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柜之外,我们的快递还有什么好“归宿”?

一件小小的快递,正在搅动我们的生活。近日,丰巢快递柜收费事件引发了舆论关注,上海一小区业委会就此事发布的声明信短短几天内的阅读量就达到了100多万,在看人数则高达1.7万。

在这场风波中,各方的诉求都被充分呈现:快递柜公司希望变现盈利,快递员希望高效配送,小区居民希望既足够便捷又不需再支付费用。不过目前来看,三方的诉求似乎很难协商一致。

一直以来,快递配送的最后100米都是困扰快递员和小区居民的痛点,而智能快递柜曾被当做最佳的解决方案。但当商业化解决方案进入社区公共空间后,冲突也不可避免,如何盈利,如何处理与公共空间的关系等一些列问题正在集中显现。

现实表明,快递的最后100米并不好走。

快递柜的使用成本

在小区内外,其实快递末端配送的商业化解决方案不算少,比如小区超市、快递公司自建驿站等等,而智能快递柜能够异军突起,也证明了其优势所在。

对物业而言,快递柜不仅降低了物业的管理成本,也是一项收入来源;对快递员而言,极大提升了配送效率,也就变相提高了快递员的收入;对小区业主而言,自己不在家时也能收取快递,更方便。

但快递柜的运营需要一定成本。一方面,如果收件人将包裹长期滞留在快递柜,势必造成包裹周转率较低,变相抬高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快递柜公司有场地、设备、电费、宣传等费用的投入,需要寻找盈利点来覆盖成本。

一直以来,快递柜都是面向快递员收费,且收费标准在不断提高。据了解,2018年初,丰巢小格的价格是0.25元,中格是0.3元,大格是0.35元。到2019年,小格和中格涨到了0.35元,大格则涨到0.5元。菜鸟驿站虽出现较晚,但涨价策略与丰巢相似。而快递公司并不会报销这部分费用。也就是说,虽然快递员就算做到了以量取胜,但相比每件包裹最低只有1元的提成,快递柜使用成本实际上比较高。

在业主端,丰巢通过寄件和超期来进行收费。在此次的收费风波中,丰巢将超时免费保管时长由原来的12小时延长至18小时,超时后每12小时收费是0.5元,3元封顶。如果业主正好赶上出差或旅游多天不能取件,便要支付3元保管费。3元虽不算多,但对已经支付过快递费的业主而言,二次付费难免显得不太合理。

一个快递柜引发的多方博弈,最终买单的很可能是消费者。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认为,“使用快递柜,对快递公司有降低成本的利益驱动,对物业有减少运营成本的利益驱动,对快递柜公司有以市场份额获得定价权的利益驱动。三者合一,新的交易惯例大概率会缩减消费者的福祉。”

商业之外的选择

然而,一件包裹跋山涉水到达小区之后,真的就没可能找到一个让人放心、安心的“归宿”吗?

当然有可能。小区暂存快递本就是具有一定公益性质的服务,但快递柜作为商业产品开展服务,必然会与社区的公共属性产生矛盾。但如果是纯公益、脱离利益关系的第三方来提供服务,快递员和业主就是零成本使用,也会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

然而,只有公益的出发点并不够,第三方网点还要具备足够的室内空间、足够的覆盖度和足够的积极性。放眼过去,目前也许只有遍布小区周边的中介门店能够完美充当这个角色。

事实上,作为北京规模最大的房产中介机构,链家一直在利用门店的资源优势提供便民服务,其中就包括免费代收快递服务。截止目前,北京链家的1300多家门店已全部能提供该服务。

在疫情期间,北京链家还积极拓展服务场景,通过与物美集团、多点APP合作,将门店打造成“社区抗疫服务站”:让社区居民在通过多点APP购买商品时,可将自提点设置到所在社区的链家门店服务站,下单后物品会统一打包配送至该门店,居民可在收到短信后前往提货。

此外,北京链家还非常注意快递代收服务的体验,推出了免费代收便民服务、个人信息严格保密、业主不便可送上门、丢件坏件承诺赔偿等服务承诺,并且还在开发自助化取件服务。良好的体验带来了不错的效果。2020年2-4月,北京链家共提供快递代收服务超过了77万次,提供多点提货站服务超过44万次。

作为一家房产服务机构,为什么要提供公益性的快递代收服务?链家对此的解释是,将门店空间打造成社区空间——如果未来仅仅把门店定义为房产交易场所,它就是一个低频的、低温的使用空间,不会和周围的土壤发生更多关系,链家要探索的是让这些深入到社区门口的终端触点能够变得多样化,增加门店与社区之间的连接机会,通过增加使用频次和使用场景的维度,来提升品牌好感度。

中介门店与快递柜同为社区服务的入口,不同的是,中介门店不以商业化为直接目的,因此公益性是其最大的优势和吸引力。在商业味道越来越重的社区快递服务中,处在小区周边的中介门店为快递员和业主提供了另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