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射成功!马斯克注定载入史册!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就在刚刚过去的北京时间凌晨3点22分,美东下午3点22分,可能很多人还在睡梦中,却发生了一件注定要载入人类史册的历史性大事:
世上第一艘“民营”载人火箭,成功发射了!
两名宇航员正在通过民营公司发往太空站!
这件事对全人类来说,意义则完全不亚于1961年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号”。
因为这一次,它不是掌控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手里,它只属于一个人——马斯克。
一个专心带领地球人“殖民火星”的,车企老板。
图片
没错,特斯拉只是他的“副业”,冲出地球飞上太空的Space X,才是他的主业。
甚至有人评价他是:左手特斯拉,右手SpaceX,一个要颠覆地上,一个要颠覆天上!
社长深以为然。
图片
宇航员乘坐白色特斯拉抵达发射中心
这架火箭原计划3天前发射,就连总统特朗普都在疫情严峻的今天,专门乘坐空军一号提前赶来。却在发射前20分钟,建桥臂收回、燃料加注完毕后,因为突发的闪电风险,暂停了发射。
而今天,马斯克努力培养了18年的“长子”,终于一鸣惊人,成功发射了美国近10年来的第一艘载人飞船,也是世界史上第一艘“私人商用飞船”!
从此,为全世界的航空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图片
00:30 宇航员抵达发射中心
00:59 两位宇航员进入太空飞船
01:37 关闭舱门02:39 建桥臂回收02:50 加注燃料倒计时45秒:发出确认倒计时3秒:点火03:22 火箭发射升空
03:25 火箭、飞船开始分离,火箭回收,尾焰美而明亮随后,龙飞船飞往太空站,依靠太阳能飞行
03:34 火箭回收成功
预计19小时后,与太空站完成对接,完成30~119天的工作任务并返回
图片
图片
图片
为了这一刻,NASA甚至启用了28年前的蠕虫logo,让承载记忆的红色“蠕虫”再次携带人类,飞上太空!
为了这一刻,全世界热爱未知宇宙的人都聚集在这种社群内,所有想见证历史的人都守在电脑前。
图片
喷涂红色蠕虫标的猎鹰9号火箭
升上去的那一刻,满屏幕“奥利给”!满屏幕发自心底的小心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当你的孩子问:“爸爸,星星上有什么?
你能笑着拉起他的手,说:“走,爸爸带你去看看。”
图片
宇航员儿子观看发射
01. 飞离地球,一个人类从未敢忘的梦
,”
人类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
这是自人类文明以来,每个人都在不断思考的终极问题。
而许多人都相信,最终的解法就藏在星空深处。
所以一次又一次的幻想、尝试,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敢有半分停滞。
1967年,为实现航空器对接,宇航员科马洛夫在明知道飞船有203处机械故障时,仍坚持升空。
图片
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坠毁后遗骸发射升空前他就知道,这是一次有去无回的旅程
终不辜负的是。
1968 年 12 月 ,位于阿波罗 8 号的三位宇航员,为人类拍摄到第一张 “地出” 照片。那一刻,不论国别、肤色,所有人用的自称都是“我们”。
我们人类。
而时隔4年,最后一次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又为全人类拍摄到第一张“地球全身照”。
这张图相信每个人都不会陌生,它正是微信启动页面那个小小人影于星空中独面的,偌大地球。
也唯有这一刻,人们才会不断思考“未来”二字。
图片
星际飞船、星空旅客甚至像《阿凡达》一样的星球殖民。人们都在期待着。
在这场“全人类的事业”中,尽管悲壮曲折,但每个人都充满希望,坚信“未来会来”。
只是谁也不知道,那一天什么时候会来。
图片
北京时间 2017 年 2 月 23 日NASA 宣布首次发现类太阳系系统且39光年外,有3颗类地星球可能存在生命
自1957年人类发射第一颗卫星后,已经过去了近70年。
那个年代每个幻想见到外星生命、幻想太空旅行的人,都已怀揣梦想老去。
而这70年来,其实每项技术突破,都几乎付出一国之力。
发达如欧洲诸国甚至需报团取暖,以组建“欧洲航天局”(欧空局,与欧盟成员国无关)的形式,才能支付起巨额经费。
图片
2011年10月欧洲航天局发射一枚属于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的卫星
一贯财大气粗的美国,也在面对高额支出时头大如斗。
由于航天飞机维修成本实在太高,加上没有逃逸系统,奥巴马政府还曾在2010年被迫砍掉星座月球计划,如日中天的NASA从此“堕落”,经费逐年递减的情况下,几乎是自身难保。
航天飞机2011年退役后,美国没有再自主送过一名宇航员去过太空。后来的飞行里,美国的宇航员都是在哈萨克斯坦坐着俄罗斯的火箭去的空间站。
可即便如此,NASA在2014年的开支仍高达160多亿美元,相当于不论男女老少,每个美国人都要为它掏出54美元(相当于400多元人民币)
图片
NASA于1973年提交报告表示阿波罗计划的总成本高达254亿美元约相当于如今的1530亿美元
除了金钱,人才、资源、甚至是运气都是大大的难关。
许多国家因此血本无归,经济动荡!
图片
去年织女星火箭(Vega)发射失败搭载的阿联酋卫星损毁保险巨头安盛保险AX赔付额高达4.15亿美元!
