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小城迎来幸福生活

图片
新疆且末县南屏阿尔金山、东接昆仑山、北部深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玉石之路”发祥地和“丝绸之路”南道重镇,素以天边小城著称。作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脱贫攻坚重点县,且末县占了全州38个贫困村中的15个,脱贫任务非常艰巨。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立下的军令状,是每位党员干部的神圣职责和庄严使命。全县各族党员干部只有横下一条心,咬定目标,因地制宜,制定精准有效的扶贫措施,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才能迎难而上,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2018年新年伊始,且末县委书记徐凯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掷地有声,向全县各族党员干部发出了动员令。
图片
在沙漠深处打赢脱贫攻坚战,仅凭热情和愿望是远远不够的。且末牢牢把握“精准”这一核心要义,立足自身优势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且末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主持召开近100次扶贫政策学习和工作研究会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制定了“5+3+N+1”精准定策机制,补齐短板,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且末县委反复调研论证认为,且末绿洲区位独特,水土条件好,几乎无工业污染,是难得的一块生态净土,具备生产有机农产品的条件。2017年新年第一天,且末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体会议确定了有机绿洲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一枣二蒜三畜四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
且末努力打通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真正为贫困户谋划出一条产业脱贫之路。各级党政部门狠抓红枣种植第一车间,聘请一流的红枣专家对全县各族党员干部进行分批轮训。通过深入枣园实地举办200多期培训班,全县各族党员干部人人学技术,领着农民学,带着农民干。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龙头企业小宛有机农产品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让贫困户更多分享价值链增值收益。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且末红枣全面实现优质优价,贫困户依靠红枣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左右。
今年49岁的艾麦尔江·达吾提是英吾斯塘乡英吾斯塘村人,原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7年,他积极响应且末县有机绿洲发展战略,在县、乡红枣技术专家和乡村干部的帮助下,申报15亩有机红枣园,当年有机红枣纯收入达到7.5万元。2019年,他家的红枣还未采收完,就已被小宛公司订购一空,收入20余万元。艾麦尔江·达吾提说:“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要好好种红枣,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图片
且末是半农半牧地区,深度贫困乡村多集中在牧区。为打赢牧区脱贫攻坚战,且末实施异地搬迁和生态补偿,从2012年起高标准建设3个集中搬迁点,完成1650户牧民搬迁和游牧民定居,引导和鼓励搬迁人口发展山区畜牧与农区畜牧业相结合,组建昆仑畜牧龙头企业,全产业链推进畜牧特色产业,逐步夯实畜牧业脱贫致富路。
56岁的乌布力·吐尔逊是库拉木勒克乡巴什克其克村人,也是全村第一个带头从昆仑山牧区搬迁至安置点的人。他家住的新房子是2011年乡里统一盖的,村民每家出资4万元,政府为每家补贴2.85万元,房子里有宽敞的客厅、现代化的厨房、整洁的卧室,电视、洗衣机、冰箱等电器一应俱全。
算起2019年的家庭收入,乌布力·吐尔逊脸上挂满了灿烂的笑容:“全年买卖羊收入3.5万元、大蒜5500元、光伏发电1000元、草场补贴30240元、35亩苜蓿地共补贴12250元、14亩玉米地共补贴1540元,全部加起来85530元。我的三个巴郎(孩子)都已结婚成家,他们的日子比我过得还好。我家早就不是贫困户了。”过上了好日子的乌布力·吐尔逊还买了一辆小轿车,方便出行。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中,且末县各族党员干部战天斗地,砥砺奋进,迈出了坚实的步伐。2014年至2019年,全县累计脱贫3478户、11492人,1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8.38%降至2019年的零。
如今,在且末干净、整洁、宽阔的柏油路四通八达,沿街林立的桑榆郁郁葱葱,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商业街热闹繁华,居民小区温馨怡人,乡村安居富民房融合现代人文理念与田园气息,这些无不诠释着“大漠之南·昆仑山下·天边小城·美丽且末”的独有神韵。未来,且末将继续把民生改善放在发展首位,为提升全县各族人民的幸福指数和社会满意度而阔步前行。
记者 查燕荣 通讯员 陈雪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