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格处罚!湖南固体饮料事件母婴店被罚200万,多少行业乱象待厘清?

图片
来源: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创作品
作者:陈红霞
编辑:李欣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人民日报,6月5日,湖南通报永兴县“蛋白固体饮料”调查处置情况:此次事件是经销商为扩大产品销售,对产品性能作夸大宣传的欺诈、误导消费事件。
通报显示,涉事产品“倍氨敏”是湖南唯乐可健康有限公司委托天津市德恒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蛋白固体饮料。据省市联合调查组检测,所检33项主要质量和安全指标符合标准。目前没有发现涉案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图片
图源:中国新闻网
但是,爱婴坊母婴店存在“对其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将“倍氨敏宣称为奶粉进行销售”的行为,当事人承认通过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事实。5月28日,永兴县市场监管局向爱婴坊母婴店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其立即停止虚假宣传行为,顶格处以罚款200万元
图片
在此前宣传中,生产厂商还曾将倍氨敏“奶粉”包装成“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而据21新健康了解,与真正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不同,固体饮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的种类及含量技术要求较低,长期服用会造成婴儿营养不良。特医奶粉则是通过食品技术调整奶粉成分,满足患有特殊疾病或者是特定医疗状况婴幼儿的营养需求。
一时间,听起来神秘莫测的特医食品再次进入消费者视野,其食品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属于这类食品?我们应该如何作出理智而正确的选择呢?
01
特医食品的“前世今生”
所谓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指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者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根据我国法律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主要分为0月龄至12月龄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和供1岁以上人群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对该类食品实行严格的注册审批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八十条,特医食品应当经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注册。注册时需提交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标签、说明书及表明产品安全性、营养充足性和特殊医学用途临床效果的材料。
澳洲注册临床营养师宋安安向21新健康记者指出:“在实际商业售卖过程中,对于特医食品的标签和说明书也有严格要求,需要明确标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且不能出现疾病预防、治疗作用等字样,其使用也和药品类似,需要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专业意见。”
作为特医食品销售中总占比较大的一类,特医婴儿配方食品在问世之初,是为了解决早产儿或低体重婴儿出生后所需的特殊营养供应,并防止因食用整蛋白引起的过敏反应。目前,特医婴儿配方食品主要分为无乳糖/低乳糖配方、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等六种。
根据国内法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必须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注册。标签上会标注产品注册号,格式为“国食注字TY+8位数字”。
图片
宋安安提醒消费者:“2017年后,这类型产品都是市场准入制,可在国家市场监督局网站查询获批编号,如果遇到像湖南这种产品是无法查到相关信息的,也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此外,对于这类型的产品的贮存条件和保质期也要特别注意按照要求,毕竟是给婴儿服用的。”
02
特医配方奶粉大混战
事实上,特医奶粉是近五年来才快速成长起来的奶粉细分领域。国际乳业巨头也在此领域不遗余力地持续高投入。
“这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相比于传统奶粉,这类奶粉因为涉及到配方和独家制作工艺,往往定价不菲,这也意味着利润较丰厚。资本都是逐利的,所以在之后的营销策略上都有引导消费者购买的倾向性。”宋安安总结道。
2015年以来,中国生育率持续下降,外资品牌市场集中在一线城市,生育率下降更明显,乳业巨头在下沉市场较难取得突破,因此主要应对策略是强化线上渠道的投入,主推超高端产品。
这种情况下,有机、乳脂球蛋白、A2等成为新一代高端成分或概念的代表。面对中国奶粉行业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外资集团的战略也逐步转移至寻找新品类、新市场。
2017年5月,国家科技部发布的《“十三五”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首次指出,开展婴幼儿主副食品、中老年及糖尿病、肥胖症等特定人群的营养膳食食品,以及炎症性肠病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此后,国际乳业巨头便纷纷将市场嗅觉对准了特殊医学用途的婴幼儿配方奶粉。
图片
2018年,雀巢重新整合了组织架构,由全球统一管理转变为三大区域各自管理,总部仅保留创新研发、合规质控、全球制造等全球性职能,以此将奶粉拓展到近60个市场。彼时,在中国出生率下滑的大背景下,雀巢开始拓展在辅食、医疗特殊营养品领域的机会,并于2019年4月,投资10亿元在江苏泰州设立医疗特殊食品工厂。雅培、美赞臣也在同一时刻纷纷将目光调换于此,在中国推动医疗特殊营养品的发展。
这种策略之下,中国区对于特殊医学用途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需求迅速增长,逐步成为各大巨头的核心利润来源。
根据达能集团2018年对外披露的数据,特殊营养品已经成长为当前利润率最高、利润贡献最大的业务,2018年收入占比29%,利润占比49%,利润率25%。其中,特殊营养品业务30%收入来自中国。中国区婴幼儿奶粉及辅食规模约150亿人民币,中国奶粉仍然是达能集团目前最重要的增长来源。
荷兰乳业巨头美素佳儿的情况也类似,婴幼儿配方奶粉在集团中属于“特殊营养品”业务,2018年该部门总收入为96亿人民币,中国区美素佳儿品牌贡献约80亿元销售额。
03
乱象待厘清
5月16日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品批准注册清单》。根据清单列示,截至2020年5月13日,通过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审批的配方食品有48个。其中,适用于0月龄至12月龄儿童的有29个,包括无乳糖配方6个、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5个、乳蛋白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3个、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11个、婴儿营养补充剂3个、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1个;适用于1岁以上人群的有19个,包括全营养配方15个、非全营养配方4个。
“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除了婴幼儿奶粉外,特医食品另一块很大的市场是用于常见慢性病的辅助性治疗。但在一些药店销售中,消费者容易将未通过审批的产品和获批产品弄混,诸如将木糖醇制作的食品理解成适用于糖尿病人食用的特医食品。”宋安安解释称,实际上获批的特医食品产品并不多,且多用于10岁以上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等需要补充营养的场景,或是辅助治疗苯丙酮尿症,且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食用。
也正因为老百姓对于特医食品边界的陌生,才给了不法商家可乘之机。“对于1岁以上适用的特医食品,获批产品大多数在药店都没有进货售卖。”武汉智仁大药房玉龙路店张梅经理向21新健康记者表示,一般售卖的都是诸如猴菇饼干、木糖醇制作的零食。“这类产品毛利率较高,但主要依靠导购推荐,实际上销售额并不太理想。”
为了加强对这类产品的市场监督,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于2018年7月29日设立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履行分析掌握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乳粉等特殊食品领域安全形势,拟定特殊食品注册、备案和监督管理的制度措施并组织实施,并组织查处相关重大违法行为。
但目前来看,行业标准仍旧需要进一步厘清,消费者的认知也亟待进一步加强。
附:经注册制认证的“特配粉”名单(截至2020年5月14日)
图片
(整理:叶碧华,图片可点击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