图片
印度探测器维克拉姆距月球2.1km处坠毁后撞击痕碎了一地的还有印度人的梦想
图片
以色列富商及民间组织自发募集1亿美元发射Beresheet创世记号着陆器令人极度惋惜地坠毁于月表10公里左右
至此,宇宙探索蒙上一层灰色。
甚至有人开始质疑:“地球上的事还没研究明白,为什么要研究太空?”“巨额经费到底值不值?”
尽管所有人都知道,一次探索成功就很可能会改变整个人类世界!
但未知的无底洞就像黎明前的黑暗,让人绝望。动辄上8-9000万美元的“太空旅行”,更是断了绝大多数人甚至国家的梦。
直到马斯克带着他的SpaceX出现。
图片
02. 不是巨头,却可以“逼死”巨头
熟悉特斯拉的朋友都知道,马斯克的行事风格一贯简单粗暴:
不够好,就改到好!不够快,就想办法够快!
于是,有人说他像乔布斯,甚至是比乔布斯更胜一筹的暴君。
因为他可以眼也不眨地辞掉忠心跟随10多年的助理,只因为发现自己不再需要她。就像一台绝对理性的机器:让适合的人在适合的位置,创造最大的价值,否则就是浪费生命。
但也正是这“马斯克式强迫症”,帮他做到如今的一切:
1、自己动手:别人靠买,马斯克?靠自己造!
对于NASA、乃至全世界想要飞上太空的国家和个人,商业公司Space X都是一个新的选择,一个不掺杂政治因素的选择。
但是当初摆在马斯克面前的选择,却少的可怜。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Space X成立之初只是一个火星爱好者组织,来找“亿万富豪”马斯克拉赞助,目的则是想建个火星“温室大棚”、送只老鼠上太空。
但没想到马斯克认真起来自己都怕,为了圆自己从小的“火星梦”,他还亲自跑了趟俄罗斯去买!火!箭!
图片
谁知道俄罗斯不仅表情戏谑,开口就是800万美金一枚。
当时马斯克刚卖掉辛苦创立的PayPal,再富兜里也不过就1.2亿美金,还要照顾着特斯拉和太阳城,一支火箭发出去就是一个大烟花,借个光、听个响,马斯克哪儿经得住这么抢钱?
而俄罗斯方面也很委屈,这真不是他们狮子大开口要宰马斯克这个土大款,而是国际行情,他就这个价啊。
图片
当时能发射火箭的没几个国家,所有人都不以为然,根本不相信任何个体能够承担起火箭的价格。包括马斯克接洽的这群人。
的确,马斯克承受不起,所以他选择自己造。
接下来,他不知道从哪里买来本发霉了、且晦涩难懂的苏联火箭手册。。。接下来又不知道哪里借来一堆《火箭推进原理》、《天体动力学基础》、《燃气轮机和火箭推进系统气动热力学》……
当时也有人笑话他:你看这个富豪,明明只要花1000万美元送老鼠去太空,却要花几亿美金,最后却可能跟别的前辈一样,什么都造不出来。
但马斯克根本不在意这些言论,这些年嘲笑他的人实在太多。
图片
图片
不论是Space X还是特斯拉,几乎都是他从无到有造起来的!
不论是关键技术、还是关键零部件,马斯克都有着自己的产品,许多甚至是国际领先。
马斯克还曾坦言:我们不会申请专利,因为我们的对手就是国家!向国家申请专利岂不是把菜谱送到别人嘴里?
2、快
18年从无到有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18年都足以更新换代无数次。
但航天业不是。
纵观各国的航天计划,都是以年为单位的,发射计划更是屈指可数。
可马斯克受不了这些。他要完成“殖民火星”的愿望,就要拉着全世界一起按下快进键!
于是,他仅在2019年就发射了足足13次火箭,占美国25次火箭发射的一半之多
甚至远超欧盟、印度、日韩等其他拥有独立发射能力的国家!
图片
截止2019年12月11日各国发射火箭数量表
他还挑衅一般地给Space X定下一个“小目标”:2023年,预计发射火箭70次,平均每五天发射一次!
虽然,他从来都是一个“吹牛”的人,但时至今日,他每一次吹下的牛,最终也都努力实现了,现在已经没有人会质疑他前进的速度。
这份压力,只能由他的对手——各国相关机构承担、各百年航空公司承担。
所以,当许多人形容他是航天业里的“鲶鱼”,搅活一池水时,我想马斯克也是引以为荣的。
3、好一家足够震惊NASA局长的民间企业
在上次的准备发射期间,NASA局长对着镜头说了一些心里话:SpaceX的发展远超他的想象。
原本,他们只想让出近地面的商业发射。像蓝色起源那样停留在近地领域的卫星任务,或是供有钱人体验一把“上天失重”的快乐。
图片
却没想到,马斯克这个学霸带领着一群学霸不单答上了附加题,还超纲续写了试卷!
他不但研究出了“一级火箭可重复回收技术”,还在发动机、电动泵火箭等领域开展猛烈进攻。
如今,不仅能实现低成本进入太空的梦想,不仅能做一些接送宇航员去太空站的近地任务,甚至还跟NASA签订了新的深度探测器开发
局长在镜头前的一顿夸赞,不仅是对整个SpaceX“业务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其他拿着3倍、4倍订单,却固步自封的波音、ULA等巨头们的敲打。
4、省
性价比,才是马斯克的终极杀器
要颠覆一个行业,只有两条路:要么,掌握所有对手无法掌握技术上限;要么,掌握所有对手无法掌握的成本下限。
初出茅庐的Space X拿不到上线,马斯克就带着它走了第二条路——打开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