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15年的“老龙”醒了

图片
藏于河涌底的龙舟被起出。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蒋幸端 通讯员中堂宣
图/中堂宣
端午近,龙舟起!
前日,中堂镇一条有着34年历史的龙船从河涌中被“起”出,而这条龙船已经在河涌中沉睡了15年!
“起龙”仪式的举行也正式拉开了2020年中堂镇龙舟民俗文化节活动的序幕。
被唤醒的龙船曾夺冠
前天是农历四月初八,清晨,应景的龙舟水也如期而至。在中堂镇四乡村泗涌,一条沉睡了15年的松木龙船被唤醒。当天一早,村里的人们就早早地起来做准备。
由于广东气候潮湿多雨,为防止龙船船身发霉,每年端午节扒完龙船后,大部分的龙船都要藏于河涌底。这是先辈们发明的独特收藏龙舟的方法。
“起龙船”是个体力活。传统的龙船,船体长而沉重,要“起”出来并不容易。整个起龙船过程完全遵照传统,老中青三代齐参与。
起龙船正式开始。村民们一手拿着水桶一手拿着刷子,忙得热火朝天,合力把藏在水中的龙船挖出来,直到把龙船洗刷干净后,再对龙船进行打磨、涂油等工序。完成了起龙船的所有程序以后,村里的划手们就可以登上这条有34年船龄的老龙船,在四乡的涌面上巡游了……
据了解,前天“起”的这条龙船已经有34年历史,用松木制造,于1986年新船落水,在1988年中堂龙舟锦标和光杯比赛中勇夺第一名,2005年至今一直藏在河涌里。
线上体验龙舟文化节
以前,许多水乡地区都有“起龙船”的习俗,但随着轻便的杉木龙船取代沉重的松木龙船,“起龙船”仪式渐渐淡出民众视线。不过,中堂水乡一直保持着“起龙船”的传统。
村民们平日里都有自己的工作生活,但每到中堂龙舟季节,大家总会自觉聚集到一起,一起“起龙船”、为新龙船下水、扒龙船,然后再参与全镇龙舟民俗文化节的各项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堂镇文广中心计划将原定于农历五月十三(7月3日)举行的“中堂镇2020年中堂镇龙舟文化节”活动,改为线上宣传、线上体验及直播的方式进行。
中堂镇将在龙舟月举办一系列的龙舟民俗文化活动,通过各种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创新活动组织形式,展示中堂龙舟民俗文化,弘扬“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龙舟人文精神。
记者了解到,活动形式有“起龙”仪式、龙舟体验小程序、线上龙舟民俗图集、线上龙舟知识短视频、龙舟民俗文化座谈会、线上龙舟巡游、传承人龙舟民俗公开课等。
知多D
东莞保护龙舟“成绩单”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各镇街文化部门以及龙舟协会在保护龙舟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
(一)龙舟文化研究硕果累累。先后出版了《东莞龙舟志》《东莞市麻涌龙舟志》《东莞赛龙舟》《中堂龙舟传奇》等研究成果,为东莞赛龙舟项目的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龙舟文化传承传播有声有色。各镇街都非常重视龙舟文化的传承传播,尤其是万江街道,近年来,建立了龙舟文化博物馆,恢复了“起龙”仪式,建设了“起龙广场”,开展了“青少年龙舟锦标赛”,与东莞广美研究院合作举办“东莞龙舟文化展”、推出系列龙舟文化创意产品,为传承传播东莞龙舟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社会力量参与不断加强。麻涌镇“光大龙舟队”是社会力量参与龙舟文化活动的经典个案。该队在“中华龙舟大赛”上声名鹊起,极大地扩大了东莞龙舟的影响力。目前,全市有民间龙舟俱乐部近20个,在各镇街文化部门统筹协调下,这些民间团体成为传承东莞龙舟文化的强大力量。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葛宇飞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