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科院四年坚守扶贫路,雷州洪排村实现蝶变

图片
受访者供图
曾经的“贫困村”,如今成“小康村”;曾经的“问题村”,如今是“文明村”;原本软弱涣散的“难管村”,现在为基层党建“先进村”……
这是湛江雷州市企水镇洪排村,2016年被确定为省定相对贫困村以来,省农科院通过采取强化党建引领,发展特色产业夯实“长效脱贫”基础,以文化建设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用靓丽乡村展示脱贫攻坚成果等一系列举措,帮助雷州半岛西海岸边的这个小村落实现蝶变。
“头雁工程”建强支部筑牢战斗堡垒促发展
过去洪排村曾连续多年被评为“后进村”,在2018年还被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省农科院针对洪排村党支部组织涣散等顽疾,对症下药,按照“融入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理念,研究制定了《洪排村开展整顿软弱涣散村党支部的实施方案》,确定了以建强村党支部引领村发展的脱贫总思路。该院党委成员深入到村调研指导推进各项工作,逐户走访、深谈细问,与贫困户一起算“脱贫账”、谋发展计,合力“拔穷根”。
为了提升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省农科院扎实推进“头雁工程”,选派有丰富党群工作经验的副处级干部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开展村党支部整顿工作,以选好配强班子队伍为目标,密切配合企水镇党委“大刀阔斧”狠抓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成功打造出一支困难面前敢抬头、难题面前敢应战的党支部队伍。
为了提升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信心,省农科院开展“大学习大帮扶”计划。该院党委书记廖森泰每年进村讲专题党课,部署脱贫攻坚各项具体工作,并带领村“两委”干部到佛山顺德万安村参观学习,与万安村党支部建立结对帮扶关系;设立省农科院书记项目,院作物所管理党支部与洪排村党支部结对共建,通过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全面提升村党支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能力和信心,有效激发村党组织发展内生动力。
为了高质、高效解决发展问题,助力脱贫攻坚战,省农科院携手企水镇党委、洪排村党支部集中力量,全面梳理矛盾,制订任务分解表,通过召开专题党课、矛盾双方协调会、班子研判会、普法专题讲座等方式,逐个破题、逐个解决。
通过省农科院党委、企水镇党委、驻洪排村工作队和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2019年7月,洪排村党支部被雷州市企水镇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为村历史上首次获得先进党支部,3名党员被评为镇“优秀共产党员”,并于2019年底先后通过了雷州市委组织部、湛江市委组织部对“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成效考核,成功摘掉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
产业扶贫“唱主角”
脱贫出列“加速跑”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省农科院通过统筹谋划,发挥科技优势,整合全院力量,确立了因地制宜兴产业、科技扶贫促增收的脱贫理念,指导铺就脱贫致富路径。
针对洪排村自然资源薄弱的实际,省农科院提出“合作社+科技+企业”的产业帮扶理念,指导成立洪排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安排院自筹资金120多万元,实施林下优质鸡养殖、特色作物种植等12个项目,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建立利润分红机制,为稳定脱贫奠定产业基础,把脱贫成果“定”在产业链上。设立省农科院专家工作室,提供“保姆式”科技服务,累计派出专家500多人次进村指导,带出了一批“土专家”。引进穗美科技、农香一品等企业与合作社签订购销合同,从根本上解决销售难问题。以林下优质鸡养殖项目为例,选用纯种胡须鸡鸡苗,安排科技人员蹲点指导,采用无抗饲料与谷物相结合、林下走地健身饲养方式,养殖的林下鸡品质好、价格高,供不应求,近3年累计向贫困户分红61万元,真正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针对少数贫困群众仍然存在“等靠要”思想观念等问题,2017年底,省农科院在洪排村推动建立了“雷州市志武家庭农场”,为农场提供全程免费科技服务,大力发展青枣、香蕉、蔬菜种植,农场每年收入稳定在13万元以上。通过示范带动,不少贫困户主动向工作队提出要发展庭院养鸡等项目。3年多来,驻村工作队投入资金46万元,发放优质鸡苗约1.8万羽,安排专家技术指导,人禽分开、科学饲养,帮助62户贫困户累计直接获得经济收益70多万元,贫困户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也得到明显增强。
