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都德源街道菁蓉夜市:壮大社区经济实现“一市多赢”

无需等到夜幕降临,郫都区德源街道胜利南街即开始热闹起来了,小龙虾、烧烤、钵钵鸡、鲜榨饮品……仅400米的小街,两侧却鳞次栉比的排列了180个商户,包括80家餐饮和100家百货,这便是名声在外的郫都“菁蓉夜市”。翌日清晨,当再次置身于此,这里已恢复成居民的通勤道路,路面干净整洁,很难想象夜里的热闹喧嚣,就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自去年10月开市,胜利南街便在“菁蓉夜市”与通勤道路两种模式之间自如切换,在不扰民和烟火气之间找到了平衡,总共带来200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商户、房屋增值,并壮大了社区经济,实现“一市多赢”。
图片
白天的胜利南街
在成都,沾“菁蓉”二字的场景大多“长”在郫都德源街道,菁蓉夜市也不例外。菁蓉夜市的诞生不仅“生逢其时”,也是“生逢其地”。 它位于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德源街道),周边企业众多,产业人才、工人众多,这里还有多所中职院校,如成都航空旅游职业学校、中国五冶大学、华商职业技能职业培训学校以及数万居民群众等,因此甫一诞生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受到多方喜爱,周末更是“一座难求”。于消费者而言,这一舒适的“消费场景”来得正是时候。
提到夜市,人们习惯“先入为主”地以“脏乱”形容之,但菁蓉夜市却和这样的辞藻不沾边。底气源自“有序”,有序则来自管理。
菁蓉夜市年纪很轻。2019年10月,德源街道红旗社区经过多方调研,遂将胜利南街打造成为夜市。于是,原先“散落”各地的商家们闻讯而动,从四面八方汇聚拢来。因为对夜市的形态以及可能产生的问题做足了功课,红旗社区在摊商到来前就下了一步“先手棋”——成立“夜市管委会”,并与摊商“约法三章”。其中,最有约束力,也最能保障菁蓉夜市不走样的当属“积分管理制度”,以及由此带来的“退出机制”。
“夜市上的商家都与(菁蓉)夜市管委会签订了协议,必须认同相关管理制度”,红旗社区居委会负责人朱培源告诉记者,“我们对摊商实行积分制管理。每家有6分的原始积分,违反相关的管理规定则扣除相应的分数。比如环境卫生不达标、不戴口罩帽子扣2分,垃圾处理不到位扣2分……如果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一次性扣6分,并直接要求其推出。”朱培源表示,“我们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如果有商户因为扣光分而退出,那么出缺的摊位由竞拍方式‘招新’,价高者得。”
图片
“夜市版”的胜利南街
菁蓉夜市的管理是出了名的“严”。既管“大原则”,也管“小细节”。
以油烟为例,“夜市很大一个特点就是烹饪时产生大量油烟随风飘散,路过的食客身上总是‘沾着一股味儿’,因此我们要求每个摊商都强制安装油烟处理装置,确保来此消费的顾客清清爽爽的离开”,朱培源表示。又比如垃圾处理,夜市常被贴上“脏乱”的标签,“菁蓉夜市在12点收市后统一清理,收运垃圾,路面反复冲洗直至恢复如初。清晨,当居民迎着阳光再踏足胜利南街,发现早已洁净如新,仿佛昨天夜里什么也没发生过。”
有道是“卖灰面的见不得卖石灰的”,夜市摊商之间有“门户之见”是司空见惯的,但在菁蓉夜市这是不存在的。“在张三家买吃食,坐在李四家的座位上吃是没有问题,不要担心李四不高兴,大家的桌椅板凳共享已是共识。不仅如此,李四还会帮张三收捡餐盘。大家的马儿大家起,共享意识在摊商之间已经形成”,朱培源告诉记者。
俗话说“宽是爱,严是爱”。菁蓉夜市管委会主张的严格有序管理,也带来了夜市品质提升,进而带动价值提升。
图片
“夜市版”的胜利南街
一是表现在“社会价值”。“按常理,夜市周边的投诉是非常多的,比如噪音、油烟、垃圾等,但我到任德源街道办事处分管社区工作后尚没有接到一例相关的投诉”,德源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另一表现则是“经济价值”。在保就业惠民生方面,以一个摊商解决5个人就业概算,除了这条400米的街上180个摊商带来的直接就业岗位,以及夜市管理、保障运转、清洁维护等,总计就业岗位2000余个。商家是夜市红火的直接受益者,有一户来自德源街道东林村的商家,踏足菁蓉夜市前欠债约18万元,经营大半年下来还清了欠款还小有积蓄。
以夜市为龙头,其带动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去年一个夜市摊位价格转让价格差不多1万元,但短短一年时间现已飙升至五六万元;夜市带来的巨大人气和人流量,也拉动了临街商户销售额的增加,“过去一家超市一天销售额差不多千余元,现在能达到5000元左右。商铺的房租也从40多元/平米/月,攀升至70余元/平米/月左右。”
菁蓉夜市还是其所在地红旗社区壮大社区经济的“妙招”。夜市带来的收益让红旗社区的“荷包”渐渐鼓了起来,于是他们又将收益投入到社区小区院落打造、硬件改善、垃圾分来实施、新场景打造等方面。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经营起来的菁蓉夜市产生的红利,又服务于更大层面的“共建共治共享”,实现了“一市多赢”,也成了郫都一道夜间“风景线”。
华西社区报记者 李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