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成新风,中国将被边缘化?当务之急是这六个字

没那么简单

全球贸易正因疫情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这种冲击堪称伤筋动骨:不仅贸易总量因大批经济活动骤停、需求减少而大幅缩水,一些意在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脱钩”的政策举措也纷纷出台,而这将深刻影响贸易格局。

大变局之下,中国还能不能继续稳居“世界工厂”?

“自力更生”成新风?

因疫情导致商品、服务和人员自由流动受阻,今年世界经济与贸易很可能陷入多年少有的困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称,2020年世界经济将出现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糟糕局面,经济增速将跌至-3%。

全球需求急剧萎缩将不可避免导致贸易大幅下滑。

据WTO预测,今年全球商品贸易将下降13%~32%,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最低增长水平。其中,产业链较长的电子产品和汽车贸易可能会下滑得更为剧烈。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等国为自身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考虑,开始动用“胡萝卜加大棒”加紧推动本国企业回流,这客观上进一步加剧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困境。

有分析人士认为,经历此次疫情,一些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国家开始反思各自产业政策,希望减少对外部的过度依赖,重拾经济主权,这可能导致未来一段时间内“脱钩”政策盛行。此外,跨国公司也会倾向于把产业链、供应链向区域、双边或本国内集中,小范围“自力更生”局面有可能成为常态。综合两方面因素,全球经贸依存度将进一步下降。

一些供应链的调整已经开始。据外媒报道,从座椅皮革到仪表盘显示芯片的汽车供应链中,已有59%的贸易在区域内进行。与2017年下半年相比,2019年下半年美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中,中国所占份额下降了2.2个百分点,而来自北美其他地区的零部件增加了2.8个百分点。

“去中国化”难实现

但如果仅因部分行业供应链出现调整,就认为中国将被边缘化,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中地位不保,未免失之偏颇。

目前,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重要性已难以被其他国家替代。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报告,中国贡献了全球制造业总产出的35%,全球所有行业几乎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中国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促进办事处首席代表武雅斌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在此情况下,要想将制造或采购完全转移到中国境外,形成独立于中国的供应链“难度很大”。

他指出,近年来部分外企将生产制造环节转移出中国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因中国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故转移到成本更加低廉的国家或地区;二是因中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部分外企在竞争中落了下风,故转移到其他市场。这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常现象。从中长期来看,一国对全球投资者吸引力的决定性因素有二,一是营商环境,二是该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中国在这两方面的优势并没有被疫情改变,反而有所强化。

“因此,外企有可能在中国以外设立补充生产制造基地以分散风险,但不会鲁莽撤出中国。”武雅斌说。

实际上,近年来不少外企之所以在中国投资,主要是看重中国庞大的市场。用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的话说,对这类企业而言,为了能尽可能快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减少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把生产环节留在中国是最划算的选择。

把采购转移到中国境外也同样不现实。此前,不少美国企业已经表示,很难找到像中国企业这样能够同时满足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要求的供货商。美国饰品协会主席Karen Giberson就说,在这个领域其他国家都没有办法替代或者和中国的产品竞争,他们“真的没有太多选项”。

未雨绸缪不能等

尽管眼下无忧,但采取措施维护自身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对中国来说却是一刻也不能再等了。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马涛称,中国作为亚太地区产业链中的供应链中心,会越来越深刻体会到国际秩序和市场格局变化所带来的冲击和不确定性。

他表示,长期以来,中国整体处于全球供应链的中游位置,与上下游国家之间彼此相互依赖。在此次疫情中,中国对海外疫情严重国家的进口(中间产品)依赖度将近40%,特别是对高技术零部件的依赖程度更高。一旦供应链断裂,中国将不可避免受损,眼下必须未雨绸缪。建立国内产业链,或构建“一带一路”全球供应链,都是可行的选项。

武雅斌也提醒说,中国眼下当务之急在于“补链”、“稳链”、“强链”即加固供应链薄弱环节,稳定产业链,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可考虑与亚洲主要经济体合作实施产业升级计划,如设立中日韩产业合作基金,鼓励国外新材料、新工艺与中国产能优势相结合,加强创新要素集聚等。

中国已经在采取行动。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全国两会期间称,中日韩三方要推动复工复产合作,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中国愿与韩国以及更多国家开设便利人员往来的“快捷通道”和促进货物流通的“绿色通道”,在可能的条件下加快恢复务实合作,畅通各自和地区的经济循环。

上周,中国还与东盟发表联合声明,承诺将加强合作,坚定信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称,中国与日韩、东盟加强合作,有助于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对维护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