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阅者: 崔家森(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你是否有过一咬东西就牙疼或者耳朵前方疼痛的经历?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咬合痛,有些严重咬合痛的患者,会出现表情痛苦,甚至出现不敢吃东西,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咬合痛呢?
一、出现咬合痛的原因是什么?
一般出现咬合痛原因很多,在没有经过治疗的情况下出现咬合痛,常见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牙源性疼痛和关节疼痛。
1、牙源性疼痛
常见的原因有:牙齿龋坏、牙隐裂、牙根纵裂、牙髓炎、根尖周炎等。
当牙齿龋坏较深时,咬合时食物会进入窝洞,从而刺激牙髓引起疼痛,有时还会出现冷热刺激痛;
牙隐裂常是由于牙齿结构缺陷或者是咀嚼力过大造成的,不同时期的表现不同,早期仅仅局限在表面,没有症状,但是随着裂纹加深,向牙本质延伸,累及牙髓甚至可能导致牙体的折裂,就会出现牙齿疼痛,如激发痛、自发痛、咬合痛等,表现为某一固定点撕裂样疼痛;
当牙齿出现牙髓炎波及到根尖周组织,或者根尖周炎发作时也会出现咬合痛。
2、关节疼痛
长期使用一侧咀嚼食物、经常咬硬物、夜磨牙、长期嚼口香糖等造成的关节负荷过重,这些持续的微小创伤引起关节结构紊乱,使关节处于亚健康状态。
一旦生活中出现心理情绪改变和肌紧张、痉挛等因素作用下,可诱发心理神经内分泌和心理神经免疫反应的参与,患者会由临床前状态发展为临床疾病,出现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和咬合痛。
二、咬合痛应该怎么治疗?
对于咬合痛的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针对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龋坏造成的咬合痛
要及时进行充填治疗,如果龋坏较深,牙髓敏感,医生还会将镇痛消炎的药物放入窝洞,对牙髓进行安抚治疗,待牙髓恢复正常后再进行充填治疗。
2、牙隐裂造成的咬合痛
如果牙齿裂线深入,达到牙本质中层也需要进行安抚治疗,观察 2~4 周,没有症状者医生会使用复合树脂修复。
如果隐裂线较深累及牙髓,这时就需要进行根管治疗,治疗完毕后还要及时用牙冠修复,对牙齿进行保护。
如果治疗结束后咬合痛仍然不能控制,牙周反复肿胀,甚至出现窦道,则医生会考虑拔除。
3、牙根纵裂导致的咬合痛
这类患牙治疗预后较差,通常医生采用完全或部分拔除的治疗方法,待牙槽骨稳定后,再通过义齿、种植等方法修复牙列,恢复牙齿功能。
4、根尖周炎引起的咬合痛
有种疼痛的情况是,牙齿咬紧时不疼,松开疼,多数是由于牙髓炎进一步发展导致根尖周炎。
这是因为咬合的压力可暂时缓解局部血管的充血状态,使根尖周组织因为水肿所形成的压力得到减轻。
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患者需要尽早进行根管治疗。
5、咬合时耳朵前方疼痛
首先要去除病因,如改变用一边吃东西的习惯、夜磨牙患者在睡觉时佩戴颌垫、戒除咬硬物和长期咀嚼口香糖等不良习惯。
此外,还可以采用理疗、热敷、封闭疗法等进行对症治疗,缓解关节区的疼痛,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注意对关节的保护,防止病变进一步进展和加重。
三、如何预防咬合痛?
咬合痛重在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定期去看牙医,一般建议至少每半年看一次牙医;
如果发现牙齿龋坏,要及时进行充填修复治疗,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由于发生牙隐裂或牙根纵裂时,多数患牙预后较差,因此,更需要注意预防,避免咬硬物,尤其是那些用牙开啤酒瓶盖、咬核桃等不良习惯一定要戒除;
牙齿出现牙髓炎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诊,不能抱着忍一忍就过去了的态度,避免进一步发展波及根尖周组织而引起根尖周炎;
要注意保护关节,戒除咬硬物、经常咀嚼口香糖等不良习惯;
长期夜磨牙的患者可因为磨损不均而形成高陡的牙尖,不仅容易造成咬合创伤,导致牙齿发生隐裂,还容易造成关节区疼痛。
因此,对于夜磨牙患者,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同时,还要佩戴颌垫,以减轻牙齿和关节的负担。
本文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病理科崔家森医生撰写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欢迎微信搜索并关注公众号“腾讯医典”,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识。
查看原图 17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