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战疫,师生解锁了这些“新技能”

图片
居家期间,除了日常学习生活,高校师生纷纷利用专业优势,发挥特长,主动创新。隔空演奏音乐、录制健身微视频、开展志愿服务、助力春耕、为家乡线上带货、公益直播教学……特殊时期,师生们勇于实践,解锁了不少“新技能”,为助力战“疫”贡献力量。
中国农业大学:
助力春耕 学生为家乡特产带货
疫情缓解,各地复工复产工作有序进行。在各地的农民开始有条不紊地准备春耕时,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生二年级学生陈代涛撸起袖子,走进田间地头,助力家乡春耕。
图片
“在农大6年的学习生涯让我既‘知农’又‘爱农’,现在即将毕业的我要回到家乡,投身强农兴农事业,真正做到解民生之多艰。”陈代涛说。他的想法也得到了导师王小芬副教授的大力支持,在王老师的支持下,他在读书期间便开始在他的家乡——山东省莱阳市照旺庄镇叶家泊村着手农场经营,对60余亩土地进行果树种植。
图片
对于果树种植来讲,冬季果树修剪尤为重要,修剪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第二年的产量。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村庄都进行了封闭式管理,陈代涛便利用这样一个长长的寒假,助力春耕。“抗疫情也要保生产,从正月初三开始,我便开始了一段特殊的隔离生活,白天我会戴着口罩到果园里进行果树整形修剪,晚上回到家里整理实验数据准备毕业论文。就这样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完成了30亩苹果树的整形修剪以及果园的地形测量,并联系公司完成了果园微喷系统的设计工作,为今年的生产做好充足准备。”不仅如此,他还积极联系了农大优质食品联盟进行水果的线上销售,为家乡苹果“带货”1200余箱,为解决家乡农产品滞销、市民食品供应贡献一份力量。
首都师范大学:
学生疫情期间志愿服务400小时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学校2017级物理系陈姝洁和同为党员的父母,在疫情期间成为了通州区西小马庄园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为抗击疫情做出贡献。
陈姝洁就读于2017级物理系,作为学生党员、团支部书记,在校期间,她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先后被评为首都师范大学第十届“青春榜样”、校级“三好学生”。在此次疫情期间,她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服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时长达400小时。
图片
在疫情来袭的将近四个月的时间里,陈姝洁一直保持每周五天的志愿服务时间,工作忙碌时,一天在岗达10个小时。虽然在社区志愿者中,陈姝洁是年龄最小的,但她却决定主动肩负起工作量最大的执勤登记任务。执勤过程中,她发现小区工作人员人数较少而且年龄偏大,早、中、晚就餐时间经常倒不开,于是她就和父母商量,自己和父母每天在就餐时间值勤,以便替换下其他工作人员,确保小区其他工作人员按时就餐。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她对进出人员询问和登记工作也很生疏,不知如何开口。但在父母的指导下,她很快就掌握了方法并且熟悉了流程。
在坚守自己执勤岗位的同时,她也为社区居民的居家生活着想。疫情期间,社区居民通过微信丁财取菜,陈姝洁便主动帮助维持领菜秩序,劝导居民保持安全距离。“每个扎根岗位、坚守岗位的社区工作人员都是我坚持的动力和榜样。作为一名新时代学生党员,我理应起到模范先锋作用,有责任和义务来帮助他们分担一些工作。”陈姝洁用行动完美地诠释了身为党员的责任,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赞扬。
中国音乐学院:
师生“云端”隔空演奏
在这个不平凡的学期,为保障学生学业不受疫情影响。学校教师在云端与学生们密切互动,坚持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管弦系倪一珍副教授在网上课堂中,与长笛专业学生们用一首隔空演奏的《恰空》,用美妙的笛声,纪念这段居家学习的难忘时光。据倪一珍副教授介绍,“恰空”(Chaconne),盛行于17世纪,是风格庄重的三拍子舞曲,也是一种复调音乐形式,即在固定的主题或一连串的和声上,进行多次变奏。师生们隔空演奏的是选自作曲家Sigfrid Karg-Elert为长笛独奏所创作的30首练习曲的最后一首《恰空》。全曲由一个主题和17个变奏而成,是倪一珍和她在大学与附中的17位学生隔空演奏剪辑而成。
