如果愿意与它们对话,接收它们传递的信息,那么就需要聚精会神地聆听,而一直奔波于展品之间是无法听到它们讲话的。也许它们有着独特的美感,也许它们曾有着特殊的用途,所以游客需要通过对它们的思考去了解一个遥远的世界。
图片
走进博物馆,这是一个了解世界的浪漫方式,不仅能回望过去,也能洞悉现在和未来。
来源:新华号 中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