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欧盟需要将团结“捡出垃圾桶”

来源:海外网

资料图:德国总理默克尔(右)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图源:新华社)

当地时间7月1日,德国正式接替克罗地亚出任新一届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德国强调,欧盟眼下正处于艰难时期,一个未来可期的欧洲离不开所有成员国的紧密合作与协调统一立场。“团结”成为德国出任轮值主席国的核心任务。这不是欧盟轮值主席国第一次提出“团结”。从2018年至今,“团结”、“加强共同价值观”等词均成为轮值主席国的重点工作,但置于“核心”位置较为罕见。在“欧洲后疫情”时代,“团结”对于欧盟来说有何重要意义?

一方面,疫情之下,欧盟暴露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经济调控资源不足、各成员国分歧凸显等问题,加剧了欧盟内部离心倾向。疫情爆发初期,欧盟一些国家表现出“大难临头各自飞”的行为,多个欧洲大国开启“医疗物资争夺战”,外交摩擦频发。在疫情出现缓和、重振经济成为欧盟头号议题之后,各国依然纷争不断。英国《每日快报》评论称,疫情之下的欧盟国家,“将团结扔进了垃圾桶”。

以备受关注的5000亿欧元疫情复苏基金为例,该基金旨在推动欧盟从新冠疫情中复苏,但根据欧盟相关规定,若要成立基金必须得到全部27个成员国的支持。然而欧盟各国从本国利益出发,分裂成多个阵营,展开了拉锯战: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法国、意大利等国力推此基金的通过;而“节俭四国”(奥地利、丹麦、瑞典和荷兰)对此表现冷淡。欧盟成员国这种“各打算盘”的行为,令疫情复苏基金迟迟无法启动,损害了欧盟作为整体解决后疫情时代经济困境的能力。疫情之下,欧盟不仅没有凝聚共识,反而加大了离心倾向。

经济就是支持欧洲一体化的三大支柱之一,许多成员国谋求加入欧盟的动力便是希望能借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事实上,近年来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遭遇挫折与欧洲经济始终难以完全复苏密切相关,疫情的冲击令本就不振的欧洲经济更是雪上加霜。欧盟预测今年经济将萎缩7.7%。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曹慧认为,在欧洲复产复工与经济恢复期,一旦各国经济增速不一且产生较大差距,也将成为欧盟凝聚共识的绊脚石。

另一方面,面对外部压力和干扰,欧盟比任何时候更需要“一致对外”。疫情下,大西洋两岸日行渐远,美欧关系的复杂多变让欧盟内部分歧不断。美国宣布从德国撤军9500人,并考虑将部分军队派往波兰,更被视为敲打德国和拉拢波兰的举动;在欧洲疫情缓和、欧盟准备公布 “准许入境”名单时,美国放话威胁,导致多国因害怕美国报复犹豫不决,致使名单一度推迟公布;美国在全球公共卫生危机面前滥用“美国优先”,与欧盟秉持的多边主义理念差异愈加凸显。凡此种种显示,作为昔日盟友的美国正在成为欧洲团结的“破坏者”。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必须“从根本上好好考虑未来的跨大西洋关系”。美欧分歧令欧盟成员国徘徊犹豫,导致内部分歧加剧。

此外,非洲疫情的严峻及其导致的粮食安全危机,或给欧洲带来新一轮难民潮,也将再度挑战欧洲国家应对难民问题的能力。事实上,疫情发生前,移民难民、恐怖主义等问题始终困扰着欧盟一体化的进程;如今欧洲疫情放缓,这些矛盾再度暴露。曹慧认为,从中短期看,欧洲一体化形势严峻,只有发出共同的声音,才能在维持以制度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体系上,具有更多的话语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自英国开启“脱欧”进程,欧洲一体化已不再是“行进中的自行车”,而是明显陷入困境,甚至出现了“倒着走”的势头。新冠肺炎疫情更像是折射欧洲内部问题的一面镜子,让该地区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不力及欧洲一体化内部自身机制缺失等问题被进一步放大,这也反映出了欧洲在经济、政治上面临的双重困境。面对危机,如何危中寻机,在团结与共识基础上推动欧盟向前推进,这辆“自行车”才能更好出发。(戴尚昀)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