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傈僳族和老城故事

封面新闻记者 李贵平

离开德昌城时已是黄昏,我再次登上钟鼓楼,俯视着这个古代南丝之路上的重镇,在心里衡量着它的历史支点。夕阳下,日影一点一点地覆盖着那些古宅人家、那些青石深弄、那些高墙幽窗以及古旧的廊檐、高耸的砖墙。我眼睛渐渐模糊,以为自己穿越到了一个很远的地方,或者很远的年代。

在德昌县锦川乡芦苇河与安宁河交汇处,有两座石拱桥,上面一座是成昆铁路桥,下面一座是108国道公路桥。两桥一高一低,飞跨于两山之间,远看就像两道彩虹挂在悬崖峭壁上。这两座桥,均建造于上世纪60年代国家“三线建设”期间。

锦川石拱桥,是南方丝绸之路往来川滇商旅的必经之路。1998年版《德昌县志》记载,锦川石拱桥与另一座位于麻栗寨的大高桥,均为清康熙年间建成的石拱桥,目的是为了方便南来北往的商旅马队。

麻栗大高桥到上世纪90年代依然保存完整,锦川石拱桥却命运多舛,数百年来几经损毁。建桥处曾是四通八达的古渡口。河岸两边高山耸峙,壁立千仞,夏季洪水暴涨时水位可达一二十米。很难想象,当年的马帮,有多少人失足坠入恶浪翻滚的老碾河,又有多少作妻子儿女的含泪等待他们回家。

如今,连接锦川石拱桥两旁的古道依稀留存,它们是历史车轱辘上断裂了的链条。因长期无人踏至,石缝之间已被草丛所覆盖,但石板路清晰可见。路面的花岗石早已被络绎不绝的客商、骡马、行人踩踏得光亮如镜……(完)