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网红”该扒皮了

图片
文 | 十点电影(sdimov)
据说人的一生中会有15分钟发光发热的机会。
随着选秀节目不断,直播日渐火爆,还有各大社交平台可以展现自我……
如果你想发光发热,想要成功,会采取什么方式?或者,愿意付出什么代价?
图片
记得几年前,有个节目在亚马逊州爆火。
主持人是当时很有名的,犯罪节目专家Wallace Souza
节目凭借直击前线、惊心动魄的抓捕场面,获得了惊人的收视率。
但谁也没想到,所谓的“真实犯罪”,竟然是Wallace一手制造出来的。
为了节目收视率,雇凶杀人。
觉得荒诞?这不是不可能。
来,咱们今天就来聊聊那部,现在想来都后怕的 ——
《夜行者》
图片
豆瓣8.3,超过13万人观看。
千万别被片名骗了。
这不是什么《毒液》《蝙蝠侠》款的“英雄拯救世界”大片。
它的世界观,不止不励志,甚至还有点歪。
图片
杰克·吉伦哈尔扮演的路易斯,在电影里是个无业游民。
为了温饱,偷摸抢骗,什么都干。
过得那么糟糕,并不是因为他没有能力。
只因为没有人愿意雇佣一个小偷干活。
图片
奔波于生存边缘的路易斯,直到某次偶然,才窥见了转机
一场车祸,让他目睹了“夜行者”工作的场面。
这是一群奔波在黑暗地下世界,以抓取第一手视频资料,卖给新闻媒体来获利的自由职业者。
夜行世界,虽然危险又刺激。
可报酬丰富,也没有人在意你的过去。
图片
图片
路易斯的第一次试水作品,不仅拿到了可观的收入,也让他第一次被人肯定。
想继续干下去,就得拍到更完美的犯罪现场。
图片
为此,他购置专业设备,窃听警方无线电,自学代码,判断警情。
用尽各种办法来让自己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图片
哪里死人,他就去哪。
要头条要独家,他就不要命地把车速开到180。
图片
要有故事,能让人讨论,他就闯入受害者家里拍摄。
图片
要画面更好看更刺激,他连挪动受害者尸体的事都干得出来。
图片
钱越赚越多,路易斯也越来越成功。
招募了助手里克,扩张事业,甚至攒够了开公司的钱。
慢慢从从无力挣扎的“弱者”,变成能操控自己生活的普通人。
可奇怪的是——
主角越是成功,观众就越是提心吊胆
图片
因为
明明是部剧情片,《夜行者》却偏按着恐怖片的结构拍。
没有《小丑》亚瑟备受生活折磨带来的同情,也没有《绝命毒师》老白为家庭铤而走险贩毒的解释。
电影不刻画内心挣扎,也不声讨人性贪婪,甚至没有给路易斯任何故事。
他就像无由来的恶魔,没有家人,没有朋友,连底线都没有。
有的只有混杂在深夜腥臊血液、轰鸣警笛声里,对于成功的渴望。
图片
通过一次次血腥暴力的独家画面,电影不断地告诉观众,
路易斯是个与正常人不同的怪胎。
从头黑到了尾。
图片
饰演路易斯的杰克·吉伦哈尔,为了演出这“怪”,在拍片前自我要求减重。
他觉得路易斯像头郊狼
“看起来总是病恹恹的,但有疯狂的眼睛,游荡于暗夜之中。”
偶尔驻足,站在阴暗处,无人能窥见。
直到刺眼的白光一闪,眼瞳眯起。
才能照亮不远处那,一头骨瘦嶙峋的饿狼。
图片
能“温饱”,拥有“人的职业”,已经不能满足它。
它要变人
变人的第一步,就是征服赏识他的晨间新闻制片人妮娜。
通过调查,路易斯知道妮娜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关键期。
能否跟公司续约,只看收视率。
路易斯借此用独家视频威胁妮娜,变相要求妮娜陪睡。
图片
肉体的征服代表着精神上的压制。
这还不够。
他要更体面,被认可,成为人上人。
图片
怎么做?
学。
路易斯一直强调,我很会学习。
图片
他学会的所有一切,都是互联网找来的。
一堂又一堂的网络商业课,让他给助手画大饼时,也能头头是道。
图片
图片
全局观、执行力、创新思维。
有没有很熟悉?
