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后,应到13人,实到13人!

50年前
驻守“高山红哨”
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军营
50年后
老兵再相聚
终于一起“回家”了
图片
图片
1600步上哨路
83岁老兵坚持自己走完
6月19日,50年前曾驻守“高山红哨”的老兵们,重返当年的部队驻地——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
分别近半个世纪的战友再相聚,年近八旬的老兵们激动得眼里泛起了泪花。
图片
位于雪峰山脉南段的南山大草原,平均海拔1760米。“高山红哨”就建在这南山顶上。
图片
在武警邵阳支队官兵的陪同下,老兵们登上了“高山红哨”旧址。
从山脚下到山顶的“高山红哨”,大约要走1600步,普通人走一趟都非常吃力。
图片
今年已是83岁高龄的老队长谭忠苟,腿上还有当年留下的伤痛,走路需要搀扶拄拐。刚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他已是满头大汗。
战士提出要背着他上去,但被谭忠苟拒绝了。他说:“或许这是我这辈子最后一次走这条路,我要自己走完!”
图片
搬砖建哨所,挖野菜充饥
艰苦岁月回忆起来很“甜”
1963年6月,原广州军区正式建立哨所编制,战士们开始在高山上驻防,但那时的高山哨所只是一间四壁通风的木屋。
官兵们用了整整6年时间,建起一座新哨所。老兵诸明生回忆,“修建哨所的石砖,一个人搬不动,都是两个人抬一块,一块一块抬上来的。”
图片
老兵罗定友,1968年入伍,曾在“高山红哨”驻守两年时间。
那时,他和战友们每天巡逻至少30多里路,“山上湿气重,野生茅草近半个人高。每次巡逻回来,汗水、水汽夹杂在一起,浑身都会湿透。”老一代哨兵们也因此患上了不同程度的风湿病。
图片
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当时战士们的生活条件很艰苦。没有水源,他们自己动手挖水池,储存雨水用于生活;没有蔬菜,他们就漫山遍野采摘野菜,丰富自己的菜篮子。
回忆起当年挖野菜充饥的往事,老兵们说:“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香味,但离开哨所后就再也没吃到过。”
图片
“老前辈带我们做一顿饭吧!”说干就干,在老兵们的指导下,官兵挖野菜、找食材、洗菜、烹饪……
一道道纯天然的野菜摆上餐桌,老兵们动情地说:“就是这个味道!”
图片
打背包、拼刺刀
退役50年不忘军人初心
如今,“高山红哨”早已完成了它的军事使命,当年守卫在此的官兵们也已鬓发斑白,但是,“高山红哨”的精神还在继续传承。
每逢重大节日,武警邵阳支队城步中队的官兵都会参观红哨旧址,学习“高山红哨”的事迹。
图片
这次老兵重回哨位,平均年龄相差50余岁的两代军人,还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比赛。
“预备,开始!”老兵们虽然已退役50年,但打起背包来依然动作麻利。
图片
无论住在哪儿,老兵们总是习惯把被子叠成“豆腐块”,“50年从没变过,就像是融入骨肉里的记忆!”
图片
在武警邵阳支队城步中队营区,战士们还为老兵们表演了擒敌配套、刺杀操等军事课目。
图片
看到年轻一代官兵们的军事表演,老兵们也忍不住走上训练场一展身手,“杀、杀、杀”,和当年相比,气势丝毫不减!
图片
50年后“高山红哨”依然挺立,老兵们不忘初心!
看视频了解这段军旅情
点亮“在看”
致敬“高山红哨”老兵!
来源:央视军事,综合国防军事频道《军事报道》、潇湘晨报、华声在线
编辑:刘聪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