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第一书记的扶贫经:“志智双扶”,不让贫困向下一代传递

5月的兴宁叶塘群星村,阳光普照。贫困户廖兴龙的心情也像这高温天气一样热乎乎的。受疫情影响滞销的鸭蛋都卖出去了,眼下又到了蔬菜即将成熟的时候,他满心期待。

兴宁市叶塘镇群星村驻村第一书记程光远(右一)走访贫困户并与高三学生谈心。受访者供图

廖兴龙最想感谢的,除了党和政府的脱贫攻坚好政策外,就是来自广州市天河区冼村街道的扶贫干部程光远。

去年5月,程光远初到群星村,一切陌生。语言不通,就跟当地群众反复学习;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就走村串户深入了解;工作方法不对,就虚心向身边的同事请教……一年多时间,他从一个外来的“门外汉”,逐渐成为了“内行人”。

帮助就业、辅导学习、解决滞销农产品的问题……从帮扶先交心到扶贫先扶志,再到实施“志智”双扶,程光远全身心投入角色,激发活力,形成合力,从根本上铲除了滋生贫穷的土壤。

截至去年11月,省定贫困村群星村贫困人口均达到脱贫标准。

帮扶先交心 与贫困户交朋友

“腰好一点了没有?平时要注意一点,别太操劳。”“现在好了很多啦,感谢书记的关心……”夏日的中午稍显闷热,在贫困户廖兴龙结束上午劳作的空隙,听闻他身体不适,兴宁市叶塘镇群星村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程光远赶忙上门慰问,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程书记年龄比我们都小,但做事情比我们都周到,对我们村民很热情、很用心。”廖兴龙说,在程光远驻群星村开展帮扶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帮助贫困户解决了不少难题,现今他们成为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村民口中的“程书记”是个“90后”小伙子,今年29岁,在江西出生长大。原来是广州市天河区冼村街道党政办副主任,因选派干部驻村扶贫的需要,按照部署,他2019年5月来到省定贫困村群星村驻村。

对于从小在城市长大的程光远来说,到农村扶贫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从没在农村待过这么久,得知单位要选派我驻村扶贫,当时我欣然接受了,想为脱贫攻坚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是一个好的锻炼机会,也是新的一种体验。”

刚来群星村程光远就发现,该村贫困人口相对兴宁全市其他省定贫困村较多,做好脱贫工作还需要付出更多精力和耐心。如何做大做强,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奔小康?程光远委实下了一番苦功。

“刚来时,有些贫困户觉得很奇怪,不知道我是做什么的,跟我也并不熟络,想要帮助他们却无从下手。”程光远说,要帮扶先交心,为了得到村民认可,他总结出了一套“心得”。

“以诚待人,永远自己多付出一点,就能为贫困村民带来多一些实惠。”程光远认为。通过沟通、细致了解贫困村民的家庭状况,解决贫困村民的家庭问题,帮助他们安心工作。一年多时间,这位年轻书记用真情和实干得到了村民的拥护。

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口罩一度紧缺,程光远立即协调社会爱心人士向群星村捐赠了一千个口罩,并挨家挨户送到了村民手中,让村民感动了许久。

“贫困户如果感染了新冠肺炎,还怎么脱贫?”为保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村扶贫合作企业顺利复工复产,正月初三就留在村里进行疫情防控工作的程光远还积极调查疫情对贫困家庭造成的不利影响,精准制定帮扶措施。

针对疫情无法复工的情况,帮贫困户联系对接招工企业、通过消费扶贫帮助村民拓宽销售渠道,卖出滞销农产品……通过精准施策,确保了贫困户有了稳定收入,克服了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

“现在贫困户对他印象很深,都知道村里来了个年轻书记,是来帮他们的。”群星村党支部书记杨思添说。

扶贫先扶志 培育致富带头人

“以前打散工家庭收入不稳定,现在好了,就近在家门口的蔬菜基地上班,年底还有光伏发电等项目分红,收入稳定了许多。”贫困户黄意宏说,通过参与到群星村的扶贫产业项目,他的家庭收入有了稳定的增长。