这种现实的、物质的,只注重结果的“成功学”,强调 ——
要有远大的目标。
不能只甘心于做一名“夜行者”。
所以路易斯要包下所有犯罪事件的拍摄权,要开公司。
图片
如果搭档不能信任,就不能把公司交给他。
所以要求分钱,还总在工作关键时刻反悔的助手,
就不可能活到分赃的那一天。
图片
图片
无论遇到什么阻碍,都要坚持。
如果有竞争对手,那就把对方的刹车弄坏。
人死了,也就没有阻碍了。
顺便还能赚个车祸的头条。
图片
借着这学来的成功学理论,路易斯彻底贯彻了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欺诈和利用。
一头钻进了看似很高级的成人社会。
马基雅维利主义:以主张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而著称于世。
高马基雅维利主义认为:结果能替手段辩护。
可惜,成人世界没那么好混。
普通的车祸或火灾现场,已经满足不了电视台的胃口了。
路易斯要在台里立足,就必须拿出更劲爆、更吸引眼球的现场。
图片
这个转机,发生在一场发生郊区的“入室抢劫”案上。
路易斯意外抢在警察之前到达。
图片
他躲在路边拍下凶手,等凶手走后,闯入现场,
循着血迹录制。
将不幸的死亡,拍得像是电影凶杀案般精彩。
图片
图片
视频最终被高价卖给电视台,但路易斯没有把拍摄凶手的片段交出去。
因为在他的计划里,有个更划算的买卖。
比起杀人犯被抓,跑掉的杀人犯更能引起恐慌。
他后续拍到的故事,就更有价值
即使这违反道德,会造成更多人死亡,也无所谓。
图片
有意思的是,路易斯的做法,并不是凭空捏造。
1992年,《夜行者》拍摄所在地洛杉矶,曾发生过一起大暴动。
因为超速驾驶且嗑药,洛杉矶警察逮捕了一名黑人。
一位路人,将这一幕拍了下来发给电视台。
但为了让视频更具话题性,电视台将81秒的视频减成68秒。去除了黑人拒捕的画面,只留下了暴力围捕。(像不像路易斯隐瞒凶手的情节?)
严重扭曲的真相,让人民出离愤怒。
暴动持续了四天,导致53人死亡,财产损失约8~10亿美元。
最终酿成了1960年代以来,美国最大的暴力事件。
图片
原本只是个人遵照的“成功学”,竟然也变成了媒体奉行的“结果论”。
妮娜初见路易斯时,会说新闻最重要的是真实
可当尝到甜头后,她从“符合道德吗”变成了只追问:“符合法律吗?”
图片
图片
为了提高收视率,她不惜包装故事,想办法给“淡出鸟来”的新闻加料。
标题要UC震惊,内容要露骨血腥。
最好“辣”得观众踩着自己的价值观,在地上反复摩擦。
“标题呢?”
“恐怖屋。”
图片
甚至于不惜歪曲真相,将新闻事实变成了刻意操纵出来的饭后谈资。
当“入室抢劫”被证实为“毒品抢劫案”时,妮娜不愿意公布真相。
因为真相会分散人们对于故事本身的注意力。
屏幕内,是即使打码都遮不住的血腥画面。
屏幕外,则是因为这不幸获得高收视率,而庆祝的媒体人。
讽刺的是,这对于热点和刺激近乎病态的追求,
是屏幕前的你我,收视率的直接生产者 ——观众,供养出来的结果
图片
电影的结局,happy ending。
路易斯没有因为罪恶被曝光,妮娜没有因为枉顾真相被谴责。
因为立了大功,路易斯进入了电视台工作。
成立了自己的摄影公司,招收了更多的助手。
以成功了的“成功学”,向员工灌输不择手段、只求结果的暗黑理论。
图片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人会说,国内没有夜行者,也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可真的没有吗?
想想那些不拍内容总搞撕逼的综艺,被骂还是年年要拍的脑残国产剧。
骂之前,你是否为此贡献过收视率?
微博、公众号、豆瓣、抖音、朋友圈……
爆款之所以是爆款,是因为所有人都参与了这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