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生活”不再令人向往,就像我的“动森”疲惫期

作者|毛丽娜

编辑|李春晖

这届观众老爷太严格了!

第一季豆瓣评分高达8.1的慢综艺《向往的生活》,明明本季嘉宾没出现大变动,观众的风评却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善谈风趣又会做饭的黄磊,被批“老油条”、“精明外露”,当初夸人家神算子、小厨神的好像也是你们哎;张子枫因为话少安静不作妖,曾被盛赞懂事、清流,这一季妹妹还是一样话少,得到的评价却是“你也该学着活跃气氛了”“太无趣了,劝退”“不适合这个节目”。

观众的心比皇上的喜好还难揣测,昨天还是小甜甜,今天就变牛夫人。也不止《向往的生活》,曾在内地掀起好评风潮的慢综艺们,似乎都在经历口碑滑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精神鸡汤,怎么就失灵了?

《向往的生活4》没内味儿了

作为综N代,《向往的生活4》(后文简称《向往4》)播出前的期待值以及播出后的播放量其实都不错。但具体到节目内容的评价,就不那么乐观了。

说起来,《向往4》的口碑滑落有点冤。没人“胡言乱语”,也没人作妖搞事,所有人都在延续着前几季同吃同住同劳动,蘑菇屋谈心的老路子。这种看似最妥帖安全的做法,却成了群众不满的源头。

一言蔽之:“没内味儿了”。

从各个平台对《向往4》的评价看,这一季的口碑较差,源于观众认为嘉宾无趣。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端着,把综艺当做电视剧来演,让人看不到一点“人味儿”。原本温馨的治愈综艺,变成了户外嘉宾群访。

但其实回看第一季节目不难发现,《向往》系列的节目线及板块设置一直没有明显变化。一样的方法论,过去行之有效如今却走不通,那就是观众腻了?

《向往》系列大致有这几个环节:新嘉宾到访彼此寒暄、策群策力齐上阵找食材、黄大厨厨艺showtime其他人打下手、酒足饭饱围炉夜话忆往昔。

大明星下凡务农、洗手作羹汤在前两季还有点新鲜感,连看四季确实审美疲劳。节目板块过于模式化,也导致悬念不足。每个环节大概会出现什么“幺蛾子”,观众心里也已一清二楚。久而久之,当然会有一种“每个人都在演戏”的感觉。

另外,主MC的阵容变更,也是这一季口碑下滑的原因。

几乎任何一档综艺的主嘉宾人选更迭,都会经历一次“掉粉”。在韩务工人员Henry刘宪华,是节目中链接不同代际的桥梁。第一季播出时,节目主MC仅黄磊、何炅与刘宪华三人,第二季则加入彭昱畅。90后的彭彭与70后的何炅、黄磊单独相处时,总有一种放不开的感觉,80后刘宪华就起到了“润滑”作用。

第三季刘宪华因行程问题请辞,张子枫补位。两位90后在两位70后以及一众明星嘉宾面前谨小慎微,主MC之间放不开的气氛同样会影响其他来访嘉宾,导致节目看点越来越少。

当然了,动不动就“微博升堂”的舆论环境,也在影响明星们的真人秀表现。

围炉夜话环节越来越没人愿意跨越安全话题。加之许多嘉宾与主MC也不熟悉,仅仅靠着一起找食材建立革命友谊并不现实,最终除了尬夸黄磊做饭好,就是玩一些莫名其妙又没意思的游戏。玩得人尴尬,看得人更尴尬。

精神鸡汤不好炖

慢综艺是综艺界的后浪。后浪诞生之际,恰逢群众对以竞技、对抗为主的快综艺处于审美疲劳阶段,主打无脚本、回归田园、治愈的慢综艺迅速俘获大众欢心。自2017年起《向往的生活》《中餐厅》《亲爱的客栈》《青春旅社》《漂亮的房子》轮番轰炸,“慢”似乎成了综艺界的大势所趋。

田园牧歌+精神鸡汤,是这类慢综艺的不二法则。虽然套路感十足,但大明星下凡干活在当时也算个新鲜事,新节目推出不少观众也都愿意买单。

到2019年,屡试不爽的法则逐渐失灵,慢综艺也开始谋求转型。可惜群众不买账,转型的慢综艺往往被指“挂羊头卖狗肉”。

《亲爱的客栈3》转型为职场综艺,还搞什么竞争上岗、狼性文化,生生把人看出职场焦虑;《中餐厅3》挥别赵薇后由黄晓明挑大梁,餐厅开得怎么样没人关注,“明言明语”倒成了2019年的流行。

转型的不受待见,慢综艺原教旨主义的《向往4》也没能延续好口碑;主打“无脚本、无人设、无规则”的《周游记》算是标准的慢综艺,同样被网友调侃为周董的“职业污点”。你们这些观众,咋还左右都讨好不了呢?

