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小米的集体焦虑:在汽车圈边缘疯狂试探,下一块蛋糕不好啃

头部手机厂涉足汽车领域,原因不难理解。智能手机的增长天花板触手可及,而智能汽车场景仍有巨大潜力。

来源:Pixabay

作者 | 程潇熠

编辑 | 吴岩

试图开疆拓土的手机厂商,在跨入智能汽车界的边缘“疯狂试探”。

苹果野心勃勃地要造出颠覆特斯拉的新物种,谷歌故伎重施欲抢先拿下自动驾驶这块蛋糕,华为的“1+8+N”战略将车机纳入8大品类,将汽车视为“未来人们生活中最重要智能终端”的小米CEO雷军,则以投资切入汽车行业。

头部手机厂涉足汽车领域,原因不难理解。智能手机的增长天花板触手可及,而智能汽车场景仍有巨大潜力。

据市场调研机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数据,2019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2.25%,自2017年以来连续第三年出货量下滑;预计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4.8亿部,仅比2018年增长1.1%。随着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放缓,手机已不再是单一核心入口。

反观智能汽车,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曾表示,预计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规模可达到1000亿元以上。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2022年,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428亿-530亿美元。

未来趋势清晰可见,手机厂的汽车梦会实现吗?

华为与小米:10年后的新统治者?

华为以硬核技术见长,小米擅长搭建生态。二者切入角度不同,但均已明确释放出进军汽车圈的信号。

就在最近,华为发布HiCar智慧互联系统,可以让手机、汽车和其他IOT设备之间实现全互联,将手机上的应用和服务延展到汽车上,鸿蒙系统未来也将用于车联网和自动驾驶。将技术触角伸向5G网络、通信模组、车联网平台、MDC智能驾驶平台、激光雷达的华为,立志要做车企的“增量零部件供应商”。

站在底层系统核心芯片这座熟悉的“山头”,华为试图将应用场景进一步延伸到出行领域,复刻移动时代安卓生态系统的辉煌。

“可能10年以后的汽车行业,华为又很厉害,像现在的手机行业一样。”华为前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称。

相比华为的“广泛撒网”,小米以智能语音“小爱同学”作为切入点“杀入”汽车场景,并逐渐将生态链上的其他产品渗透进汽车行业。

去年6月,梅赛德斯-奔驰展示的全新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中,小爱同学负责实现智能家居的控制功能。小米手表能够作为蔚来车主的智能遥控器,小米手机可以充当小鹏和比亚迪的车钥匙,威马EX5能够控制的小米智能家庭设备达到8类20种,未来小米还将把支付体系延伸至车端。

小鹏汽车内部人员向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表示,小鹏P7的智能车机系统将与“米家”设备有更多结合。

小鹏P7车机界面 来源:未来汽车日报

“究竟是用手机映射的方式还是做车机,小米之前很纠结。”一位小米前员工向未来汽车日报透露(ID:auto-time),小米做汽车,是为了打通IoT设备生态闭环。从其近期投资动作来看,很可能选择了先行发展手机映射功能。

未来汽车日报(ID:auto-time)据天眼查信息统计,截至今年4月,小米科技、雷军个人及顺为创业投资三方投资汽车领域企业近30家,囊括新造车、出行、车载产品等。4月17日,车联网初创公司博泰宣布获得小米集团B轮战略投资,并表示将与小米在软件、硬件、语音多场景交互等方面展开合作。

头部手机厂涉足汽车出行领域,更多地是看上了AIoT(即AI+IoT)在智能汽车场景的生意,其优势在于硬件和生态优势。打造“人-车-家全场景生态”,也正是华为和小米的未来规划。

在手机上车的首轮攻势中,华为的优势显而易见。据Counterpoint调研报告和研究机构Canalys数据,2020年一季度,华为手机在全球以1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41.4%,是第二名OPPO的近3倍。

2020年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及年增长率 来源:Canalys Smartphone Analysis

新战场将昔日对手又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华为深挖底层技术,小米着重铺设生态,二者殊途同归,未来或将有更多合作的可能性。

OPPO与vivo:下一个失落的5年?

与华为和小米的激进不同,分别占据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近20%的OPPO和vivo,似乎对汽车场景兴致不高。

“OPPO可能会做汽车,但目前来看还没有这个可能。”在去年12月OPPO未来科技大会上,OPPO创始人兼CEO陈明永透露,自己一直在思考做汽车这件事情,“我们要么不做,要么会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而不是自己造汽车”。

这并不意味着OPPO与汽车短时期内全然没有交集。

OPPO副总裁刘波此前称,OPPO的loT将围绕个人、家庭、出行和办公四大场景。小鹏首席科学家郭彦东(Eric)加入OPPO出任首席科学家的消息引发外界猜测,OPPO可能已开始准备切入汽车场景。

vivo则立场坚定地认为,手机的地位不可动摇。

vivo通信研究院院长秦飞去年11月表示,在5G初始阶段,手机依然是最好的终端形态,因为触屏能进行的功能操作非常丰富,且输入的反馈体验和效率仍处于现阶段无可比拟的地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5G手机都将是无法取代的设备。

与小米和华为相比,业务布局相对单一的OPPO和vivo,涉足汽车领域的确为时尚早。

雷军在2013年就看到了物联网这一风口,以投资入股的形式,将小米模式带入上百个不同行业企业,构成小米生态所谓的“竹林效应”。财报显示,小米2019年AloT平台已连接设备数(不包括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达2.35亿台。Canalys2019年全年数据显示,小米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全球第一。

华为更是早在2003年就开始自主研发芯片。任正非曾在接受外媒采访时透露,华为每年研发投入150亿-200亿美元,投入力度在全世界排名前五。据财报内容,2019年华为研发费用共1317亿元(约合185亿美元),投入强度全球排名第三。

相比冒然进入门槛高、投入大的汽车行业,OPPO和vivo更急迫的任务是打造属于自己的护城河。

“未来不仅是OPPO,整个行业将不会再有纯粹意义上的手机企业。”陈明永表示,未来3年将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500亿元,关注5G、6G和人工智能,打造万物互融智能感知与交互的技术底座。GSMA《 2020年移动经济》报告显示,全球物联网收入到2025年将达到1.1万亿美元。

2018年7月4日,vivo、OPPO与TCL、美的、极米科技等厂商建立IoT开放生态联盟,将触角伸向智能家居。vivi还在当年9月推出了Jovi物联智能语音助手。此外,vivo和OPPO均计划转型为科技公司,用技术武装自己。

2015年,陈明永曾认为“可穿戴设备五年内还是一个虚概念”,现在却需要补上失去的5年。如今,汽车场景的爆发,或许将成为华为和小米的下一个先机,以及OPPO、vivo下一个失落的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