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黄金一代中国女排1位置改变,导致北奥无缘卫冕

文/独具一格

2004年雅典奥运周期,中国女排在兵败悉尼之后,重新回归世界一流强队行列,该奥运周期黄金一代靠的是快变战术,平均身高在雅典奥运会四强队伍里面最矮,只有在速度上下功夫,利用唯快不破独步天下,成功夺得奥运会冠军之后,北京奥运周期为了备战在家门口卫冕奥运冠军,追赶世界强队的潮流,中国女排开始在副攻行列采取高大化的战略,舍弃了刘亚男这一点之后,由于主攻综合能力不足,卫冕失利。

雅典奥运周期前两年,中国女排雏形未定,导致2002年世锦赛一传屡屡崩溃,在惊魂险胜巴西女排之后,最终倒在了半决赛意大利这一关,后期加入王丽娜进主力阵容之后,基本的一传体系并未改变,一直都是副攻刘亚男、接应周苏红和自由人张娜(2002年世锦赛自由人为李颖和熊姿)主接一传。刘亚男作为国际上非常罕见的前后排都在场上的副攻,作用不可或缺。

而在2006年世锦赛的成绩不佳,直接导致了刘亚男从此淡出了主力阵容。由于2003年世界杯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均取得了冠军,中国女排在接下来的世锦赛上目标自然瞄准了国际大赛的三连冠,可惜从小组赛开始,就被网上实力突出的俄罗斯逆转,也被格伦、福斯特领军的德国队击败,之后还输给了荷兰、巴西,让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看到了中国女排在网上和欧美强队的差距。

世锦赛归来后,立马着手开始在2007年提升全队的平均高度,马蕴雯、薛明先后加入国家队,副攻采用了国际上流行的高大化趋势,在拦网这一环节争取不吃亏。刘亚男逐步沦为了替补,在2007年恰逢周苏红因故缺席了一段时间的比赛,刘亚男主打了瑞士女排精英赛的接应位置,效果还不错,特别是保障环节,刘亚男从此在北奥周期的后两年成为了替补接应。

副攻的高大化让中国女排的一传体系瞬间发生了变化,在接应周苏红和自由人张娜之外,必须由一名主攻手出来主接一传,王一梅由于保障技术太过粗糙,杨昊在雅典周期也是最多2轮一传,多数情况下都不接一传,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繁重的一传任务,由于王一梅的进攻火力是中国女排不可或缺的,这样保障主攻李娟成为了最合适的人选。

副攻刘亚男“退居幕后”,一下改变了两个队友的命运,一个是主攻杨昊,另外一个是主攻李娟,二人一上一下,反映了当时女排一传体系已经引起了动荡,如果刘亚男继续打主力,中国女排可能速度上继续快下去,刘亚男的背飞和杨昊的平拉开都是世界上最快战术,而刘亚男打接应替补,中国女排在进攻节奏上开始变慢,李娟的突破能力非常有限,最终导致在北奥小组赛决胜局不敌古巴和美国,半决赛打巴西这一点的进攻软肋暴露的更加明显,最终无缘卫冕。

一支强队还是强调攻守平衡,只有进攻没有防守,可能挣得比丢得少,只有防守没有进攻可能对方的防反就打得很犀利,中国女排在北奥时期已经在攻守平衡上被打破了,特别是两个主攻,都有攻守偏颇之处,很容易被对手抓住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