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赛制“挤压选手”,《炙热的我们》重新定义竞技类音综

随着近年来各大视频平台接连聚焦偶像团体选拔领域,市场上不断涌现年轻的音乐团体。时至今日,国内音乐团体市场已经足够成熟,而这些团体能够出现在大众面前的机会,大多是在综艺晚会上,并没有一个专属他们的专业音乐舞台。

基于对音乐团体市场和音乐行业整体的洞察,腾讯视频推出中国首档音乐团体竞演节目《炙热的我们》。节目独辟蹊径地将国内现役一线的音乐团体聚集到一起,采用1v1正面刚的精简赛制,激发出团体的最大能量,播出后收获不俗反响。《炙热的我们》不仅填补了国内市场团体竞技类音综的空白,更以这一开创性的节目形态探索着竞技类音综的进阶之道。

用“极致挤压”激发团体潜能

在品类创新的基础上,《炙热的我们》对音乐团体的选择也打破了平台壁垒和音乐界限。节目网罗现役炙手可热的音乐团体,首发阵容就包括从偶像选拔节目诞生的人气新团或新秀R1SE、BlackACE、sis,中国最大偶像厂牌SNH48 GROUP,新生代摇滚乐队盘尼西林和国内首支电子国风女团SING女团。

如此多元的阵容,一方面增强了节目的可看性和观赏性。每期六支音乐团体都会带来风格各异的表演,比如R1SE挑战摇滚风带来炸裂舞台的《Looking For Trouble》,SNH48 GROUP采用探戈元素演绎激情热辣的《你好毒》,BlackACE融入擂台形式、方言说唱的《我是来揍你的》,SING女团国风版《Despacito》等,音乐流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能够满足不同音乐消费者的喜好。

另一方面,当这些音乐团体进入《炙热的我们》所构建的竞技场,在争夺团王荣耀的过程中,团体的最大能量也因受到极致挤压被激发。首先,每个音乐团体都脱离了原本的圈层,不仅要跟与同赛道的前后辈竞争,还要面临不同音乐领域的对手。在事先没有进行摸底的情况下,对方演出内容的不确定性造成了强大的危机感,激发他们拿出百分百的实力来备战。

其次,团体能量的激发也来源于1v1正面刚的赛制。前两期节目采用1v1两两分组对决的方式,让每个团体都拥有明确的竞争目标,非输即赢的结果一目了然。面对有限的沙发位,带着个人、伙伴和集体的荣誉,每个团体自然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力,迸发出更大的能量。

再者,拥有选择对手的主动权,进一步激发了每个团的集体斗志。比如第一期R1SE一心想与盘尼西林切磋一番,却被抢到call out权的SING女团指定为对手。面对第二轮的淘汰危机,上周悉数落败的女生团体产生了更强的内在驱动力,牢牢把握住优先上台选择对手的机会,SNH48 GROUP只比SING女团领先0.2秒,得以挑战BlackACE。

经历了“我们是谁”、“杀手锏”两期主题对决,存活下来的团体逐渐适应了这一极限挤压的赛制,后续的舞台必然更加会精彩。而下期火箭少女101的到来会让这个场面更加好看,中国最高水准的女团会拿出怎样的舞台,而R1SE、sis面对直属师姐团能否呈现出更炸裂的舞台,都令人十分期待。

让大众看见团体的自我表达

《炙热的我们》首期开头给出了一组数据:BlackACE出道388天,团体舞台仅有9次;出道109天,sis加上出道记者会只有3个舞台,即便是国内顶级男团R1SE,出道316天只有28次团体舞台。由此可见当前市场不缺成熟、多元的团体,但音乐团体普遍缺乏自我展示的舞台。而正是专业音乐舞台这一曝光出口的缺失,导致了音乐团体“出道即巅峰”甚至“出道即失业”的困境。

另一方面,音乐团体深受“没有表达”的误解。尤其是偶像选拔节目走出的男团女团,会被简单定义为工业化流程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大众看来,他们只需要对外界制作好的歌曲、编排好的舞蹈照单全收进行演绎,而没有自己的想法。

《炙热的我们》的出现,便是在为这些行业问题提供解决之道。首先,这是为音乐团体提供的前所未有的专业舞台,在这里,不论出道天数、流量大小、音乐风格,每个团体都拥有平等展示的机会,音乐团体对舞台的渴望得到释放。

