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婢女上演真实版上错花轿嫁对郎

大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湖南安化县书生陶澍[shù]按照婚约,迎娶同邑人黄崇榜的女儿黄德芬为妻。

黄崇榜因陶家贫穷,想悔婚,可是陶澍的父亲陶必铨在当地属于名儒,黄家对此也有所顾忌。

黄崇榜无奈之下来个移花接木,以婢女代替女儿上了花轿。

令黄崇榜想不到的是,五年后,陶澍考中进士,出任朝廷命官,数十年后成为一方大员。

黄崇榜错打算盘成全了婢女——赝品“黄德芬”,却毁了自己的女儿——正版黄德芬。

这是影视剧中的经典桥段吗?非也!陶澍及其原配妻子“黄德芬”在史上确有其人。

《清史稿》记载:陶澍,字子霖,又字子云,号云汀,一号髯樵,祖籍湖南安化。嘉庆七年(1802年),陶澍考中进士,初任翰林编修,不久升任御史,后在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出任布政使、巡抚。

陶澍的先祖曾经家境富裕,他自己在《陶澍全集》中记载:高祖陶志凤“颇饶裕,有田十余庄,每往佃舍,孙四、五辈骑马尾之……奴仆十余人。”

由此可见,陶澍的高祖陶志凤应该算得上富甲一方的土财主。

陶澍的曾祖陶崇雅“生而沉毅,寡言笑……性勤能。”除了耕种,还曾出外经商。

陶崇雅有六个儿子,分家后,陶家开始衰败。

陶澍的祖父陶孝信半耕半读,尊重老师,待人和善,热心公益事业,在家乡很有威望。

陶澍的父亲陶必铨精通文史,善于交往,性情磊落,心无城府,常年以教书授徒为业。

陶澍的母亲黄翠兰同样出身耕读世家,丈夫陶必铨很少管家务事,黄翠兰含辛茹苦,勤俭持家,遇到粮食不够的时候,她就采集野菜,从来没让一家老小饿着,以至于陶必铨感受不到自己非常贫困。

陶澍从祖先、父母身上学到了诚恳待人,多行善事等传统美德。

而关于陶澍原配妻子黄氏是婢女假冒的故事,出自陶澍同年、道光朝名臣梁章钜第三子梁恭辰的记载。

梁恭辰曾任职温州知府、杭嘉湖道,政绩斐然,他在《北东源笔录》一书中记载:“前两江制府安化陶文毅公,与家大人为壬戌同榜进士,同官京师,最相契厚,两家内眷时有来往……”

陶澍和梁恭辰的父亲梁章钜为同榜进士,同在京城做官,因此关系很融洽,两家女眷常有往来。

梁章钜的夫人郑氏去陶家串门,发现陶澍妻子右手手背上“凸起一疣”,就问她是咋回事儿。

陶妻有些局促不安,说:“我出身微贱,少常操作,此手为磨柄所伤耳。”

郑氏见此情景,不好再追问下去。

后来,梁章钜在楚南一个好友告诉他说:“文毅少极贫,初聘同邑黄氏女……”

陶澍年轻时,家里非常贫困,最初和同乡的黄氏女订了婚约。

有个姓吴的富翁,相中了黄氏女的姿色,就想横刀夺爱,给自己的儿子做小老婆,于是以重金厚礼诱惑黄氏的父亲。

黄老头子“顿萌异志”,于是逼迫陶澍退婚,陶澍不同意。

黄氏的母亲也不同意,而黄氏羡慕吴家富有,决意悔婚,她在父亲的极力支持下,发誓说宁死不嫁穷书生,黄家一个婢女自愿代替小姐出嫁,黄氏的母亲只好同意。

陶澍迎娶“黄氏”之后,最初不知真伪,后来得知妻子“黄氏”非彼黄氏,却也坦然接受了现实。

陶澍升任两江总督后,“黄氏”受封一品诰命夫人。

嫁给吴家做妾的黄氏结局很惨,吴家仗着富有,侵占曾家的田地,两家发生械斗,结果吴家富二代吴公子被殴打致死,不久,吴富翁也忧愤而死。

家族人欺负黄氏“寡弱”,将吴富翁的田产瓜分一空。

陶澍回乡丁忧,获悉黄氏窘困无助,于是就送去了“五十金”,黄氏又后悔又惭愧,哭得死去活来,日夜抱着银子不忍心花。

不久,银子被窃贼盗走,黄氏“忿而自缢”。

陶澍此后每年都会接济黄家,从不抱怨。

一个婢女挺身为小姐解难,不惜嫁给穷书生,想不到自此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

反观黄氏女,为了追求所谓的富贵,不惜做人家的小妾,最终凄凉谢幕。

正如歌词所唱:“生活它就是这么怪,老天常把玩笑开……想要得的你得不到啊,没想得的那个它还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