省农科院按照“一户一策”帮扶理念,实行“开小灶”,量身定制脱贫“套餐”。在就业、生产、创业等方面与村民共研政策、齐拓思路,全面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为洪排村全面铺平政策致富之路。根据43户有劳动力贫困户意愿,投入财政资金110多万元,购买黄牛、三轮车、渔具等一批生产工具,确保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家庭至少有一个增收项目。按照投资带动脱贫的政策理念,安排190多万元财政资金入股广东能生公司等3家优质企业,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获得投资分红收益1107.9元。
“省农科院给我们的帮扶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村民们对我们的工作更支持了,发展产业大家都有钱了,村里的氛围真的好了很多。”洪排村党支部书记谢妃芳感叹道。
打造文化阵地
靓丽乡村展示脱贫攻坚成果
省农科院确立了以建设和谐美丽洪排为主题、筑牢阵地凝聚民心促振兴的脱贫战略,提出了建好文化场所、基础设施“两个阵地”规划,跑好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接力赛”。该院自筹资金500多万元,实施了一批民生工程,解决困扰多年的生产生活问题30多个,群众生活条件全面改善。
建好文化场所,筑牢精神文明阵地,把精神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新建文化场所,丰富村民精神生活。先后建成了村党群服务中心、农技服务站,实现村“两委”办公、农技培训、业务办理有了固定场所,结束了村委会“树下办公”的历史。建设了科普文化楼、同心同德文化广场、科普文化长廊、新篮球场,兼具健身、观赏、散步、跳广场舞多种功能,为村民群众文化娱乐增添了好去处。进行农田水闸改造、垃圾收集站、村卫生站等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翻修了村小学大门、改建围墙、新建厕所、安装操场灯光,捐赠一批原值近20万元的教学设备,全面改善学校软硬件条件,每年表彰奖励新考入高校的学生,树立起崇学尚学的良好风气。
省农科院通过精心设计、全面协调、全力推进整村饮水工程,实现了家家户户通安全饮用水,结束了村没有自来水的历史。完成危房改造,确保了家家户户有安全住房。推进道路升级改造工程,村口和入村主干道全面拓宽并完成水泥硬底化,建设路灯80盏,并在村口设立“洪排村”交通标识牌,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通过实施系列民生工程,村集体工作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和大力支持,外出村民和乡贤经常回村,有效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年来,省农科院通过党建引领头雁“领航”,产业发展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注重对农村基础设施与文化设施的帮扶,洪排村党支部战斗力显著增强,村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全面激发,曾经的“贫困村”转变成如今的“小康村”,“问题村”蝶变为“文明村”,原本软弱涣散的“难管村”成长为基层党建“先进村”,完成“软弱涣散党组织”摘帽和“相对贫困村”的脱贫。
■数读
●省农科院安排院自筹资金120多万元,实施林下优质鸡养殖、特色作物种植等12个项目,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建立利润分红机制。设立省农科院专家工作室,提供“保姆式”科技服务,累计派出专家500多人次进村指导。
●3年多来,驻村工作队投入资金46万元,发放优质鸡苗约1.8万羽,安排专家技术指导,人禽分开、科学饲养,帮助62户贫困户累计直接获得经济收益70多万元,贫困户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也得到明显增强。
●按照投资带动脱贫的政策理念,安排190多万元财政资金入股广东能生公司等3家优质企业,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获得投资分红收益1107.9元。
●省农科院自筹资金500多万元,实施了一批民生工程,解决困扰多年的生产生活问题30多个,群众生活条件全面改善。
撰文:叶菁 黄进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