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白天开出租,晚上卖毛蛋,85后的他有张50岁的脸 | 正常营业

△卖毛蛋的出租司机闫洪生。

“地摊经济”,注定将成为2020的年度关键词之一。当城市的夜晚,被地摊的点点灯光点亮,当陌生的场景,时隔多年后再次出现在街头巷尾,面对不利局面的中国人,再次展示出了极强的韧性和灵活的应对之道。

《中国人的一天》继续推出“正常营业”系列,讲述“地摊经济”背后,小摊主的出摊体验,分享他们的苦辣酸甜。今天的故事,来自出租车司机闫洪生。

点击观看视频:疫情下出租车司机入不敷出,卖毛蛋维持生活

闫洪生在长春开了四五年出租了。

在出租车司机的小圈子里,闫洪生有些名气。但他出名,跟开出租没关系——今年3月,疫情最严重时候,闫洪生开出租卖菠萝的场面,被人拍下传到网上,小火了一阵,甚至还赢得了一个“菠萝的哥”的名号。

最近,“不务正业”的闫洪生又动了搞地摊经济的脑筋,卖起了毛蛋和玉米。

“菠萝的哥”成名记

闫洪生在车内休息。

闫洪生这辆出租车,开得并不容易。即使在疫情前,也只能算勉强维持生计。而等到疫情到来,长春瞬间成了空城,闫洪生有时跑上两三个小时,也拉不到一个客。

“一天最多四五单,除去油钱,连份子钱都交不上”,闫洪生一掂量,不行,他得另谋生路。

今年3月,闫洪生在长春一小区门口卖菠萝。

他到水果批发市场进了一批菠萝,装到出租车后备箱,再到各小区门口兜售,“没想到生意还可以,一天能卖四百多块”。

闫洪生有着东北人天生的幽默和语言天赋,他向路人推销菠萝的场面,被人拍了下来,传到了短视频平台,没想竟小火了一把,江湖人称“菠萝的哥”。

生意火爆的时候,很多同行和市民,专程来找他买菠萝。

但闫洪生也明白,卖菠萝只是权宜之计,不是长久营生,“开出租才是我的老本行”。

进入6月,疫情得到控制,天气回暖,长春街头又热闹起来。闫洪生不再做菠萝生意,专心开车,一天下来也能挣200多块。

但尝过摆摊甜头的闫洪生,并没有丢下那点小念想,随着“地摊经济”的火爆,闫洪生果断在自家小区楼下卖起了烧烤,白天出车,晚上摆摊。

小摊主打烤毛蛋,手艺并不复杂,闫洪生到烧烤摊看着别人烤了几次,也就学会了。

闫洪生在集市买鸡蛋。

白天出车,路过菜市场,闫洪生进点货。一想着后备箱里那些鸡蛋,到晚上就能变成钱,开着车都带劲。

“也不是一帆风顺”,闫洪生说,刚开业那几天,口味不对,毛蛋卖不出去,天天亏本,“做生意嘛,总是要交学费的”。

再后来,口味调对了,一晚上能挣百十块,生意好时比开出租还挣得多。

我比别人老得快一些

人活得辛苦,就容易出老相。很少有人能猜出闫洪生的真实年龄,“其实我是1987年生的,不过三十出头”。

有老年乘客找闫洪生聊天,有孙子了吗,几岁了?闫洪生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不想耽误出摊,闫洪生花六块钱买了一碗凉皮。

闫洪生说,他不是本地人,但成家早,20岁就结了婚。

早年带着老婆孩子在长春租房住,“日子过得苦”,开出租前,他还干过很多工作,都是体力活,“比别人老得快,也很正常”。

这些年,只要不违法,能挣钱的活闫洪生都干,开出租、当跑腿、摆摊……让他欣慰的是,经过多年努力,一家人在长春市区终于有了一个家。

闫洪生进来的玉米。

闫洪生脑袋灵光,善于观察,反应也快,见小区附近菜市场很少有卖玉米,他就从别处进来一大麻袋,“没想到卖得也不错”。

除了烤毛蛋,闫洪生也关注各种水果蔬菜,快进快出,挣点差价。

一位同行来照顾生意,闫洪生说不要钱,但对方一定要给。

有的同行朋友,跟闫洪生开玩笑,说他“不务正业”。闫洪生对此并不在意,“生意不分贵贱,能挣到钱的,就是好生意”。

面子?那不重要

闫洪生收拾一天的收入。

“不然呢,老婆孩子要吃饭,男人嘛,光讲面子没意义”。

闫洪生媳妇在工厂打工,工资不高,儿子今年13岁,上初中,正是花钱的时候。每月学费、伙食费、班车费、补课费至少1500元。

“还没算每月2000元的房贷呢”,闫洪生说,他开出租,一天挣100多元,摆摊能挣200元左右,这样才能撑起家庭的开支。

拉着小车,收摊回家。

闫洪生在楼下摆摊,儿子给他打视频电话,叫他回家吃晚饭。闫洪生说,忙,不吃了。等闲下来时,就在外面花几块钱凑合一口。

深夜,人流逐渐稀疏,摊主们陆续撤退,多数时候,闫洪生是最后一个走的,离开前,他都会把地上的杂物扫除干净,“不给自己添麻烦,也不给别人添麻烦”。

小推车刚好能进电梯。

收摊到家,老婆孩子已经睡下。简单收拾下,闫洪生就睡了,第二天早上6点多,他还要出车。

闫洪生盘算着,再过几天,东北气温就上来了,又到了路边撸串的季节,他相信,他的小摊,生意也会越来越好。

《中国人的一天》第3775期

摄影 | 兰洋 王振东 文字 |兰洋

剪辑 | 像素笔记

编辑 | 小为

出品 | 腾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