图片
疫情期间,倪一珍副教授和她的学生们,克服线上器乐教学的重重困难,坚持每天学习、练习长笛演奏,确保学习进度不受疫情影响。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学生们将30首超高技术难度的练习曲全部学习完毕。“在看到学生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十分怀念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日子。大家决定一起隔空录制一首《恰空》,以纪念这一特殊时刻。”倪一珍副教授说。这些参与录制的同学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5岁,最大的是即将要毕业的大四学生。师生们还利用空余时间,录制了活泼有趣的花絮。大家携手同心,共同战“疫”,用音乐记录下这段难忘的生活。
北京服装学院:
学生发起“樱花计划” 直播教学体验艺术魅力
疫情期间,为了丰富广大的中小学生的居家生活,领略艺术之美。美术学院2018级研究生王珏、王烨、赵烽茗、曹若葱四位同学发起线上公益美术教学活动。
图片
活动初始,学生们考虑到北京服装学院位于樱花东街,而樱花又是武汉的一个象征,因此一拍即合,将公益活动命名为“樱花计划”,旨在疫情期间利用专业优势为受到疫情影响的普通民众,尤其是广大中小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学生们从课程安排、教授内容、宣传方式等方面精心准备,每一个环节都反复调整完善。他们不辞辛苦,分头备课、购置教具、倾力教授,同时他们的爱心感染了很多同学,更多的人加入了“樱花计划”公益活动。
图片
开课后,学生们的授课内容从书法、水彩和创意美术三门课发展到创意服装设计、水彩、线描、彩色装饰画、创意美术、书法以及超轻黏土、零基础装饰画等多门课程。活动开启后的五十余天里,学生们始终用心经营着这份无声的爱,从抖音直播到使用“人人讲”APP直播,从三门课程到八门课程,无不展示了他们精益求精、尽力满足所有人需求的理念。除了直播课程之外,他们还课后在微信群内做免费指导。直播课程70余课时,参与听课人次超700人次。这份持之以恒的坚守,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为抗疫尽一份力量、为抗疫献一份爱心的担当。
学生们纷纷表示,“樱花计划”的参与者都是“90后”,他们有的是党员,有的是积极分子,都是朝气蓬勃的青年,虽然不能投身抗疫第一线,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青春的蓬勃力量”。
首都体育学院:
教研团队创编微视频 鼓励科学健身
疫情期间,为了鼓励人们开展健康的居家运动、丰富大众特殊时期文化生活,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学校武术与表演学院组织各个教研室开展“大家动起来”携手抗病毒系列健身指导活动,充分发挥专业引领和示范作用。
体育表演教研室师生团队在疫情期间,录制了系列健身微视频,通过展示师生创编的一套提升下肢力量的瑜伽活动操,通过拉伸、平衡和静力性力量等7个体式组成,科学引导大家开展居家锻炼。此外,师生们还创编了一套艺术体操球操小组合,动作主要包括滚动步、小碎步、持球的摆动、绕环及滚动球动作等。通过练习球操可以使球的运动与身体动作融为—体,球成为肢体的延伸,结合球的运动可以加大动作的幅度,更有助于增强运动的趣味性,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
图片
舞蹈与音乐教研室师生团队则创编了的一套中国古典舞组合《饮酒·其五》。组合主要由中国古典舞身韵“冲靠”元素组成。“冲”主要利用肩的外侧和胸大肌用力,通过腰侧肌拉长用力完成。“靠”则以后肩部及后肋侧发力,通过后背侧肌拉长,缓解久坐对身体的损伤。一系列动作下来,不仅能够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柔软度,缓解神经肌肉紧张,对强健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也有积极作用。
来源:各高校微信公众号
文字整理:苏珊
编辑:现教姐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