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路修到家门口,阿干村群众的钱袋子“鼓”了

云南网讯(记者 期俊军 通讯员 赵永)制模、支架、摊料、运料……最近,在保山市昌宁县耈街乡阿干村阿路村民小组的道路施工现场,10多名工人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运输车辆来回穿梭。这是阿干村境内最后一条通自然村硬化道路,预计6月下旬可以实现全线贯通。
道路硬化施工现场
告别泥泞 水泥路修到家门口
“以前,遇到下雨天,水是水、泥是泥,骑车不安全,接送娃娃上学也很不方便,以后路修好了就好多了。”“等今年卖烤烟再也不用看老天爷心情出门了!”阿干村阿路村民小组的村民们议论纷纷……一直以来,阿路这段泥巴路让村民们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极不方便,道路硬化成了群众最大的期盼。今年4月,阿干村依托移民项目投入资金200多万元,实施阿路村民小组道路硬化工程,该道路全长3.8公里,修建宽度4.5米,随着工程进度不断推进,再过一个月,村民们就可以彻底告别泥泞的泥巴路了。
阿干村上寨安置点
耈街乡阿干村位于沧江之畔,属于深度贫困村。近年来,通过向上级积极协调资金、争取帮扶项目,联通各村及对外的道路“毛细血管”逐步被打通。2011年,阿干村第一条硬化路投入使用。随后,大寨子公路、山头-阿路箐公路、大麦地-荒田公路、昌耈公路至行政村公路、背阴山片区公路先后建设并投入使用,阿干村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阿干村至栗木村的阿-栗公路的建设,更是打通了村与村之间的致富路,做到互通有无,更是缩短了耽误在路上的时间;同时随着阿干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投入建设,为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当地政府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中,就将道路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上寨安置点道路、丫口安置点道路实现了与阿-栗公路的无缝衔接,并于2017年投入了使用。至此,阿干村从“泥水路”到水泥路,从城镇到乡村,从主干道到偏远村民小组,一条条玉带般的水泥路在阿干村漫山遍野纵横交织,延伸到百姓家门口。
路通了 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
图片
阿干村建成投入使用的水泥硬化路
随着农村公路“毛细血管”的打通,既解决了当地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也为山区群众的生产发展、脱贫致富创造了便利的交通条件。阿干村硬化道路工程的建设,铺出了一条条致富路;由于交通日益便捷,村里养猪、养羊、养鸡的农户多了起来了,核桃、烤烟种植销售也更方便了。
阿路箐村民小组,海拔高、云雾缭绕,是阿干村有名的宝地,水泥路建设前古树茶、野生香菇、野生红菌、野生滇重楼、蜂蜜、火腿等这些大山里的宝物因为交通不便,只能藏在深山中;随着山头-阿路箐道路的建设,这些大山里的宝物成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宝贝。全村11户建档立卡户都可以通过卖茶叶、卖香菇、卖红菌户增收5000多元,有的农户每年的古树茶收入就可实现近2万元,红菌、野生香菇等可实现增收3000多元。
昌-耈公路的贯通使用,使得部分群众看到了商机,阿干村公路边三家农家乐先后拔地而起,主打的菜就是阿干村的黄山羊。叶飞是阿干村民小组建档立卡户,他很早就有开农家了想法,随着昌-耈公路的贯通,车流量增加了,吃饭的人也多起来,他经营的羊肉馆生意日渐红火起来,于2016年实现了脱贫退出。
“以前因为路难走,砖、沙子等建筑材料不好运,盖房子运输成本太高。”阿路村民小组农户左应昌谈到,现在路通了,运输成本低了,加上通过种植烤烟赚了钱,2020年他家的土木房变成了宽敞明亮的砖房。昌耈公路建设前,阿干村老纸厂村民小组属于村内最偏远的小组,随着道路建设投入使用,公路通到了家门口,目前全村人均纯收入从原来的2000多元增至近万元。公路在改变,村民的思想意识也在改变,从2011年到现在,老纸厂土房子慢慢的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旱厕少了,取而代之是卫生厕所……
农村公路“毛细血管”的打通,既解决了当地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也为山区群众的生产发展、脱贫致富创造了便利的交通条件。经过多方努力,阿干村于2016年实现脱贫出列,并于2019年实现了贫困人口“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