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是关键。为了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2017年,对口帮助群星村的广州市天河区冼村街道结合当地实际,开出了脱贫药方——共建蔬菜基地、开展光伏发电。如今,两大项目成为了群星村贫困户脱贫的造血扶贫项目。

不止是黄意宏家,这一年多时间,程光远积极调动贫困户的意愿,发动更多贫困家庭参与到扶贫产业中,实现了贫困户的稳定增收,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群星村有贫困人口70户180人,其中因病致贫的家庭不在少数,家里唯一的劳动力无奈只能留在家乡,边打散工边照顾家人,考虑到他们今后能在家门口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我们单位因地制宜发展了两大项目。”程光远说,一是闲置的耕地利用起来种植蔬菜,二是利用充足的光照开展光伏发电,贫困户稳定脱贫有了长期的经济效益。

为了让群星村蔬菜基地规模化种植更加完善,程光远前期还开展了调查,针对缺水、缺技术、缺人力、缺销路的困境,通过利用帮扶资金建设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系统、从山东寿光引进种苗、化肥等原材料、组织视频直播带货开展消费扶贫等,推进蔬菜基地往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增强扶贫带贫能力。

“只要贫困户愿意到蔬菜基地工作,100%吸纳。”程光远说,还会提供种苗、技术指导,生产出来的蔬菜帮忙销售。

一年多的扶贫工作,程光远还意识到,扶贫,必须先扶志;致富,必须先治心。

“大方面抓好产业,小方面还需抓好‘人’,人穷最怕志短,贫困户的志气一旦树立起来了,观念一旦更新了,脱贫致富的办法和干劲自然就有了。”程光远说,只要贫困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振奋了,一定会尽快解开贫困的枷锁。

廖兴龙是群星村的致富带头人。前期在程光远等帮扶干部的引导下,他承包了蔬菜基地5亩土地种植蔬菜,同时还养殖了猪、鸭等畜禽。从“要我干”到“我要干”,产业发展壮大后,廖兴龙实现了年收入翻番,目前年收入达到10多万元,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典型。

“为了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我也鼓励其他贫苦户像廖兴龙一样,不断努力发展壮大,致富的干劲有了,相信贫困户的生活一年会比一年更好。”程光远说。

扶贫必扶智 不让贫困孩子输在起跑线

今年,群星村贫困户黄志宏家正就读高三年级的女儿有了辍学打工的想法。“因为成绩不理想,我女儿想要早点出来打工,减轻家里负担。”黄志宏说。

听闻此事,程光远焦急了。他立马到黄志宏家做思想工作,经过劝说,黄志宏的女儿才决定继续完成学业。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程光远认为,“志智双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如果扶贫不扶智,可能会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智随志走、志以智强,实施‘志智双扶’,才能激发活力,形成合力,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

程光远调查发现,群星村的教育相对落后,村里出来的年轻人相对文化教育程度不高,很多贫困户家里的小孩都辍学到工厂打工。“贫困家庭大人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的小孩教育得不到重视,导致一年都很难出现一个本科生。”程光远说,脱贫要扶智,还需要从教育扶贫做起,重视学生的教育,学生的明天,也是群星村的明天。

程光远一直坚信,下一代的教育做好了,脱贫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为推动教育扶贫落到实处,去年程光远组织了全村贫困家庭在校学生进行专题授课。程光远结合自身学习和工作的经历,以“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为主题,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懂得学习的重要性,督促贫困学生家长重视孩子教育,并对群星村贫困家庭学生的教育工作进行了指导。

今年疫情期间,程光远担心在家的初三、高三贫困学生没有设备上网课,还专门协调为他们送去平板电脑,同时怕他们在家学习跟不上进度,还特意上门作辅导。下一步,程光远计划邀请社会爱心人士对品学兼优、奋发向上的贫困学生进行结对精准帮扶,确保贫困孩子在各个教育阶段“有学上”“上得起”,决不让一名贫困孩子失学,不让贫困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马吉池

【通讯员】钟思婷 刘海阳

【作者】 马吉池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