其次,节目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团体的主观能动性。节目中呈现的舞台不再是外界打造的半成品,从选曲到构思到编排都由团员协作完成,帮助其走出舒适区表达更深层的自我。比如R1SE首次尝试摇滚曲风《Looking for Trouble》,全员参与歌曲选择、理念阐述,分组完成编舞、说唱创作、定走位。可以看出在准备的过程中,成员们都明确了各自的想法与优势,打造出真正属于R1SE男团风格的舞台,节目也成为了团体自我表达的出口。

从长远来看,节目对音乐团体的发展也有着正向推动作用。这些舞台面向的受众不只是粉丝群体,还有80、90、00三个年龄段各99名大众评审所代表的大众群体。年龄分区、三局两胜的设置都削弱了粉丝滤镜的加成,打破圈地自萌的困境,能够帮助团体获得更广泛的大众认可。

探索竞技类音综的赛制进阶

一直以来,音乐综艺都是综艺市场最主要的内容支撑,不论是题材类型还是表现形式都在不断开拓创新。如果要对音综进行大致划分,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专业竞技类,由素人或明星选手在强赛制规则下进行对决;另一类侧重娱乐趣味性,打造狂欢的派对氛围,而前者占据着当下的主流。

在近年来创新乏力的大环境下,竞技类音综为了带给观众新鲜感,大抵都朝着复杂化赛制的方向发力,但这样一来提高了观众进入和跟随剧情的门槛,不利于增加用户粘性。而《炙热的我们》反其道而行,给赛制做减法,反而俘获了一大批忠实受众。

首先,节目采用清晰明确的分阶段赛制,在前两期节目中,我们看到了三组针锋相对的1V1竞演。这一阶段的团体对决非常简单直给,每组获得两个或两个以上年龄段积分的团体获胜,对应沙发位和挑战区两个区域,昨晚唯一一个双败团SING女团被直接淘汰。接下来会有不止一支“炙热高能团”加入对抗,争夺“团王”称号,对应的新赛制也更加新鲜刺激。比如下一场每个团体需要有一个成员来承担30-60秒的killing part,三区投票率垫底的团队不仅不能登上沙发位,担任KIlling Part的成员也将坐上“冷板凳”——直接禁赛一周。

其次,节目的打分机制也具有创新性,把在线大众评审按照年龄层分为80、90、00后三个组别,进一步向年轻人靠拢。而不同年龄层的喜好也难以捉摸,比如面对《我是来揍你的》和《你好毒》两个舞台,80后和00后半数以上投给了前者,90后却更青睐后者,竞演结果充满不可预知性。每个分区的结果通过大屏滚动的方式现场揭晓,既具有强烈的仪式感,也形成了一个个悬念和情绪爆发点,持续牵动观众的注意力。

赛制的另一个创新点在于,评审除了行使投票的权利,还能与团体进行直接交流,切实帮助他们在节目中不断实现成长蜕变。每场演出过后,团体可以连线大众评审进行复盘,获取真实具体的评价。比如主打声乐的sis,在第一场演出失利后有很多困惑迷茫,便询问了大众评审的意见。80、90、00后评审分别给出看法,希望能看到比较燃、比较炸、更具力量感的表演,以及建议sis融入舞蹈元素。

sis根据这些意见对第二场舞台进行调整,为歌曲融入多样化的辅助元素,带来一首复古迪斯科风格的《Last Dance》。sis整齐划一的舞蹈动作、自在的身体律动以及爆发力十足的说唱,都为舞台加分不少,在这一轮以3:0的成绩战胜了盘尼西林。以助力团体蜕变成长为目标,《炙热的我们》提升了大众评审对内容的参与度,达成了艺人与受众的双向输出。

结语

作为中国首档音乐团体竞演节目,《炙热的我们》凭借赛制层面的成功创新,让行业迸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我们也可以从中窥见竞技类音综的进阶之道。节目为国内音乐团体提供了渴望已久的专业舞台,通过赛制层面的极致挤压激发出每个团体的最大能量,也促进了音乐团体间的破圈交流和团体音乐的多元发展。

— THE END —

作者 | 刘翠翠

编辑 | 杨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