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民栽下“金果树”——孟村回族自治县发展生态农业产业纪实

图片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身处在我国著名冬枣主产地的孟村回族自治县,冬枣有着近千年的种植历史,现有冬枣面积7000亩,年产量4000吨,是这个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农业农村改革深入推进,这个县坚持“发展产业化,全面建小康”的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为己任,大力发展冬枣产业等生态农业产业,通过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组织,鼓励农业产业化经营,先后印发《关于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的实施意见》、《孟村回族自治县发展特色种植业,推进脱贫攻坚行动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引导合作社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促进产品质量提高等,在种植结构调整,推动规模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等方面作出了贡献。生态农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全力打造现代农业生态园区
位于孟村回族自治县孟村镇东街村的丰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专门从事冬枣种植和销售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土地流转面积1700亩,冬枣种植面积1600亩,年总产量280万斤,销售收入600多万元,目前,已带动50多农民打工就业。
合作社负责人许恩朋说,2013年前,村民们出外打工的多,村里没啥种植产业。后来,他在周边等地看到很多种冬枣的农民发财致富,也把多年来经过外出学习和经验积累摸索出来的一整套冬枣标准化栽培技术耐心地传授给大家,在生产中实行 “五统一”:统一施肥、统一施药、统一管理、统一采摘、统一销售,发展了村里33户农民。
由于合作社采用了统一管理技术,使得冬枣产量和品质有了大幅度地提升,单位面积效益提高了60%多。通过逐渐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扩大种植规模,尤其是自2015年春季以来,合作社充分抓住县里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园的契机,利用经营地点处于园区范围内的优势,积极吸纳农户入社,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扩大种植规模。在村委会和县农业局农村等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合作社冬枣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到目前种植面积达到了1600亩。是一个专门从事冬枣种植和销售的专业合作社。冬枣种植面积1600亩,2019年总产量达400万斤,带动200多农民打工就业。
许恩朋的“无中生有”,让冬枣产业成为东街村的一项致富农产业。也成为该县现代农业生态园区发展的一个缩影。
孟村回族自治县现代农业生态园区是省政府认定的首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跨孟村镇和辛店镇两个乡镇,该园区总规划占地48000亩,集种植、农产品加工、科研创新、观光旅游为一体,主要以合作社和生态发展公司为经营主体。种植冬枣、桑葚、油菜、苜蓿、林下中药材等。目前园区内冬枣种植已达7000亩,总产9000吨;桑葚4000亩,总产20万斤。果品总产值1300万元。为了推动产业发展,孟村当地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对园区主体流转土地用于发展特色林果产业按照每年每亩600元的标准,给予财政资金补贴。目前,园区内6个主要经营主体共流转土地1.8万亩,县政府5年累计补贴资金5400万元。
在运行机制上,坚持改革创新、高效实用的原则,以推进“镇园结合、产村相融、一体发展“为运行目标,推动园区健康、持续发展。园区内各经营主体都实行了质量追溯,金孟园农业产业合作社和今朝家庭农场的冬枣获得了有机认证。园区注册商标6个,冷库3座。辖区内的桂川射击运动中心已经试运营,年吸引游客2万人次。
多个生态农业主体各具特色
在孟村回族自治县现代农业生态园区内,除了丰硕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有五个主要经营主体,包括生态园、家庭农场、合作社等,都各具特色。
孟村县金孟园农业产业生态园已初步形成以苗木花卉、特色林果、林下种养、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产业体系,曾连续三年“金孟园”牌冬枣荣获京津冀名优果品擂台赛金奖,金孟园农业产业合社作被省农业厅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省级示范社,目前,生态园内种有白蜡、国槐、速生杨、金叶榆、红柳等特色苗木1500亩,玫瑰、海棠、牡丹等各类花卉200亩,成为县内重要的苗木花卉生产基地;现种有冬枣2000亩,桑椹800亩,李子、苹果、杏200亩,2017年开始陆续挂果上市,通过已有销售渠道和深加工产业体系,实现当季销售和深加工产业链条“双赢利”;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高效种植养殖,林间套种谷子、糯玉米、辣椒,林下养殖柴鸡、大鹅;此外,从2017年开始,生态园的休闲旅游项目正式启动,目前主干道硬化、停车场、休闲屋、游客餐厅均已建设完成,林果采摘、拓展训练等项目已经试运行,民俗体验、商务休闲、幼儿室外拓展、健康养老等项目有序展开。
