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拆除壁垒!这座城市 命运即将改写!

文/剑平

小城市想改变命运,选对“合作伙伴”很重要。惠州坐拥天时地利,转身便抱住深圳大腿。4月28日,深圳发布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其中再一次提到了深圳都市圈的建设问题。

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后台留言中呼声很高的城市——惠州。“推动深莞惠经济圈(3+2)联动发展,主动融入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 “充分借鉴三大世界级湾区发展经验,协调莞惠河汕四市共同参与,合理确定都市圈发展重大任务举措,助力河源、汕尾融入大湾区建设。”短短两句话,却足以牵动每个惠州人的心。3+2经济圈联动发展,世界级湾区建设的展望。惠州,又一次站在了发展的制高点上!

小小惠州 深圳相中了它什么?

惠州惠州,惠民之州。 大多数人对惠州这个地方的印象可能就是这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语,却对一个真实的惠州概念模糊。 作为广东省常年排在老五的城市,这样的知名度,属实是有些低的,而实际上造就的经济总量(4177亿),也完全不出彩。 拿和广东半斤八两的江苏来对标,那边的老五是大名鼎鼎的“苏锡常”中的常州,一个中华恐龙园就赚足了名头,GDP几乎顶上两个惠州。 这不怪惠州,这和广东本身占了两个一线城市有关,这个第五,是被硬生生架上来的。 再说说地理位置,这点也不是很讨喜。

可以看到,广东,或者说粤港澳大湾区最强大的地区,就在广州到香港的这条线上,广州、佛山、东莞、深圳还有港澳两地,看起来围着珠江口,挤在了一起。 惠州呢?虽然和深圳背靠背,但是似乎就偏偏没被拉进这个高端朋友圈,只能在外围游荡。 以惠州为起点,再往东的河源还有汕尾,省内战斗力都是很低的。 局面如此尴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说它差,是因为它和前四名的差距,加一位,就翻一倍,太大太大,大到远远超过它和河源和汕尾的差距。 和深圳的“壁垒”不拆除的话,怎么着都没法大踏步前进。 不过可喜可贺的是,惠州终于还是等来了橄榄枝!

深圳具体看上了惠州什么?总结一下,主要大概是两点:地理位置,以及产业。 先看地理位置。 上文我们已经指出,惠州位置并不讨喜,被隔在了高端局的外围,进不去,分不到食。 可偏偏高端局吸虹能力无与伦比,人才留不住。 分享一个老古董数据——2000年时惠州市委组织部有一篇《惠州市人才队伍的现状与对策》的文章,里面就提到,2000年时,惠州的人才数量占全市人口的3.1%,尚不如95年时广东全省人才占比的3.18%。 这人才比值的差距略大,且当年就已经出现积累多年的人才流失现象,外调到外市就业的人员中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占比较大,留都留不住,著名的南方通信,当年就有大量人才被深圳的华为等公司挖走。 硬生生活成了电子行业的黄埔军校......

而根据统计局数据,惠州07年常住人口还有个15万的增量,17年的时候只剩区区2000人。如果考虑到惠州自然出生人数的话,那么实际上这十年来,惠州人口是在减少的。 这个现象其实到现在也没有很好的缓解,没办法,靠着大佬就是这个结果,人才都是择木而栖,企业也好城市也好,都是需要考量的平台。 但是,这地理位置对于深圳来说,就不一样了,惠州以东这一大片,成了深圳能够扩张的唯一选择。 佛山、中山、江门离广州更近,且和深圳隔了一个珠江口,要发展也那也是抱广州的大腿。剩下能吞的,也就剩下自己边上的东莞惠州等地了。 再来谈产业。 惠州值得深圳纳入自己的发展宏图的闪光点,就是电子和石化产业异常领先。 2019年,惠州有规上电子信息企业超过500家,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3200亿元,产业规模在全省居第三位。 从细分领域来看,液晶电视机、车载导航等产品的产量、市场份额位居全国乃至世界前列。

数据来源:惠州市统计局

再看下19年统计公报,规上工业主要产品的产量上,我们可以看到涨得最凶的,就是电子计算机整机以及显示器,涨幅分别为50.9%和33.9%。

数据来源:惠州市统计局

而从出口产品的情况看,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件等等都有着超高的增长率。

数据来源:惠州市统计局

再看出口目的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还有东盟十国从增速是近年来最快的,双双超过了30%。 这些数据与现象说明了什么? ——说明深圳如果和惠州联手,那自身在对一带一路国家以及东盟十国的电子产品进出口上,也会有显著提高,毕竟,进出口算起来也是深圳的立身之本,这般加强,百利而无一害。 石化方面如何? 5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发布,其中就点名了惠州,打造以湛江、茂名、广州、惠州、揭阳等为核心的沿海石化产业带,形成“一带、两翼、五基地、多园区协同发展”特色产业布局。 19年,惠州有石化能源新材料行业规上工业企业超470家,产值规模达2240亿元。 4月22日,投资10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广东惠州乙烯项目在大亚湾石化区开工,5月17日,总投资额约56亿美元的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也签订。 以此为契机,惠州的石化产业从上游逐渐向中下游延伸,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和价值链进一步完善,大亚湾石化区借此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顺带提一句,在惠州数百家知名企业中,大部分都是外资独资或者中外合资的,同时惠州2019年实际利用外资的水平全省第四,足见这座城市对于外资的吸引力之巨! 如此大的蛋糕,深圳能不蠢蠢欲动纳入怀么?

抱上大腿之后 咋办?

“傍”上深圳之后,惠州又该如何走接下来的发展之路? 总不至于一个劲卖房吧?房价已经1万2一平,12年到18年销量逐年增加,总共卖掉了近84万套房子,结果近年常住人口流入不涨反减,因为惠州的房子只是一个有待增值的“金融产品”,这座城市并没有爆发出宜居的吸引力。 这显然不是什么长久之道,长此以往,惠州没有吃到深圳的红利,自己的人先被抢光不说,产业也被吸收了。 你说人才政策?在目前除去重点城市,落户几乎全面放开的大背景下,惠州这样的城市,除了买房子更方便,买房子好增值这些点外,很难有什么吸引人的点。 说来说去,还是得自己再发展发展才行,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交通。 交通便利了,才有利于人才回流,尤其是和深圳的。 幸运的是,最近,深圳发布公告,对5条轨道交通进行勘察设计总体总包标段招标。其中,深惠城际、深大城际、深汕高铁3条都直接经过惠州。

数据来源:深圳市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有了,人就能自由来回了,成本降低,那有些人为了更“低压”的生活环境,就会入住惠州。 与此对应的,4月28日,惠州通过了《惠州市“丰”字交通主框架总体布局规划》,力争实现惠州与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间1小时快速通达,将深圳、广州、东莞、河源、汕尾、深汕合作区等地串联起来。 总的来看,惠州产业优势是具备的,原本比较惨的人才流失问题,在交通建设上了轨道之后,也许也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届时,惠州就可以真正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