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生态高原 绿色粮仓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和“江河源”之美誉。全省国土总面积约7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四位,属于畜牧业用地面积大、农业耕地少、林地比重低的地区。

复杂的地形构造使得青海土地类型多样,分布差异极大,从东部的平坦沃野到柴达木盆地,从富硒土壤到高山梯田,各类土地形态广袤多姿;西部戈璧高寒地带绿洲农场点状分布,曾创造世界小麦单产纪录、数十万亩油菜花海的盛景,是一代代拓荒者、创业者、奋斗者开拓青海的见证。

土地面积大,分布相对较集中,是制约我省农田建设的主要原因,如何提高田地利用率是全省农业发展的关键,而摸清土地资源底数,守好耕地红线,又是关键中的关键。

1984年至1996年, 长达十多年之久的青海省第一次土地调查,在历史上第一次摸清了全省土地家底;

2007年至2009年,青海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历经三年完成,全面查清全省土地利用状况,掌握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社会经济发展;

2018年1月省政府下发《关于开展青海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我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全面启动,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全元素调查……

自此,全省土地资源家底基本摸清:全省土地类型分别为13个一级土地类型和75个二级土地类型。一级土地类型有:河湖滩地及湿地、平地、绿洲地、平缓地、河谷沟谷地、沙漠、戈壁、低山丘陵地、中山地、山原、高山地及极高山地,其中,高山地占比40.1%,是面积最大的一级土地类型。

高山与盆地相间的地貌特征也让境内土壤具有明显的高原特征,更有富硒土壤助力农业的发展。

富硒土壤均为自然成因,普遍具有绿色、无污染、可持续利用的特点。近年来,通过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我省在东部发现富硒(Segt;0.23ug/g)土壤822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拉脊山、达坂山、海东、门源、青海湖北部等地区。其中海东市平安区利用富硒土地资源打造了“高原硒都”,被评为“全国大富硒之乡”,建设了富硒产业园,形成了六大富硒产业链,开创了利用富硒产业精准脱贫的“平安模式”。

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我省耕地等级质量较低的现状决定了要切实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和生态安全。大力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夯实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更好地发挥耕地的多重效益。

践行绿色发展

高标准良性运行

农田是土地精华,人之命脉。土地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维持生产生活的最基本条件。

我省地域辽阔、地貌多样,水热分布差异极大,土地类型丰富,成就了青海之大美。河湟谷地农耕文化悠久厚重,与草原牧业文化遥相呼应,形成了青海各民族和谐共生、农牧交汇的独特文化图景。

近年来,为解决瀚海戈壁德令哈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我省突出“以水定地”,采取高效节水模式,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经济,探索出一条符合海西实际的项目建设之路。尤其是分三批次实施的“德令哈市怀头他拉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已在作物高效生产、机械化耕作水平提高、规模经营高效用水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项目实施后共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2149.55公顷,新增耕地1702.83公顷,提高粮食产能0.12万吨,依托高原特色优势大力发展枸杞产业,助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打造10万亩(6667公顷)集中连片枸杞生态产业基地。

作为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重点,我省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合资金,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通过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整理开发等项目实施,以“治水、改土”为基本内容,通过综合运用工程、生物和技术措施,完善田间配套设施,加强灌排设施保障,不断夯实农业生产物质基础,土地产出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4左右提高到0.499,水资源利用率有效提高。

同时,机耕道路的配套完善,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减轻了项目区群众的劳动强度。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明显改善了农机作业效率和效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接近80%,比全省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16个百分点。

至此,我省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达到了“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并经过土壤培肥及其它耕作措施,平均每亩比大田增产粮食50—100公斤,年均可增产粮食1310万公斤,油菜籽185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3120万元,增加总收入930万元。

加强科技兴农

付诸绿色实践

4月8日,省农业农村厅下发《2020年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工作方案》,重点围绕发展高原特色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做强农畜产品特色品牌等六大创建任务,精准施策,持续发力,细化明确24项具体工作,做大做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唱响“生态青海·绿色农牧”品牌主旋律。

今年以来,青海省三江集团贵南草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落实“双减”行动整场推进试点示范4067公顷,轮作倒茬3333公顷。在项目试点示范区粮油作物采用“有机肥 有机叶面肥”和“有机肥+轮作倒茬”两种技术模式。截至目前,4000多公顷粮油作物播前有机肥撒施工作已全部完成,共撒施有机肥24400吨。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是绿色有机的根本,也是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和“一优两高”战略的具体举措。示范省创建一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各级政府和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紧紧围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19年完成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试点7.6万公顷,全省化肥、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24.4%和21.3%,走在了全国前列。

这其中,科技占着重要的位置。

今年全省8个市(州)、7个国有农牧场的9种作物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目前已全部实现病虫害绿色防控,预计到年底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将比示范省建设前分别减少40%和30%以上。

同时,在7个县试点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110个规模养殖场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提升改造,全省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68%。完成创建马铃薯、油菜、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3个。推进畜牧业机械化,聚焦生猪生产、饲草料生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引导主要畜种全程机械化养殖场建设,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名山大川构成中华生态屏障,高寒草原孕育藏乡秘境文化,戈壁沙漠蕴藏无限清洁能源,两河流域孕育千年农耕文明……世代青海人在这片严酷而富饶的广袤土地上以愚公之志,游牧繁育、垦荒拓土、建设发展,创造出各民族共繁共荣的多彩文化、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