综艺制作人阿靖用一句话概括如今慢综艺的集体颓势,“观众熟悉套路了就会觉得无聊”。慢综艺爆火之际,不少团队跟风制作。嘉宾人选不同,但套路大同小异,基本是一群人做一件什么事,最后围坐聊人生。

竞技、对抗类综艺尚可以内置任务来推动嘉宾行为,并通过做任务来展现嘉宾身上的亮点。主打无脚本的慢综艺,则全靠节目嘉宾自己的输出能力。以《向往4》为例,目前节目播出3期,担任飞行嘉宾的郭麒麟广受好评,万众期待的周迅则被指“无聊”。原因就是少班主能聊善聊,周公子不想聊不会聊。

这与慢综艺的环节设置有关。大部分慢综艺的“戏眼”来自于忙碌了一天的嘉宾卸下心防聊人生的部分。也就是说点贵圈往事,满足观众窥私欲的环节。

这一部分与传统访谈有些类似但又不同。慢综艺主打治愈,聊人生的问题设置无法如真正的访谈那样尖锐。主MC也难以通过渐进式提问,引导嘉宾聊出更深层次的内容。换句话说,嘉宾本身愿意聊、会聊,节目就好看,反之则无聊。

国内会聊能聊愿意聊的明星就那么几个,多上几个节目那点趣事也就抖搂光了。面对不愿意聊的嘉宾,主MC也只好做做游戏先活跃气氛,再不痛不痒地回忆一下往事。最后落点到“通过什么什么,我们领悟到什么什么”。这小学生作文范式般的精神鸡汤,也难怪观众们越来越喝不下去。

人民群众真需要田园牧歌吗?

慢综艺进入瓶颈期,倒是让硬糖君想起两个月前“全民动森”的热潮。

虽然是游戏,但《动物森友会》的内核与慢综艺有一定相似处。即弱化游戏内置任务目标驱动,玩家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安排游戏内容。

当时《动森》卡带从350元左右一路飙升到600多,还闹出不少代充骗子导致Ban机的新闻。然而时隔两个月再看,当时跟风入手卡带的朋友,不少已经在转手了。

他们弃游的原因同样是:无趣。

当玩家完成邀请游戏中的歌手KK在无人岛举办演唱会,并还清扩建自己住所的房贷后,游戏中其实就没有继续驱动玩家的任务目标。每天登陆不过是浇花、钓鱼、抓昆虫,对于习惯了任务驱动机制的玩家,一时不知道该干什么,索性卖了卡带回血。

硬糖君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似乎只有中国玩家会在淘宝等电商平台购买《动森》中如矿石、货币等原本可以慢慢收集的道具。买道具为的就是快点达成游戏目标,而目标完成后只剩下空虚。

慢综艺也是一样,无任务目标主打治愈的内容乍一看确实新鲜。但如果嘉宾无趣,只有世外桃源般的风景作为亮点,那和主线任务完成的《动森》没啥区别,观众还不如去看纪录片或风光片。

短视频内容的精品化也对慢综艺造成了一定影响。李子柒、滇西小哥等美食博主的内容,精致程度不输慢综艺,内容则更短小精悍。大明星下凡做饭时长两小时,不如十几分钟的短视频内容紧凑。

“慢综艺”概念起源于挪威。2009年,挪威NRK电视台为了纪念卑尔根铁路100周年,拍摄了一期长达7个小时,无任何对话,只是记录火车前进的视频。结果这档视频居然收视率奇高,成为综艺家族的新品类。至今,挪威等北欧诸国还保留着类似慢综艺作为电视台的招牌节目。

硬糖君大胆推测,从慢综艺的诞生国别看,如今慢综艺遇冷也与我国的农耕属性有着本质关联。

农民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安排,本就带有较强的目标驱动性。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什么节气就做什么事。慢综艺诞生的源头是渔业国家,渔民看天吃饭,相对来说驱动性较弱。想我天朝如果出现一句话不说看火车跑7小时的节目,估计电视台的投诉电话直接被打爆。

当然,如今我们接触的“慢综艺”已经是韩国人改良的内容。虽然节奏慢无引导,但与7个小时看火车跑的综艺还是有很大区别。时下慢综艺普遍采用的“风景+人情”模式,也来自于韩综的探索。

韩国做这类综艺的优势在于,韩国娱乐产业发展几十年,爱豆、演员、歌手、gagman各司其职,可邀嘉宾储备量大,能够保持节目的新鲜感。加之韩国以娱乐产业为支柱,即使是一些年纪较大的明星,登上节目也深谙观众好恶,可以提供更好的综艺感。

国内则受困于可邀嘉宾人选有限,同时娱乐产业起步较晚,有些不轻易下凡的老牌艺人登上节目,原本是节目看点,却因“爹味”或太过“佛系”让人失望。

如今不少慢综艺开始向观察类转型,倒算是曲线救国续了一命。不过,观察类综艺井喷也有差不多两年,后浪已被拍在沙滩上,何时轮到后浪的后浪?当然,我们还是希望通过慢综艺到观察综艺的迭代,逐渐产生新的品类。围炉夜话明星下凡做饭,真的看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