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隐秘的角落》导演辛爽:故事是生活的比喻

图片
《隐秘的角落》席卷社交网络。
《小白船》成了恐怖童谣;弹幕被“来点阳间的音乐”刷屏;“一起爬山吗?”“挺秃然的”成了朋友圈必备表情包,不仅前者拥有了专属的百科词条,秦昊还成为了继冯远征之后国产剧最让人恐惧的男人。
与这些“梗”一同火起来的还有该剧的导演——辛爽。
图片
从“查无此人”到一夜成名,铺天盖地的关注和接踵而至的采访,让本以为自己的工作会随着剧集的上线而结束的辛爽感到意外,“但观众想听我们聊,我们也乐于以此为观众补充看剧乐趣。”
在与麻辣鱼交流的过程中,辛爽始终站在创作团队的立场,分享《隐秘的角落》的幕后故事。正如他6月21日的微博所写的:“一部作品的成功源自集体的力量,我站在这个集体的最前边并不代表我可以独享所有的光芒,所以请忽略我,更多的关心作品,更多的关心为这部戏奉献了自己才华的我最钦佩的艺术家们,他们每一个人都在片尾的演职人员名单里,他们每一个人都值得被赞扬。”
《隐秘的角落》(以下简称《隐秘》)是创作团队和观众的共创。
一个关于爱和选择的故事
初识《坏小孩》(《隐秘》原著),辛爽被故事背景和故事核心打动。一个暑假,三个小孩目击了一起杀人案,这样特别的视角,提供给他进行类型混合的空间,创作出能够带给观众新鲜感的内容。
这其中,原著中构建起的人物关系、家庭关系,就值得他们“大做文章”。
图片
小说中的周春红,作为核心人物朱朝阳的母亲,更多只是承担功能性的作用。剧版试图更深入地挖掘母子二人之间的关系。而叶军、叶驰敏父女,也是在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家庭线的扩充。剧中,叶军不再只是单纯地代表警察进行探案,他的家庭、他与女儿的关系,以及他对教育的态度,都与周朱母子形成对照。
这样的改编源于《隐秘》第一类型是家庭题材的最初定位。因此,在影视化的过程中,辛爽始终从家庭角度去构思人物关系,并加入自己对人物关系、家庭关系的思考。
图片
在此基础上,《隐秘》所表达的关于“爱”和“选择”的主题就愈加清晰了。“虽然我们不是一个主题先行的作品,但‘爱’和‘选择’是我们一开始就达成的共识。”
爱是什么?
辛爽解释说:“这个故事里所有的人都怀着爱,也都是被爱的。比如,朱朝阳被父母爱,他也爱自己的父母。只不过周春红对朱朝阳的爱带有极端的控制欲,朱朝阳把对父亲的爱理解成了卑微和逃避。这种对爱偏颇的理解,致使他们以爱之名做了错事。”
图片
再者是选择,这不只是一句“我还有机会吗”,而是想传递给观众一个思考: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如意的境遇,会被命运推到一个非做选择不可的时候。只是在做出选择的一刻,我们是真的没有其它的选择了吗?
剧中,张东升在试图换回家庭的时候选择了犯罪,朱朝阳选择了隐藏在现实中最隐秘的角落里,当然,贯穿全剧的“笛卡尔寓言”,还留给观众一个选择:是选择相信童话,还是选择相信现实。
电影质感就是用视听讲故事
《隐秘》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最直观的,是作品展现的“电影质感”。
随着网剧的发展,用“电影质感”来形容一部剧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辛爽显然对此有自己的认识,即“用视听讲故事”。
以被观众广泛讨论的音乐为例,《隐秘》整体的配乐定调是在家庭生活充满烟火气的氛围内,去呈现悬疑质感,且不喧宾夺主,干扰观众对故事的解读。
图片
而当辛爽的需求、审美,碰上了像丁可极具个人风格的音乐人,就形成了如今被网友调侃为“阴乐”的听觉语言。
他告诉麻辣鱼,团队在《隐秘》后期声音的创作上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所有混录棚的环境模拟的是电影院的环境,但剧集不同,可供观众选择的观看方式很多。虽然我们不能兼顾每一个视听条件,但会反复进行推演,以求最好的效果。”
而一直到剧集上线之后,他和混录师还在针对上线版本中,由于技术压缩造成的瑕疵进行调整。
此外,演员的表演按照表演电影的方式,拍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留白,让演员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空间。尤其是秦昊、张颂文这样的创作型演员,他们不会严格按照剧本来走,他们活在那个场景里,很多反应都是即兴和生活化的。
图片
“所有人秉承的一个概念是我们在共同创造角色,我们会事先沟通好,这场戏最核心要表达的东西是什么,演员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去创作,我来判断核心的东西是否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在辛爽看来,这种“有来有往”,是拍摄现场最舒服的状态。
如此一来,《隐秘》让观众看到的是不悬浮、充满生活质感。辛爽透露,这其实是从《渴望》《贫嘴张大民》等等国产老剧中吸取的“养分”,也是他喜欢这些作品的原因。
《隐秘》另外一个特别之处在于12集的体量,且单集时长不统一,采用这样的剧集模式是为了保证故事的完整和流畅。网剧不受时长和广告的限制,“我们干嘛不充分发挥这个优势?为什么用这个东西限制自己?”