孟村回族自治县今朝家庭农场成立于2018年4月,建有高标准冷库1座,大型作业机械7套,目前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300亩。主要以发展优质冬枣为主,兼顾引进梨、桃、杏等特色果品,现有白蜡、杨树、紫穗槐等生态林木1000亩,盛果期冬枣600亩,设施大棚冬枣100亩。2019年冬枣产量15万斤,产值150万元,亩产收入5000元,吸引本地和外地采摘1000多人次。
孟村回族自治县金大地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共流转土地2.6万亩,发展林下经济种植2.2万亩。现全部种植果树。其中冬枣1400亩、桃树400亩,其余均是桑树。另外,种植林下作物苜蓿3000亩。自2018年开始,合作社筹备资金500万,组建农作物秸秆收储合作队伍,免费为农民服务,充分利用合作社自身优势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进行打捆及青贮用作奶牛饲料。合作社今年计划投资600余万元,筹建冬枣、桑椹深加工工厂。
孟村回族自治县岭丰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12年成立,共整理流转土地4000余亩,主要从事苗木培育、果品生产、林下特色经济种植等产业,以林粮间作为主,林木以绿化林木和经济林为主,被评为国家级优秀示范社、国家林下经济绿色产业示范基地。今年,合作社播种苜蓿1300亩,新种核桃300亩,与保森牧业合作种植青储玉米1000亩。
对于这些主体,今年还迎来好消息——经过孟村当地政府多次对接,我国著名的水果企业、百果园集团和园区初步达成合作意向,董事长余惠勇多次到园区考察冬枣品质,并初步达成合作意向,通过产销合作和基地合作方式,将园区的冬枣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解决了产品和市场对接问题,促进了当地冬枣产业的发展。
“造血”树结出脱贫希望果
孟村回族自治县高寨镇流潭村李保云一家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户,他早年丧偶,独自拉扯着一儿一女和两个智力障碍的兄弟生活,日子十分艰难,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个县农业农村局作为流潭村的帮扶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精准施策,认真研究帮扶措施,引导李保云一家开辟增收渠道,助力他们早日脱贫致富。通过研究决定帮助李保云家发展冬枣种植。
金孟园农业产业合作社得知李保云一家的困难后,倾情奉献,为贫困户李保云一家无偿提供了100余株三年龄冬枣树。4月5日,县农业农村局驻流潭村帮扶工作队员们和镇、村干部们一起为李保云一家种上了充满希望的冬枣树。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孟村回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坚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来抓。累计投资5.3亿元,创建了集肉鸡、肉羊养殖,冬枣、桑葚、梨等特色林果种植为一体的“扶贫产业园”,通过产业链条延伸,与贫困户建立合理利益联接机制,真正形成了产业发展与扶贫互动的良性循环,走出了一条“变输血为造血、变死钱为活钱”的产业扶贫新路子。目前,产业园内冬枣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其中冬枣设施大棚400亩),梨树、桑葚、桃等优质果品种植面积达到0.6万亩;建成果品储藏冷库4座,果品烘干生产线1条;创建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个,省级观光采摘园2个。为贫困农户提供了“造血”场所。
金大地种植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超过100人,每天用工130余人,合作社经过几年快速发展,2018年带动2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脱贫增收,2019年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流转贫困户土地1300亩,带动66名贫困人员增收。2020年计划种植小麦4000亩、燕麦4000亩、苜蓿6500亩、油菜2000余亩、谷子6000亩,预计2020年产值突破6000余万元,计划帮扶县内20名贫困人员脱贫。
今朝家庭农场积极帮助、带动贫人员脱贫致富,主动帮扶辛店镇东满西村刘国平一家5口人,每月提供帮扶资金1000元;共流转了12个贫困户土地50余亩,每亩每年支付流转资金800元;带贫增收,吸纳6个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家庭农场,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有限度参与农场劳动,土地收入归贫困户所有,农场每年再支付每户劳动报酬440元。
岭丰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庞庄子、尹庄等16个贫困户土地,每年向贫困户支付土地流转金10.68万元;吸纳8户贫困户土地参与合作社经营,每年支付贫困户报酬440元。三是安置5名贫困人员打工就业。
……
目前,扶贫产业园共吸纳产业扶贫资金6615.08万元,覆盖带动全部贫困群众4433人,创造扶贫项目收益379.76万元,实现了有劳动能力人员公益岗位和无劳动能力人员补贴救助全覆盖。
来源:沧州晚报 记者 周洋 陈雷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