图片
至于部分观众认为首集节奏偏慢的问题,辛爽表示:“第一集作为建制集,需要建制起故事背景、所有人物、世界观,让观众充分进入人物。只有这样,才来在接下里的剧情里,跟着剧中人物经历他们的情感、困境,相信这个剧构建的世界。”
正因如此,《隐秘的角落》首集的77分钟,填满了信息,并通过一个环形的故事结构实现了剧情结构上的突破。
每个作品都有自己的生命
第一类型是家庭题材,第二类型是悬疑题材。
辛爽用变魔术比喻自己作为导演的工作,“魔术师的手中总会有一个道具,他利用这个道具与观众对话,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终极目的是让观众看到他最终变出来的东西。”
《隐秘的角落》是这样,团队的初衷是在创作一个高度类型化的悬疑剧的基础上,让观众看到剧作中关于家庭议题的表达。
图片
但不可置否的是,观众的注意力多被他们“手里的道具”吸引,讨论的话题多集中剧情的伏笔、镜头的暗示上。
辛爽坦言自己因此产生了一些挫败感,“这个挫败感来自于导演对于作品把控的理解,是不是我挥舞得过力了,以至于让大家没有看到我要变什么。”不过,这种挫败感随着他点赞的一条观众微博瞬间烟消云散:
“我跟十六老师看完《隐秘的角落》结局之后心情很一致。并没有解密的畅快,也没有惊讶于反转,有的观众或许还有点不太满意,但那都不是我俩。我俩情感一致,觉得那是忧伤。”(来自微博网友空空两对半)
“这就是我想说的,有观众读懂了,我就没有白比画。”辛爽感慨道。
图片
在辛爽的印象中,有一位导演说过“每个作品都有自己的命”,他最初对其中“命”的理解,是命运。如今他的解读有了更新,“这个‘命’,是生命。”
“它上线那一刻是出生,后边要自己去成长,有很多东西不是创作者要说的,它有生命,会自己告诉观众它是怎么想的。”
所以辛爽想告诉观众,大家的每一个解读都不是“误读”,《隐秘》也不存在什么官方解读。“如果我现在站出来评判某人的观点,不光是对观众粗暴,对作品本身就是粗暴的。作品不是我的私人财产,它是观众共享的一个东西,是所有看过这个戏的人共同拥有的。”
他续称:“作为创作者,我们不能站在观众的对立面,而粗暴的强行解读,帮助观众解读,就是站在观众的对立面。”
图片
不过,当麻辣鱼提出关于剧情的一个疑惑时,为了满足麻辣鱼,辛爽透露了他们的创作意图。剧中朱朝阳在朱晶晶出事当晚,写日记时留下了鼻血。“这段情节的重点不在他为什么流鼻血,而在于鼻血滴在了写上日期的白纸上,之后朱朝阳撕毁了这张纸。这一系列的视听表达说明了朱朝阳想要将那一天的事抹去。”
或许,这还对应了朱朝阳后悔当初给严良和普普开门。
“献给童年”,故事是生活的比喻
《隐秘》的结局伴着一句“献给童年”落下帷幕,片尾曲《白船》响起:当你扬起银白色的帆,随着落日沉入海底,你拥有的年轻和不安,也不会有人再提起……
这首歌由辛爽作词、作曲,歌词正是他对《隐秘》这个作品的总结。尽管有观众吐槽说:这不是童年阴影吗?怎么还献给童年?
图片
“但就像罗伯特·麦基所说的,故事是生活的比喻。我们的童年或许没有周春红、朱永平这样极端的父母,或许没有经历过朱朝阳的经历。但仔细回想,某个暑假,一群小伙伴聚在一起,分享着小秘密;与父母产生争执,感觉自己被控制;把自己内心想说的话写在日记里锁起来,不愿意被其他人发现……这些多多少少都存在于我们童年之中。”辛爽解释说。
天真的歌谣啊,唱给谁啊;天真的你们啊,在哪儿啊;就随着浪花吧,就随它,反正也没有彼岸可到达。“我们的童年不会再有,不管它是哀伤、不幸的,还是幸福、快乐的,都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
图片
“而成年之后,我们的身边会存在像张东升、周春红、朱永平这样的人,甚至自己可能曾经就是他们。我们经历过很相似的情感,只是没有做出那么极端的选择。《隐秘》中不存在什么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都是人类普遍的情感。”
透过《隐秘》,希望大家的现实生活里能一直有阳光照进,远离那些“隐秘的角落”,这是辛爽想表达的东西。
《隐秘》开播后,名气的提升带来更多的机会,面对这些,辛爽一直在提醒自己:不能有杂念。“对于创作者,特别是导演,杂念这个事是最可怕的,一旦有很多杂念占据大脑,比如急于把自己变现,人就不在一个创作状态了。”
图片
因此,他计划在《隐秘》之后,给自己休一个长假,把自己拉回到一个创作者的心境里,进而认真思考下一部要做什么。“我做下一部作品时的创作状态一定跟创作《隐秘》的时候是一样的,不能被任何东西裹挟,不能被任何胡思乱想去干扰。”
而接下来要做什么?这是摆在辛爽面前的一个灵魂拷问。“我需要认认真真地坐下来,冷静地拷问自己,才能得出一个答案来。”
THE END
金鲛分享会
大咖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